高考物理學生問題總結及解決策略
1、磁場做得不好,
2、從整體看,第二次可能會好點
3、整體難度偏大,主要是第一輪復習還沒有結束4、選3-4的比較多
5、看圖像的峰值,我們思考如何提高平均分6、這一次的試卷出得比較活都需要分析
7、圖像的分開學就很清楚,但是綜合起來就不會,思考?教學生如何分析8、做多選題的策略
9、粗心或緊張,作圖隨意、答題卡填錯10、選修選擇題:不丟分,一定要得分。11、偏的知識的復習,非重點內容的復習(康普頓效應)12、受力分析錯的太多
1、規(guī)范答題習慣,錯題重做,兩遍也行2、總結歸納概念,讓學生背3、帶著學生讀題,劃重點4、帶著學生計算,
5、對很多學生還是要重復的練習,重復做基礎題,再幫助歸納。6、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訓練有意識的綜合一些內容,讓學生訓練
我的思考:
我的看法:訓練一定要到位。連概念和公式都亂不清,那就多背背記記,一味追求難度也不行。主要還是看學生的情況。其次,在很多細節(jié)和策略上,學生總是不容易找到主要矛盾,容易把握不住時間和方法,我們應該加強。作為我們培訓學校,我們有比不上公立學校的地方,但是我們也有很大的優(yōu)勢,我們更容易關注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我們的教學更有針對性。說白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成績,做題策略、時間安排策略等都在考試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在策略的選擇和運用上也對學生進行訓練。我們的雙基訓練和各種策略的訓練應該結合在一起。
因此,
1、我想我們是不是在各種策略選擇上,在學生參加考試前都給他們好好講講(結合例題來
講)
2、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有沒有真正的給他們一個量身定做的培養(yǎng)計劃
3、對于每次考試分析的各種數據,公立學校的老師們很多可能對信度、效度、標準差等這
些數據很不關心甚至不熟悉有什么用,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這些數據上多做些工作呢?
1、他們的難度是怎么算出來的?
2、很多時候我們降低難度更有利于學生的掌握,更能幫助學生提高分數。
3、磁場這一塊,我覺得還是要重視起來,力、電、磁始終是必修的大頭。重視度應該不可
能降低的,只是方式不一樣或者幾個重點各年換著考罷了。
擴展閱讀:高考物理彈簧類問題的幾種模型及其處理方法歸納
彈簧類問題的幾種模型及其處理方法學生對彈簧類問題感到頭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于彈簧不斷發(fā)生形變,導致物體的受力隨之不斷變化,加速度不斷變化,從而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運動過程較復雜。其次,這些復雜的運動過程中間所包含的隱含條件很難挖掘。還有,學生們很難找到這些復雜的物理過程所對應的物理模型以及處理方法。根據近幾年高考的命題特點和知識的考查,筆者就彈簧類問題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進行分析,供讀者參考。
一、彈簧類命題突破要點
1.彈簧的彈力是一種由形變而決定大小和方向的力。當題目中出現彈簧時,首先要注意彈力的大小與方向時刻要與當時的形變相對應,在題目中一般應從彈簧的形變分析入手,先確定彈簧原長位置、現長位置、平衡位置等,找出形變量x與物體空間位置變化的幾何關系,分析形變所對應的彈力大小、方向,結合物體受其他力的情況來分析物體運動狀態(tài)。
2.因軟質彈簧的形變發(fā)生改變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在瞬間內形變量可以認為不變,因此,在分析瞬時變化時,可以認為彈力大小不變,即彈簧的彈力不突變。
3.在求彈簧的彈力做功時,因該變力為線性變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義進行計算,也可據動能定理和功能關系: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時要注意彈力做功的特點:彈力做功等于彈性勢能增量的負值。彈
性勢能的公式
,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討論,因此
在求彈力的功或彈性勢能的改變時,一般以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的角度來求解。
二、彈簧類問題的幾種模型
1.平衡類問題
例1.如圖1所示,勁度系數為k1的輕質彈簧兩端分別與質量為m1、
m2的物塊拴接,勁度系數為k2的輕質彈簧上端與物塊m2拴接,下端壓在桌
面上(不拴接),整個系統處于平衡狀態(tài),F施力將m1緩慢豎直上提,直到下面那個彈簧的下端剛脫離桌面。在此過程中,m2的重力勢能增加了______,m1的重力勢能增加了________。
分析:上提m1之前,兩物塊處于靜止的平衡狀態(tài),所以有:
,,其中,
、分別是彈簧
k1、k2的壓縮量。當用力緩慢上提m1,使k2下端剛脫離桌面時,
,彈簧k2最終恢復原長,其中,為此時彈簧k1的伸長
量。
答案:m2上升的高度為,增加的重力勢能為
,m1上升的高度為
,增加的重力勢
能為
。點評:此題是共點力的平衡條件與胡克定律的綜合題,題中空間距離的變化,要通過彈簧形變量的計算求出。注意緩慢上提,說明整個系統處于動態(tài)平衡過程。
平衡類問題總結:這類問題一般把受力分析、胡克定律、彈簧形變的特點綜合起來,考查學生對彈簧模型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只要學生靜力學基礎知識扎實,學習習慣較好,這類問題一般都會迎刃而解,此類問題
相對較簡單。
2.突變類問題例3.(201*年上海)如圖3所示,一質量為m的小球系于長度分別
為l1、l2的兩根細線上,l1的一端懸掛在天花板上,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l2水平拉直,小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現將l2線剪斷,求剪斷瞬時小球的加速
度。若將圖3中的細線l1改為長度相同、質量不計的輕彈簧,如圖4所示,其他條件不變,求剪斷細線l2瞬時小球的加速度。
分析:(1)當剪斷細線l2瞬間,不僅l2對小球拉力瞬間消失,l1的拉力也同時消失,此時,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所以此時小球的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
(2)當把細線l1改為長度相同、質量不計的輕彈簧時,在當剪斷細線l2瞬間,只有l(wèi)2對小球拉力瞬間消失,彈簧對小球的彈力和剪斷l(xiāng)2之前沒變化,因為彈簧恢復形變需要一個過程。如圖5所示,剪斷l(xiāng)2瞬間,小球受重力G和彈簧彈力,所以有:
,方向水平向右。點評:此題屬于細線和彈簧彈力變化特點的靜力學問題,學生不僅要對細線和彈簧彈力變化特點熟悉,還要對受力分析、力的平衡等相關知識熟練應用,此類問題才能得以解決。
突變類問題總結:不可伸長的細線的彈力變化時間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可以稱為“突變彈力”,輕質彈簧的彈力變化需要一定時間,彈力逐漸減小,稱為“漸變彈力”。所以,對于細線、彈簧類問題,當外界情況發(fā)生變化時(如撤力、變力、剪斷),要重新對物體的受力和運動情況進行分析,細線上的彈力可以突變,輕彈簧彈力不能突變,這是處理此類問題的關鍵。
3.碰撞型彈簧問題
此類彈簧問題屬于彈簧類問題中相對比較簡單的一類,而其主要特點是與碰撞問題類似,但是,它與碰撞類問題的一個明顯差別就是它的作用過程相對較長,而碰撞類問題的作用時間極短。
例4.如圖6所示,物體B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的左邊固定有輕質的彈簧,與B質量相等的物體A以速度v向B運動并與彈簧發(fā)生碰撞,A、B始終沿統一直線,則A,B組成的系統動能損失最大的時刻是
A.A開始運動時B.A的速度等于v時
C.B的速度等于零時D.A和B的速度相等時
分析:解決這樣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夠將兩個物體作用的過程細化,明確兩個物體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其詳細的運動特點。具體分析如下:
(1)彈簧的壓縮過程:A物體向B運動,使得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壓縮的彈簧分別對A、B物體產生如右中圖的作用力,使A向右減速運動,使B向右加速運動。由于在開始的時候,A的速度比B的大,故兩者之間的距離在減小,彈簧不斷壓縮,彈簧產生的彈力越來越大,直到某個瞬間兩個物體的速度相等,彈簧壓縮到最短。
(2)彈簧壓縮形變恢復過程:過了兩物體速度相等這個瞬間,由于彈簧仍然處于壓縮狀態(tài),A繼續(xù)減速,B繼續(xù)加速,這就會使得B的速度變的比A的速度大,于是A、B物體之間的距離開始變大,彈簧逐漸恢復形變直至原長。
(3)彈簧的拉伸過程:由于B的速度比A的速度大,彈簧由原長變?yōu)槔鞝顟B(tài)。此時,彈簧對兩物體的彈力方向向內,使A向右加速運動,B
向右減速運動,直到A、B速度相等時彈簧拉伸到最長狀態(tài)。
(4)彈簧拉伸形變恢復過程:過了兩物體速度相等這個瞬間,由于彈簧仍然處于拉伸狀態(tài),A繼續(xù)加速,B繼續(xù)減速,這就會使得A的速度變
的比B的速度大,于是A、B物體之間的距離開始變小,彈簧逐漸恢復形變直至原長。
就這樣,彈簧不斷地壓縮、拉伸、恢復形變。當外界用力壓彈簧時,彈簧會被壓縮,從而獲得彈性勢能,當彈簧開始恢復形變之后,它又會將所蓄積的彈性勢能釋放出去,這個蓄積和釋放的過程,彈簧自身并不會耗費能量。能量在兩個物體和彈簧之間進行傳遞。
點評:在由兩個物體和彈簧組成的系統的運動中,具有下面的特點:
(1)兩個物體速度相等時,彈簧處于形變量(壓縮或拉伸)最大的狀態(tài),彈簧的彈性勢能達到最大。
(2)兩個物體不停地進行著加速和減速運動,但加速度時刻在變化,所以有關兩個物體運動的問題不能采用運動學公式來解決。但此模型屬于彈性碰撞模型,所以滿足包括彈簧在內的系統動量守恒和系統機械能守恒。
4:機械能守恒型彈簧問題
對于彈性勢能,高中階段并不需要定量計算,但是需要定性的了解,即知
道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形變之間存在直接的關系,對于相同的彈簧,形變量一樣的時候,彈性勢能就是一樣的,不管是壓縮狀態(tài)還是拉伸狀態(tài)。
例5.一勁度系數k=800N/m的輕質彈簧兩端分別連接著質量均為
m=12kg的物體A、B,它們豎直靜止在水平面上,如圖7所示。現將一豎直向上的變力F作用在A上,使A開始向上做勻加速運動,經0.40s
物體B剛要離開地面。求:
⑴此過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⑵此過程中力F所做的功。(設整個過程彈簧都在彈性限度內,取g=10m/s2)
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A物體上升過程中詳細運動過程的理解。在力F剛剛作用在A上時,A物體受到重力mg,彈簧向上的彈力T,豎直向上的拉力F。隨著彈簧壓縮量逐漸減小,彈簧對A的向上的彈力逐漸減小,則F
必須變大,以滿足F+T-mg=ma。當彈簧恢復原長時,彈簧彈力消失,只有F-mg=ma;隨著A物體繼續(xù)向上運動,彈簧開始處于拉伸狀態(tài),則物體A的受到重力mg,彈簧向下的彈力T,豎直向上的拉力F,滿足F-T-mg=ma。隨著彈簧彈力的增大,拉力F也逐漸增大,以保持加速度不變。等到彈簧拉伸到足夠長,使得B物體恰好離開地面時,彈簧彈力大小等于B物體的重力。
答案:(1)開始時,對于A物體:,得彈簧壓縮量是
Δx=0.15m
B剛要離開地面時,對于B物體仍有:,得彈簧伸長量
Δx=0.15m
因此A向上運動的位移是0.3m,由公式:求得:加速度
是3.75m/s2。
所以:開始時刻F=ma=45N為拉力最小值;B剛要離開地面時F"-mg-kΔx=ma,得F"=285N為拉力最大值。
(2)拉力做的功等于系統增加的機械能,始末狀態(tài)彈性勢能相同。
所以由和,可得此過程中拉力做
的功等于49.5J。
點評:此類題的關鍵是要分析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時刻的特點,必須通過受力分析得出物體運動的詳細過程特征,只要把物體做每一種運動形式的力學原因搞清楚了,這類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所以,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對于較復雜的物理過程,必須先分段研究,化一個復雜問題為若干個簡單模型,針對若干個簡單的物理情景,逐一分析出現這一物理情景的力學原因,當把每一個物理情景都分析清楚了,整個問題的答案就會水到渠成。
例6.如圖8所示,物體B和物體C用勁度系數為k的彈簧連接并豎直地靜置在水平面上。將一個物體A從物體B的正上方距離B的高度為H0處由靜止釋放,下落后與物體B碰撞,碰撞后A和B粘合在一起并立刻向下運動,在以后的運動中A、B不再分離。已知物體A、B、C的質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為g,忽略物體自身的高度及空氣阻力。求:
(1)A與B碰撞后瞬間的速度大小。
(2)A和B一起運動達到最大速度時,物體C對水平地面壓力為多大?
(3)開始時,物體A從距B多大的高度自由落下時,在以后的運動中才能使物體C恰好離開地面?
分析:過程分析法:
第一階段:A自由落體;
第二階段:A、B發(fā)生碰撞,作用時間極短,時間忽略;
第三階段:AB成為一體的瞬間,彈簧形變來不及發(fā)生改變,彈簧的彈力仍為mg,小于AB整體重力2mg,所以物體AB所受合力仍然為向下,
物體仍然向下加速,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當彈簧的彈力增大到正好為2mg時,物體AB合力為0,物體繼續(xù)向下運動。
第四階段:彈簧繼續(xù)被壓縮,壓縮量繼續(xù)增加,產生的彈力繼續(xù)增加,大于2mg,使得物體AB所受合力變?yōu)橄蛏希矬w開始向下減速,直至彈簧
壓縮到最短,AB物體停止運動。所以,當物體AB所受合力為0時就是該物體速度最大的時候。
答案:(1)A自由下落由機械能守恒得:
,求得
A與B碰撞,由于碰撞時間極短,由A、B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得:
。所以求得A與B碰撞后瞬間的速度大小
(2)由前面分析知,A和B一起運動達到最大速度的時刻,即為物
體AB受合力為0的時刻:對C受力分析知地面對C的支持力。
所以物體C對水平地面壓力也為3mg。
(3)設物體A從距離B為H的高度自由落下時,在以后的運動中才能使物體C恰好離開地面。要使C恰好離開地面,意味著當A上升到最高
點時彈簧的彈力為mg,彈簧的伸長量為,A、B相碰結束時刻彈簧的
壓縮量也為。所以,由A、B物體以及彈簧組成的系統,從A、B相碰
結束開始到A、B上升到最高點的過程中,系統機械能守恒,初狀態(tài)A、B
的動能全部轉化為末狀態(tài)A、B的重力勢能,彈性勢能沒有變化。所以有:,求得:
點評:高中階段的機械能守恒等式分為:“守恒式”、“轉移式”和“轉化式”三種,對于任何研究對象,無論是單個物體還是系統,都可以采用“守恒式”列等式,選好零勢能面,確定初、末狀態(tài)的機械能,此方法思路簡單,但等式復雜,運算量較大!稗D移式”只能針對一個系統,如兩個物體A、B組成的系統,
,若A物體機械能減小,
B物體的機械能一定增加,且變化量相等,A減小的機械能轉移到B上導致B物體機械能增加!稗D化式”體現了機械能守恒中機械能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在轉化過程中總的機械能不變。即:
,若物體或系統動能增加了,勢能必然減小,且增加的動能等于減小的勢能。
此類模型是涉及彈簧在內的系統機械能守恒,在這類模型中,一般涉及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列等式一般采用“轉移式”或“轉化式”。
5.簡諧運動型彈簧問題
彈簧振子是簡諧運動的經典模型,有一些彈簧問題,如果從簡諧運動的角度思考,利用簡諧運動的周期性和對稱性來處理,問題的難度將大大下降。
例7.如圖9所示,一根輕彈簧豎直直立在水平面上,下端固定。在彈簧正上方有一個物塊從高處自由下落到彈簧上端O,將彈簧壓縮。當彈簧被壓縮了x0時,物塊的速度減小到零。從物塊和彈簧接觸開始到物塊速度減小到零過程中,物塊的加速度大小a隨下降位移大小x變化的圖像,可能是下圖中的
分析:我們知道物體所受的力為彈力和重力的合力,而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所以加速度與位移之間也應該是線性關系,加速度與位移關系的圖像為直線。物體在最低點的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之間的大小關系應該是本題的難點,借助簡諧運動的加速度對稱性來處理最方便。若物塊正好是原長處下落的,根據簡諧運動對稱性,可知最低點時所受的合力也是mg,方向向上,所以彈力為2mg,加速度為g。現在,初始位置比原長處要高,這樣最低點的位置比上述情況要低,彈簧壓縮量也要大,產生的彈力必定大于2mg,加速度必定大于g。
例8.如圖10所示,一質量為m的小球從彈簧的正上方H高處自由下落,接觸彈簧后將彈簧壓縮,在壓
縮的全過程中(忽略空氣阻力且在彈性限度內),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所受彈力的最大值一定大于2mg
B.小球的加速度的最大值一定大于2g
C.小球剛接觸彈簧上端時動能最大D.小球的加速度為零時重力勢能與彈性勢能之和最大
解析:本題是一個典型的簡諧運動模型問題。可參考例8分析即可。6.綜合類彈簧問題
例9.質量均為m的兩個矩形木塊A和B用輕彈簧相連接,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將它們豎直疊放在水平地
面上,如圖13所示,另一質量也是m的物體C,從距離A為H的高度自由下落,C與A相碰,相碰時間極短,碰后A、C不粘連,當A、C一起回到最高點時,地面對B的支持力恰好等于B的重力。若C從距離A為2H高處自由落
下,在A、C一起上升到某一位置,C與A分離,C繼續(xù)上升,求:
(1)C沒有與A相碰之前,彈簧的彈性勢能是多少?
(2)C上升到最高點與A、C分離時的位置之間距離是多少?
解:過程分析法
(1)C由靜止下落H高度。即與A相撞前的速度為
,則:
,得出:
(2)C與A相撞,由動量守恒定律可得:得出:
(3)A、C一起壓縮彈簧至A、C上升到最高點,由機械能守恒定律
得:
得出
(4)C由靜止下落2H高度時的速度為
,則:
得出
(5)C與A相撞:得出:
(6)A、C一起壓縮彈簧至A、C分離,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得出:
(7)C單獨上升X高度,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得出:
例10.如圖12所示,質量為m1的物體A經一輕質彈簧與下方地面上的質量為m2的物體B相連,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A、B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一條不可伸長的輕繩繞過輕滑輪,一端連物體A,另一端連一輕掛鉤。開始時各段繩都處于伸直狀態(tài),A上方的一段繩沿豎直方向。現在掛鉤上升一質量為m3的物體C并從靜止狀態(tài)釋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離開地面但不繼續(xù)上升。若將C換成另一個質量為
的物體D,仍從上述初始位置由靜止狀態(tài)釋
放,則這次B剛離地時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解:過程分析法
(1)開始時,A、B都靜止,設彈簧壓縮量為
,則:
得出:
(2)掛上C由靜止釋放,由B剛好離開地面得:
得出:
(3)掛上C直至B剛好離開地面,由系統機械能守恒得:
其中為彈簧
彈性勢能的增加量
(4)若將C換成D后,當B剛好離開地面時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與前一次相同,得出:
以上兩
式聯立得出:
綜合類彈簧問題總結:綜合類彈簧問題一般物理情景復雜,涉及的物
理量較多,思維過程較長,題目難度較大。處理這類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前面所述的“肢解法”,即把一個復雜的問題“肢解”成若干個熟悉的簡單的物理情景,逐一攻破。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平時善于積
累常見的物理模型及其處理辦法,并具有把一個物理問題還原成物理模型的能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考物理學生問題總結及解決策略》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考物理學生問題總結及解決策略: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