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開題報告
《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開題報告
揚州市仙女鎮(zhèn)雙溝小學翟鵬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當前,“自主學習”方興未艾,但如何使“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如何使創(chuàng)意意識的培植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本課題試圖以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為切入口,以小學生的個性特征與認知特點為基礎,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構建小學創(chuàng)新教育的體系,著力解決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通過研究,更新老師的教育教學觀念,重組教學內容、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二是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主陣地,探尋與探究能力的生成相關聯(lián)的因素,建立探究學習的運行機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探究品質,形成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科學課程整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課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親身經歷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主要途徑,因此,科學課程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獲取科學的知識,培養(yǎng)好奇心和探究欲,從而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從理論層面上講,新課標明確提出“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的指導思想。如今,科學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的理解和實施能力正逐步提高。但是各地科學教師對探究式教學實施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本課題把實驗研究的重點定位在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關注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的教學策略,體現(xiàn)了一種新的課題研究思路,將有助于新課程改革向前的進一步發(fā)展。
從現(xiàn)實層面上講,當今社會需要創(chuàng)新人才,而一切創(chuàng)新源于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通過行動研究可以使教師的探究式教學滿足學生求知欲,使學生獲得對身邊世界的理解;提高科學思維能力,鍛煉解決問題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得到科學精神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其次,課題研究本身對于教師來說就是一種學習、實踐、提升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能夠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第三,科學課堂實施探究式教學策略還可以使學校的教學活動生龍活虎,蒸蒸日上。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與步驟研究目標:
(1)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使探究性學習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學習行為。(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與合作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3)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探究活動,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逐步形成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探究心理傾向。
(4)通過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探究方法,形成探究品質,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fā)展。研究內容:
(1)小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研究
(2)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研究(3)課堂教學中學生探究品質形成機制的研究
研究過程設計:(階段時間劃分、階段達成目標、階段研究內容、階段成果形式)1.起步階段(201*.4~201*.8)成立課題組;收集資料信息,進行資料研究;撰寫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201*.9~201*.1)全面啟動課題研究,形成階段性研究報告,在階段總結中不斷調控、修正研究思路;推動課題研究的順利展開。
3.總結階段(201*.1~201*.12)進行課題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形成終結性成果。
主要觀點與創(chuàng)新之處:
教師將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重視課后的拓展,引領學生在實驗制作中體驗探究帶來的樂趣,漸漸地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觀察、實驗等實踐活動是科學課中重要的探究方法,也是學生獲取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會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觀察思考逐步提高動手能力。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研究方法:分年級段根據(jù)教材內容確定研究方法。1、提出問題。2、學會預測。
3、制定相應的研究計劃。4、觀察、思考、實驗、制作。5、整理、匯總信息。6、匯報交流結論。研究思路:
1、選擇探究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在選擇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相應的問題,學生才會融入其中,從而進行研究。
2、體驗探究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帶著問題和猜想去進行觀察、實驗,去搜集相應的信息。學生根據(jù)自己需要研究的問題設計相應的實驗,尋找所需要的資料,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3、學會猜想,制定假設研究目標。科學探究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是在一定的理論、經驗、假設下進行地。也就是說,我們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對提出的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由于學生的知識經驗不同,認知水平有差別,他們對同一現(xiàn)象或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猜想。在教學中要注意,猜想不是憑空想象的、隨意的,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作出猜想。
4、循序漸進制定研究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缎W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能根據(jù)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能通過觀察、研究、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蓖瑫r提出,對制定研究計劃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yǎng)。可見,在小學科學的探究研究中,對知識的探究獲取并不是探究活動的主要目的,讓學生體驗探究活動,學會制定研究計劃和設計實驗,形成科學思維能力才是最根本的,科學的研究計劃的制定可以使學生的探究活動富有價值和成效,重視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制定研究計劃能力的培養(yǎng),是當前科學課要重視的一個內容。
5、讓學生成為科學活動的參與者,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小學科學課堂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動手做”的研究環(huán)境,讓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制作或操作各種材料或儀器來探究,才能從實驗中產生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讓探究動起來。開展小實驗、小制作等課外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上科學課的興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6、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交流?梢允姑總學生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點,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同時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小組成員,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亮點與個性;每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和機會。教師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好小組中每個學生的個體優(yōu)勢,這樣,便可以促進小組中學生的相互彌補和協(xié)同發(fā)展。五、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xiàn)
本課題研究報告、問卷調查、科學小制作、小發(fā)明、論文集、教學錄像等。
擴展閱讀:農村小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研究開題報告4
《農村小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研究》
開題報告
河北清河城關校區(qū)陳繼民
一、課題的提出(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當時代的車輪駛入21世紀時,教育直面著一場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內容的基礎教育改革。201*年7月,教育部頒發(fā)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從本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來看,根據(jù)《決定》精神,本次課程改革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方面提出要有明確的可操作的能力培養(yǎng)要求,這些可操作的能力要求包括學科能力和綜合能力。從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來看,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已迫在眉睫!疤骄繉W習”由于其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而成為當今最為推崇的學習方式之一。從調整課程結構的方面來看,改變過去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而缺乏整合的狀況,強調課程的綜合性是重要趨勢,并明確指出小學以課程為主。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我國一些先進發(fā)達地區(qū)、城市的中小學在這一領域的探究起步較早一些,我們廣西地區(qū)的中學已開始探究,但在小學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探究才剛剛開始,還處于探究性學習的初級階段。
1.探討在學科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
2.探討在各年級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水平差異開展探究性學習3.在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同時構建我校的校本課程
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探究性學習,一方面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探究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思想方法、正確的對待科學和道德等方面的評價能力。
2.發(fā)展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實際開展探究活動,發(fā)展學生關注社會的現(xiàn)實與未來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發(fā)展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樂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主動探究的實踐活動,獲取親自參與探究探索的積極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求知、樂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4.促進學生通過探究實踐活動,掌握基本的科學探究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開放性環(huán)境中獲取、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的能力、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探究的途徑:分析現(xiàn)狀,明確探究目標。針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較差以及自主探索。
5.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
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因此教學時,教師不宜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解決問題。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數(shù)學問題,結合數(shù)學內容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這對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數(shù)學觀念尤為重要,同時也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6.著名心理學家魯賓斯坦的“問題思維理論”指出,思維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思維起始于問題,是由問題情境產生的,而且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數(shù)學論專家馬赫穆托夫創(chuàng)立的問題教學論也認為,問題教學是一種發(fā)展性教學,可讓學生從中經歷系統(tǒng)的、獨立的探索活動,在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的基礎上構建自己的方法體系。
7.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中需要特別強烈。”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探索,只有主動探索,才會有創(chuàng)新學習。在數(shù)學問題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正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8.主體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活動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最終培養(yǎng)學生成為能夠進行自我教育的社會主體。
5、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知識技能來解決問題。探究學習內容的重點就是解決學生認識障礙和思維障礙的問題。其學習形式就是發(fā)現(xiàn)和探究問題,因此學習者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實則是進行一定的策略和技能訓練。
(三)課題研究的特色
1.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想探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動力源和助推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方法,調整認知策略,盡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課堂中去,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愿望的驅使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例如:教學拼音《ieüeer》這節(jié)課時,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拼音王國島上一日游的情境,讓學生“乘著”帆船一同到小島上去。到了岸上,出現(xiàn)椰子樹,學生一看到椰子樹就自然而準確地說出“ie”了。利用魔術吸引學生注意,課件演示:把“ie”前面的小“i”變成大“y”,學生就能很好的記住整體認讀音節(jié)“ye”了,知道它和復韻母“ie”的不同,就在前面一個字母的變換。再如:教學口語交際課《有趣的葉子》,一開始我便創(chuàng)設情境,葉子王國使者的到來,他為大家?guī)砹嗽S多有趣的葉子,通過圖文結合使學生充分感受葉子的有趣,同時激發(fā)學生觀察葉子的興趣。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寬松的、愉快地教學情境,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欲望被很好的激發(fā)出來了。2.重視合作交流,促進自立發(fā)展。
現(xiàn)代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舞臺。因此,要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边@點明
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對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作用。例如:在教學拼音《ieüeer》時,教學ie的四聲,由于前面的學習,學生充分積累了四聲拼讀的方法,所以我讓他們在小組中做小老師互相聽一聽、考一考。在游戲“摘蘋果”中,我要求每小組派代表摘蘋果,上來摘蘋果的學生一旦拼讀有困難,就讓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幫忙,把音節(jié)讀準確來。教學《烏鴉喝水》時,根據(jù)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維為主的特征,把實踐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做實驗,每個小朋友都來當這只聰明的小烏鴉,輪流放石子,邊做邊仔細觀察,等會要來說說你們小組的伙伴是怎么做的?激發(fā)興趣,調動思維,讓其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達到“以做促讀”的目的。從中形象理解詞語“一個一個、漸漸”的含義。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及小組的合作學習,為每一個同學都提供了參與學習的機會,學生互相啟發(fā),共同進步,達到了教學課學習的目的和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3.不斷擴展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人文性學科”,涉及人生、自然與社會等方面,這就要我們進一步開放學語文的空間。教材、教室、學校并不是知識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書。例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有趣的游戲》,課前我讓學生先到操場上玩一玩自己喜歡的游戲,也可以參與別人玩的自己不會玩的游戲,親身感受游戲的豐富多樣和有趣。然后上課時他們不僅能完整的說游戲的過程還會說體會,課堂在充滿樂趣的氣氛中,達到了教學目的和超出了預計的教學效果。再如上《四季》這節(jié)課時,我讓他們走進大自然觀察秋天的景物,畫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親身感受美麗的季節(jié)。再如:我進行口語交際課《有趣的葉子》,目標就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隨處可見的各種各樣的葉子,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葉子形狀、顏色、長勢等有趣之處,培養(yǎng)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樂于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同伴交流,并用幾句話寫下來。4.激勵評價,讓學生樂探究。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教師應不斷給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對學生探究過程中的點滴成績,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實施有針對性的分層評價。如:真聰明!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你的想法很有價值!你的思維真活躍,能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你進步了!等等。這樣一來,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探究成功的喜悅和面對失敗的勇氣,增強自信心。
總之,讓探究學習走入課堂,讓學生親歷自主探究的全過程,關鍵在于讓學生以小主人的身份自信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老師的教要有利于學生自主地、創(chuàng)造地學,做到兩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語文體驗,最終勝利到達成功的彼岸,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倡,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應
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使課程成為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師生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一)小學生語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各種學習途徑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的發(fā)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探究學習的主要特征是“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遍L期以來,在傳統(tǒng)的學習中,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忽視發(fā)現(xiàn)與探究的價值,影響了學習的結果和效果。因此,要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基本要求。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及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
1.培養(yǎng)探究學習意識
(1)利用好奇心,引發(fā)探究意識。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睈垡蛩固挂舱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具有探究意識,首先要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小學生對大自然的一切知識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強。利用這個特點,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如一位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這樣引導學生:語文學習是非常有趣的,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和語文成為好朋友,你會變得越來越聰明,你能像書中的小朋友一樣提一些語文方面的問題嗎?學生爭先恐后發(fā)言,有的說:“老師,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寫?”有的說:“語文要學些什么呀?”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后,適當?shù)亟o予鼓勵,學生的探究興趣越來越濃。再如:《“你們想錯了”》一課,板書課題后,學生就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的課題與以往的課題不一樣,課題上有引號,抓住他們的發(fā)現(xiàn),問:“請大家回憶,什么情況下,要使用引號?”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再問:“這句話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這樣由學生的發(fā)現(xiàn)一步步激起他們學習探究課文內容的興趣。
(2)質疑問難,增強探究意識。探究意識來自于質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才會去探究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好求謀解”來增強其探究意識。漢語中,有很多一字多義,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中有這樣兩句話:“從發(fā)起沖鋒到戰(zhàn)斗結束,才用20分鐘!边@里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燒了半個小時才漸漸熄滅”。這一句的“才”與上一句的“才”一樣嗎?學生通過質疑了解到兩個“才”的意思不一樣,前一句表示時間短,后一句表示時間長。戰(zhàn)斗之所以結束得快,是因為戰(zhàn)士們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勵。再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有這樣一段話:“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哦!我恍然大悟,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來。”抓住人們大笑追問:“人們?yōu)槭裁葱?”“魯迅的鼻子真的是?/p>
扁的嗎?”在學生探討不出結果時,及時給學生介紹魯迅生活的時代背景,再討論,學生明白,原來四周黑洞洞是指舊社會的黑暗。碰壁指的是與反動勢力做斗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學生完全理解后,繼續(xù)追問:“通過談碰壁這件事,你體會到了什么?”進一步使學生了解魯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鼓勵獨特見解,鞏固探究意識。在語文教學中,要使學生不輕易認同別人的觀點,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敢于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有利于鞏固學生的探究意識。如《窮人》一課中,對于桑娜是否應該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老師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把不同意見的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辯論,發(fā)表自己意見,深入理解課文。再如教學《狐貍與烏鴉》一課時,對狐貍有什么樣的看法?大部分學生認為狐貍很壞,有個別學生提出狐貍很聰明,善于動腦筋。對不同的看法,教師應予肯定。但指出,狐貍確實動了腦筋,但是它是采取欺騙的手段來達到不勞而獲的目的,這是不好的。再如《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學完后,可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現(xiàn)在有人提出在圓明園的舊址上,重新修建圓明園,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烏鴉喝水》一課,學完后,問:你還有其它辦法讓烏鴉喝到水嗎?
學生通過日積月累,漸漸的會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識。(二)教給學生自行探究問題的方法
1.讓學生會發(fā)現(xiàn)、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識后,那么在課堂上會很踴躍的發(fā)問,但是有的學生的問題經常停留在一些詞語不懂上,無法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還有的學生根本就發(fā)現(xiàn)不出問題,在《撈鐵!芬徽n,甚至有學生提出了鐵牛是死是活的問題。這樣,問來問去,既浪費了時間,又沒有什么意義,所以,要讓學生明白哪些問題對掌握課文內容真正有幫助,我們才來解決這些問題。(1)通過課文標題發(fā)現(xiàn)問題,《全神貫注》一文,寫誰全神貫注?從哪幾方面知道羅丹全神貫注?有的課文在結尾處發(fā)現(xiàn)問題,如《峨眉道上》,最后一句話:啊,默默地付出辛勞的鋪路人啊,你是真正的無名英雄。問:平常,我們把什么樣的人叫英雄?為什么說鋪路人是無名英雄?(2)通過重點詞句發(fā)現(xiàn)問題。如:《白楊》一課中,有“沉思”一詞,在文中兩次出現(xiàn),爸爸這兩次沉思,都想了些什么?說明什么?(3)根據(jù)文章前面要求預習的內容發(fā)現(xiàn)問題。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每篇課文前面都有預習內容,往往揭示出了問題,要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
2.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探究、解決問題,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發(fā)現(xiàn)問題后,就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問題。要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嘗試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于自己的獲取新知的途徑。這“新知”可以是對所有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對別人不新,而對自己卻是新的。(1)讀思結合,探究問題。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讓學生仔細閱讀,盡可能從已有的資料中找到答案。對難題要推測幾種答案,經過周密思考,選擇最佳答案。如:《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有這樣一句話,“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連用了兩個“不可估量”是為了()。教師出示三個答案讓學生選擇。①強調說明圓明園的毀滅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難以推算的巨大損失。②強調說明圓明園的毀滅在祖國文化史上的難以
推算的巨大損失③強調說明圓明園的毀滅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難以推算的巨大損失。從畫線部分可以體會到()①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②作者對侵略者的仇恨。③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④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贊美之情。學生必須反復閱讀才能得到正確答案。(2)思議結合,探究問題。經過閱讀思考,學生通過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與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與已有答案不一致,這不一致有可能是學生找到的答案錯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個。這時可讓同桌議一議。(3)合作討論,探究問題。我國有句俗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痹谡Z文教學中,經常使用分小組合作互幫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為學生探究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探究氛圍。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傳授與接受的關系。很難形成互動、合作的關系。在新的課程體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對話、合作理解的師生關系。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時,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1)教態(tài)親切,情緒飽滿。(2)多翹拇指,多表揚。(3)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4)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2.充分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積極探究。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的階段目標中列出了綜合性學習的具體目標。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渠道,在觀察、實踐中,積極探究。如第十冊實踐活動《創(chuàng)辦班級圖書角》,利用班委會,號召全班學生創(chuàng)辦班級圖書角,圖書管理員全班輪流擔任,大家分工合作,討論、探究怎樣為圖書登記造冊,設計制作什么樣的借書卡,制訂書籍借閱制度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激發(fā)。再如第十二冊實踐活動《搞一次環(huán)境調查》,學生通過調查周圍的人群,對自己居住所在地的環(huán)境進行考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著撰寫調查報告。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促使學生積極探究。
3.靈活采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營造探究氛圍。
(1)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很容易激起學生興趣,探究氛圍容易形成。(2)開辟第二課堂,在學生中成立文學社、攝影組、宣傳組等課外活動學習小組,教師只當參謀和觀眾,為學生營造探究氛圍。
(3)開展實驗活動。如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請學生親自做實驗驗證伽利略的話的正確性。
總之,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我們教師要責無旁貸地擔負起此責,利用語文課堂這塊陣地,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終生受益。
(二)探究小學生的數(shù)學教學模式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羅杰斯認為:“倘若要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那就必須讓學生面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或有關的問題,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問題解決過程成為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學生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實現(xiàn)自主發(fā)現(xiàn)、理解、創(chuàng)造與應用,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學習。
由此看來,什么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維不能替代。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改實驗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它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探索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習慣,為今后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創(chuàng)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小學生英語探究能力的評價
1.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人們不能不看到這樣的事實: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需要外語,國家的繁榮興盛需要外語,個人的成長和事業(yè)成就需要外語。這些都要求外語教育有更大的發(fā)展,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社會發(fā)展對人類的強制要求,是時代提出的挑戰(zhàn),F(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人們更加清晰認識到“Aforeignlanguageisaweaponinthestruggleoflife.”
2.為了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我市小學已普遍開設了英語課。縱觀小學英語各類教材,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模式是以聽說為主線,通過交際性的聽說訓練來引導學生入英語之門。我國語言教育學家也明確提出: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當代外語教學的趨勢,也是提高我國外語教學的努力方向。然而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舊的“四輕四重”(重書面輕口頭,重記憶輕理解,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英語教學法依然盛行,新的順應時代潮流的教學法尚未出臺,這直接影響著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xiàn)。因此,探索一種符合小學生生理和心理,并能切實有效提高聽說能力的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3.理論依據(jù)
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已經是國內外英語教學界的共識。自80年代中期以來,為了適應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需要,我國有關部門先后頒布了幾個不同層次的英語教學大綱,都提出了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問題。根據(jù)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原則和具體目標,編寫和出版了幾個系列的教材,展示了新的體系和新的內容。針對我國小學外語教學條件和小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及教學的規(guī)律,《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以聽、說能力為主的初步交際能力”,即培養(yǎng)小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運用外語的能力是小學英語的最終目標。廣大教師也正在以新的姿態(tài)投身這一新的教學實踐。我們通過對“關于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方法研究”的課題實驗,進行學習方式、教育教學方式根本改變,切實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
(五)小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與教師的指導策略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根本目的,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的教
學能夠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積極實踐的機會,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有力的幫助。
1.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它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實踐能力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一個光說不會做的人,一個只掌握理論,夸夸其談沒有實踐能力的人,是不能投身于社會,促進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因此,新課程倡導探究學習方式,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敢于質疑,敢于超越教師,注重學生獨立性的培養(yǎng)以及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通過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注重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2.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需要探究教學能力。
(1)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歷史的必然。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已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趨勢。新課程實施將全方位觸動教師,促使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審視自己的教學生涯,對自己的教學能力提出多方面要求。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yè)化則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yè)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具有像醫(y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yè)不可替代性,F(xiàn)在,教師專業(yè)化已成為促進教師教育發(fā)展和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成功策略,教師專業(yè)的觀念已成為社會的共識。進行以教師專業(yè)化為核心的教師教育已成為世界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的共同特征。
(2)探究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y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專業(yè)性是教師專業(yè)化研究的重要課題。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一種職業(yè)能否被稱為一種專業(yè),并不僅僅以學歷或對業(yè)務提出的一定的要求為標準,它是由與職業(yè)性質相關的綜合性要求來決定的。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至少包括: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為自己專業(yè)行為的基本理性交點;多層復合的專業(yè)知識結構;多方面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教師通過探究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獲得與探究教學有關的技巧、態(tài)度、信念、價值、理念、知識結構等專業(yè)能力,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3.實施新課程必須提高教師探究教學能力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場極為深刻的教育變革。我們的教師對新課程教育理念等諸方面的認識深度、廣度都不足,很多教師對建構主義、多元智能、教育交往等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知之甚少或知之甚淺,甚至完全沒有接觸,以致他們對新課程的教學或不適應或不能把握,甚至會出現(xiàn)只走形式而沒有實際效果的新課程教學。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提倡的新的學習方式之一,教師的探究教學相對傳統(tǒng)教學而言,無論是在理念、專業(yè)知識、專業(yè)精神、專業(yè)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接受培養(yǎng)與訓練,從而適應新課程教學工作。
2、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相比有何不同之處?
答:探究性學習和接受式學習兩種學習方式在社會背景、學習模式的類型、學習方式的特征
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今天學習的主要收獲是了解和掌握了兩種學習方式的不同特征。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方式和認知取向。它體現(xiàn)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諸方面的基本特征。從三者看,兩種學習方式的特征是不同的。
⑴.接受式學習是一種老師將書本知識內化后傳授給學生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有其基本的特征:①受動性學生在學習中是被動的,對學習缺乏自主權。教師由學校安排,學生所學知識內容是國家規(guī)定的統(tǒng)一教材,教學過程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學習目標是教師確定的,學習結果是教師按統(tǒng)一標準評價的,學習時間、場所、形式等都是學校決定的。對這一切,學生不能作主,既沒有選擇的權利,又沒有選擇的機會。
②學科性接受式學習崇尚“唯學科主義”,教師只注重按學科的特點及其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只是一味接受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無需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學生只知道是什么,不必問為什么?只要知道知識的結果,不必了解知識形成過程。接受式學習只重視對書本間接知識的學習,只重視課堂的學習,而忽視生活世界對學生發(fā)展的意義。
③客體性在這種學習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角,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及學生的一切活動。學生是教學的客體、配角,他必須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如果課上的不好,老師常會埋怨學生沒有配合,不會配合。與教師合作幾乎成了學生一種奢侈性的享受。
④依賴性學生的學習活動依賴教師,學習內容靠老師提供,學習情境靠老師創(chuàng)設,學習過程靠老師設計,學習的重難點靠老師點撥,練習的作業(yè)靠老師布置,學習成績靠老師評價。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缺乏獨立性。
⑤封閉性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局限在書本之中,學習的場地局限在課堂,教學的評價掌握在教師手上。在這種封閉的學習狀態(tài)中,學生失去了對未知世界探究的興趣、動機和機會。⑵.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自然和社會中選擇有意義的主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探究性活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綜合性在探究學習活動中,學生所面對的是完整的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中的個人、社會、自然等彼此之間是交融的,并構成有機的整體。在這些關系中,學生與自我的關系是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關系。學生處理這些關系的過程,就是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教育價值的活動過程。因而,學生在探究學習活動中學習的內容超越了學科知識體系及分門別類的界限,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探究學習活動中的設計與實施要求綜合學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種關系及其處理這些關系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并以此探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探究學習活動注重學生個體的整體性,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立足于每個學生的健全發(fā)展。②實踐性探究學習活動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及社會實踐為基礎發(fā)掘課程資源。它強調學生在活動中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并在“做”、“考察”、
“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③自主性它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及需要,為學生的自主性的充分發(fā)揮開辟了廣闊的
空間。在活動中,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及指導老師,自主決定活動成果呈現(xiàn)的形式,自主評價和反思,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是對其活動進行必要的組織和指導。
④開放性探究學習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發(fā)展的特殊需要,而學生群體是開放的。它強調學習內容與生活世界緊密聯(lián)系,而生活世界是開放的。學習過程,即從選題、課題探究方案設計、具體的各個探究活動、展示成果等全過程都是開放的。
⑤生成性這是由探究學習活動的過程取向及課程的開發(fā)決定的。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活動要求師生注重活動前的精心設計,活動中注重捕捉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成生性目標”及“生成性主題”的價值。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也會不斷加深,學生在活動中興趣盎然,創(chuàng)造的火花不斷迸發(fā),人們對探究學習活動的整體規(guī)劃和具體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fā)揮得更有方向感,更具有實效性。
⑥探究性探究性學習也可以叫做“問題式學習”或“項目式學習”。整個學習活動過程是圍繞“問題”一步一步展開的。這里所謂的問題,是指那些對學習者來說還沒有具備直接的解決方法,他既愿意接受解答這種問題,并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又有一定的困難。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通過選題、課題論證、課題探究、成果展示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探究性學習與接受式學習雖然有根本的區(qū)別,但兩者之間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就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而言,“探究性學習”和“接受式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都是必要的。
5、探索學生探究能力的發(fā)展序列,出精品的案例等
從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科學探究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不是說有熱情有興趣就能學好科學的。影響學生自主探究的因素有:1、科學探究的目的性不強,把科學實驗當做玩只動手不動腦。2、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較小。3、教師實驗指導不到位。4、學生探究的自主性不強。
1、重視操作過程,更不能忽略思維過程。
任何探究活動都是有目的的,科學探究不僅包括學生的動手活動過程,還包括學生的動腦思維過程,探究的本質是思維,目前大部分教師都很重視學生的動手活動過程,一節(jié)課一半以上的時間給予學生操作、活動,表面看起來,教師的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忙的不亦樂呼,但這樣盲目的操作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思維過程,盡管學生比較喜歡參加動手操作的學習活動,但離開了思維的動手活動,或是不知從何入手或是成為無意義的“體力勞動”,效果可想而之。真正的科學探究應追求的是深層次的思維。因此,在學生動手操作、探究之前應首先引導學生進行一個動腦思考、設計的過程;在學生動手活動過程之中還應不斷的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解釋,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操作活動結束后,還要鼓勵學生對探究的結果進行歸納整理,讓思維活動貫穿探究活動的始終。
2、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忽視教師主導作用
探究活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經歷由教師扶著走到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能對所研究的內容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假設和預測,
制定實驗計劃,實驗時作出必要的提示,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tǒng)計與做統(tǒng)計圖表的方法,實驗結束后引導對搜集的信息分析總結,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在教學實施中,科學探究活動可以是全過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進行,如某些課側重在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假設和預測的訓練,某些課則側重在制定計劃和搜集信息的訓練。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動必須從頭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個科學探究的全過程,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靈活掌握。
3、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寬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有效性的目標,必須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有效性必須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所有學生進行主動、深層、實質性的參與探究,給學生留出適當?shù)膭邮植僮鞯臅r間、思考的時間、交流的時間,在參與中使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發(fā)展。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jié)課所能完成的,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課后開展后續(xù)活動。廣泛利用存在于教科書以外的各種資源,引領他們到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中去學科學用科學。
4、激發(fā)學習動機,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科學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笨茖W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采用。但又必須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靈活選擇教法。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科學教師只有更新教學觀念,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才能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科學課程的改革實踐中,才能使小學科學教學向著更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方向健康發(fā)展。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理論依據(jù)、采用的方法及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當前,一些國家都以開始重視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在改善教學環(huán)境和課堂氣氛方面都已花了功夫。如日本小學以“創(chuàng)造快樂學校”為口號,要求教師樹立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把著眼點從只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轉移到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上來,并取消累贅的規(guī)章制度,使校園內形成良好的人際觀,這些新舉措,都證明學生在教育中主體地位得到相當?shù)闹匾暋W罱鼑鴥纫恍┙虒W論著專家在分析了當今教育的現(xiàn)狀和形勢后,引出了11個今后教育研究的重點課題,其中就有關于探究方面的研究,由此可見,本課題的研究在小學教育領域中是有價值的。
(二)理論依據(jù)
1.毛主席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出真知”?梢妼嵺`在生產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此重要的能力理應從小培養(yǎng),學校教育中學生實踐的范圍雖然沒有社會上那么廣泛,但“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因此,我們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出發(fā)點,逐步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
2.陶行知的“探究性教育”。1943年,陶行知在《新華日報》上發(fā)表了《探究宣言》一
文,提出“處處是探究之地,天天是探究之時,人人是探究之人,讓我們向著探究之路邁進吧”。這時提到的“創(chuàng)”即破壞舊的事物;造,即產生新的事物,這充分強調了培養(yǎng)探究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3.德伯拉愛彌頓的“知識探究論”。德伯拉愛彌頓是美國著名戰(zhàn)略研究專家,他在1993年發(fā)表了《知識探究共同的語言》指出:知識探究就是指新思想的產生,交流并應用到產品中去,以促使國家經濟活動得到增強,社會取得進步,這里提出的探究意識的重要性,及有了探究意識之后,還要注意“應用”,即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采用的方法
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以調查法、觀察法、文獻法、經驗總結法等方式。課題研究的原則。在本課題的研究中,將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將行動和研究結合起來,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實際。
(四)應遵循的基本原則1.堅持興趣性原則
通過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讓農村孩子在聽、說、玩、演、唱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堅持主體性原則
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以合作小組學習的方式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成教學目標,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
3.堅持平等、合作、互動原則
現(xiàn)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學實質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它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多邊互動的過程,還涉及生生互動,全員互動等多種互動過程。因而,遵循師生平等、合作、互動的原則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
4.堅持發(fā)展性評價原則
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中評價以小組評價為主,個人評價為輔,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興趣、態(tài)度、習慣、方法、策略的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堅持綜合性原則
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培養(yǎng)農村小學孩子聽、說、玩、演、唱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四、研究的步驟和措施
(一)研究步驟:本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1*.3-201*.7)成立課題組;確定課題負責人和子課題負責人;收集資料信息,進行文獻研究;撰寫研究方案;并組織專家論證、修改、完善方案。
2,實施階段(201*.7-201*.10)
全面啟動課題研究,制訂研究制度,組織專題的參與式培訓活動。
如何使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生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需要有一定的指導策略并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學習的諸多因素如教材、環(huán)境、家長、材料、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
與興趣等等。因此,指導策略的研究成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并在階段總結中不斷調控、修正研究思路,形成階段性研究報告;
可采用記錄和測試及作業(yè)法的方式,測試在期末進行;教師根據(jù)情況給予評定并記錄。要求學生在學習及探究活動中做個有心人,善于提出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樂于與小朋友合作交流,并養(yǎng)成隨手記錄的好習慣。
推出典型課例進行經驗交流,推動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在教與學中是實施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的過程;師生必須精心組織,認真參與。
(一)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是進入二十世紀以來,教育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此方面國內外仁人志上就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發(fā)表了若干爭鳴,其中有影響的,可就系統(tǒng)地闡明,指導同行,特別是一線教師怎樣恰到好處,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做法太少。僅僅是從理論涉及到了在新形勢下小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就如何在小學生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方法、途徑、模式,還沒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論體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辦法。因此,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強化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構建良好的、有序對策和具體的實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二)本課題與之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本課題研究方向與國內外同一領域研究具有同一性、微觀性,側重于新課程標準下的優(yōu)化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探索學生如何學會在新課程標準下的生存,如何學會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學習,教師如何發(fā)揮教育教學水平,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課題與當前國內外的研究有一些明顯的區(qū)別:①研究的形式有差別。我們的課題把重點放在基礎教育階段放在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上。③研究的內容有不同。當前流行的建構主義對自主探究能力學習進行了理論探索,本課題重點是研究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和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本課題的選題適應時代發(fā)展和社會的要求,體現(xiàn)了較高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為農村中學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時間和理論總結,為轉變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提高和改進教育方法、教育質量、教育環(huán)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課題的實踐意義在于:
(1)是完全符合了當前基礎教育的精神,把農村中學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要地位加以重視。
(2)是對“基礎性課程”的開設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講究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學生在斑斕多姿的學習方法中的求知欲望被激發(fā)到最高境。
(3)是本課題成果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在日趨成熟的知識經濟時代,自主學習越來越多地影響著知識學習。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必然會為傳統(tǒng)數(shù)學學習進行一次革新,還會對其他學科的知識實施提供有實踐意義的運作原則和方法(四)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課題是在充分研究文獻、了解現(xiàn)狀的基礎上提出的,對于課題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關教科研部門的專家提請咨詢與論證,因此本課題符合當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改革的方向,具有現(xiàn)實針對性,理論依據(jù)充分、科學。
(2)本課題研究理論假設合理,目標內容清晰,實施的可操作性較強,階段實施過程與目標都很明確,完成課題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學校一直致力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而且,本課題有專家的指導。
(4)本課題組成員有多年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樂于和善于進行理論總結,曾有多篇教育管理論文和研究成果出版,近幾年又多次參加教育教學等培訓,有能力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同時為此專題已潛心研究了很長時間,積累了大量有關材料,能夠比較準確地、全方位地把握該課題的研究方向。
本課題正式立項后,將根據(jù)專家提出的建議進一步明確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內容、調整研究方案。
3,總結階段(201*.10-201*.4)進行課題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形成終結性成果,申請課題成果鑒定,將成果以常規(guī)的形式匯編成集。
(二)研究措施⑴建立完善的課題網絡。
以“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的研究”為研究的總課題。課堂教學工作: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對于重點子課題,由區(qū)級科研骨干和校級科研骨干進行專題研究。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基礎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b)各個課外小組:要以“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為主線,開展研究。⑵健全規(guī)范的課題管理機制。
為了使課題的研究出成果,由一名領導主抓該項工作,建立學校科研小組,以及規(guī)范的課題管理制度,規(guī)范各項子課題的申請、立項、審批、驗收等操作程序。⑶培訓課題研究骨干隊伍。
a)加強對探究教育理論的學習討論。
組織教師對相關理論的學習和討論,形成制度化。學?蒲薪M及時做好相關理論的收集、整理工作,將其編印成資料,下發(fā)到每位教師手中。采取集體學習、小組學習、個人學習的形式,使教師能夠更新教育觀念,進行探究性教學,樹立起教“探究性人”的觀念,有意識地教學生探究性學習。另外,課題組要及時做好個案的研究、分析,使“學、教、研”進入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b)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幫助教師掌握科學的程序方法。
為了使教師形成正確的科研觀念,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要求教師全員參與教育科研,人人有研究的課題,并鼓勵支持教師參與各類科研課題的研究;定期召開研討會;并請有關
14中心校、各分校、各個教研組根據(jù)本校、本學科的特點確定自己研究的子課題。
專家和有關領導搞科研講座。
c)幫助教師掌握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我校在教學的硬件上為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計算機房、網絡教室、音像閱覽室、圖書室每天開放,為教師提供了必要的教學資料和軟硬件。圖書室不斷充實一些新的資料,有專職人員制作計算機課件,并著力培養(yǎng)一批自制課件的教師,這些都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⒉研究性措施。
教師注意教學活動的開放性和探究能力,突出求異思維,為學生求異思維發(fā)展提供鍛煉提高的環(huán)境。
a、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學生潛能得到發(fā)展的開放式探究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角色的轉換,視學生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以主人翁姿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打破單一的班級上課形式,使小組討論、個別學習等形式成為教學組織形式的必要組成部分。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又支持他們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熱點進行討論、使傳授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的探究思維得以表現(xiàn),個性特長得以張揚。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克服用一個棋子來培養(yǎng)學生的傾向,實行有差異的教學。
b、創(chuàng)設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景,給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探究總是和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的。探究總是在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中發(fā)展起來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固然重要,然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fā)現(xiàn)和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就是探究,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成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千方百計地為學生營造不同的問題情景。多播種一些質疑的種子,加強學生求異、求新、求變思維能力的訓練。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的特點和確定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問題的情景,不失時機的設疑置惑引導學生積極地去探索。培養(yǎng)學生獨立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質疑解惑。千方百計的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和主動強化問題的意識,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向教師提問,其中,包括不成熟卻閃爍著探究火花的一滴之見。引導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書本,不拘于常規(guī),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藝術的應用課堂點撥和課堂評價機制,激勵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思維加工,發(fā)展自己的探究思維和能力。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從而,訓練正確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獨創(chuàng)性。
c、手腦結合,多官并用,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動腦思維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為著力點,不斷豐富課堂實踐訓練的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探究性地處理教材。要善于引導,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投身于大自然,投身于實踐,多做實踐性,活動性的作業(yè)。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優(yōu)化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還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
引導和鼓勵學生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利用勞動技術課,實踐課,實驗課,活動課,對學生的探究性心智能力,探究性個性品質,探究性的技能開發(fā)與教育進行訓練。放手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素質,促進學生探究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善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創(chuàng)設誘導學生應用多種感官感知的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主動操作實踐、主動表達表現(xiàn)、主動觀察討論。使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動起來。主動的動手、動腦、動眼、動口,多種感官并用。做到認真看,注意聽,大膽發(fā)言,愛動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從其實踐性,啟發(fā)性,探索性的方面,促進學生手腦結合,多官并用,從而培養(yǎng)其探究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d、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的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通過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使教學由平面變立體,由靜態(tài)教學變?yōu)閯討B(tài)教學。通過網絡技術能收集多方信息,擴大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e、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以轉變教師觀念為主的參與式培訓計劃及實施
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教學行為。為此,課題組將以轉變教師觀念為主,計劃和實施參與式培訓。培訓專題有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師的角色、探究式學習、學科知識基礎、教育研究基礎、案例研討、專家點評等。
(2)、建設一支強有力的課題研究隊伍。
組織好課題組成員和科研志愿者隊伍圍繞課題內容進行廣泛學習,對小學課堂教學中各類問題深入探討,積極發(fā)揮課題組中骨干教師和教研員的中尖力量和專家的理論指導作用,確保全員參與形成合力。
課題組主要成員及分工:
組長:陳繼民(城關完小,負責方案設計、課題實施、結題報告等)成員:許文格(城關完小,文獻研究、結題報告)
王玉寶(城關完小,五年級的教學實施,指導策略)蘇雙曉(城關完小,三年級的教學實施,內容設計研究)簡華貞(城關完小,三年級的教學實施,指導策略)潘近雪(城關完小,四年級的教學實施,評價研究)任愛華(城關完小,四年級的教學實施,模式研究)李春柳(城關完小,四年級的教學實施,模式研究)(3)研究制度的保證、
確保課題研究時間落實,課題組成員每一月集中交流一次,成員所在學校即實施單位,要確保每一節(jié)課正常開展,完成學習目標。
五、課題研究成果形式
《淺談小學生英語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王玉寶
《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潘近雪許文格《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簡華貞《小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陳繼民《在語文教學中小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之我見》簡華貞《農村小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研究》陳繼民
經費預算和來源:經費預計4000元,為了確保順利的完成課題的研究任務,能以課題研究加強我校教學建設,學校撥出部分?钣糜谡n題研究。
參考文獻:
[1]戢守志等譯.[美]國家研究理事會著,;《美國國家教育標準》[M];科技教育文獻出版社,199935~38
[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29
[3]李森等,《對探究學習的理論問題的幾點認識》,《教育研究》201*[2]35~38[4]找回失落的天資小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與思考--《教育科學研究》[J]201*[2]46~49
[5]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9~42
[6]彭雪紅.《小學英語課前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8~61[7]馬憲平.我與新課程同行[M]201*.8105~108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開題報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開題報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