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生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學校是培養(yǎng)人的場所,是社會知識和智慧的中心,是國家發(fā)展的希望所在,然而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中的不安全隱患比比皆是,學生傷害事故更是頻頻發(fā)生,不僅給學生本人及其家長帶來了無可挽回的痛苦和損失,而由此引起的糾紛更是糾纏不清,往往帶來巨大困擾。甚至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各校均把安全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學校領導大會小會強調(diào)安全,老師課前課中課后講安全,可以說學校教師時時刻刻都繃緊了安全這根弦。家長也千叮嚀萬囑咐。盡管如此,學生的安全意識仍然很淡薄,安全事故總有發(fā)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呢?
縱觀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停留在說教的層面上,總以“不許”,“不要”,“不能”“不準”等等命令限制性的語言,大多數(shù)學生聽到這樣的話語,總認為老師又在管他們了,總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甚至把老師的話當成耳旁風,產(chǎn)生“你不讓干的我就要試一試”的逆反心理。這往往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這又給學校,老師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課題如何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呢?這就應該從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方面進行改革。首先要轉(zhuǎn)變教育觀念,F(xiàn)在的學生崇尚網(wǎng)絡,追逐明星,對家長、老師缺乏信任感。教師應該放下師長的架子,在進行教育時少用甚至不用命令限制性的口吻,師生之間的關系不是管教和被管教的關系,而是朋友關系,是互相提醒、互相幫助的關系。教師應該做到平易近人,多和學生交流談心,讓自己有親和力,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可以信任的朋友。我在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時,總是這樣問:“上學放學途中我們要注意什么呀?”“如果不注意這些會造成什么嚴重的后果呢?”“天熱了,我們又要怎么辦呢?”“雷雨時,你是怎樣做的?如果方法不正確會怎樣?”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就得好像老師在向他們征求答案,他們感覺有一種親切感,他們總是爭先恐后、滔滔不絕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觀點。這樣學生更能記住安全常識,更知道應該怎樣正確的去做。
其次,安全教育的形式應多樣化。在新課程理念,單調(diào)的說教枯燥乏味,容易讓人產(chǎn)生厭煩抵觸情緒。為什么網(wǎng)絡游戲那么吸引學生,因為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而網(wǎng)絡游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夠滿足學生的要求。因此安全教育的形式應多樣化。我們應該賦予安全教育于趣味性,娛樂性、身臨其境性,可借助演講、游戲活動、知識競賽等載體,對學生進行形象生動的安全知識教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在小學一至四年級,可以多采用講故事、游戲、趣味活動等形式進行安全教育。這樣,學生樂意接受,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識也加強了。另外,我們可以在班級開展“班級安全知識競賽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參加計分評獎。分必答和搶答兩部分。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安全知識也記住了。如;在競賽活動中,可以設置這樣的搶答題:當在上學的路上,你發(fā)現(xiàn)有一根電線垂掉在路中央時,會怎么辦?提示:①馬上后退,設置危險標志,告知其他行人不要通過。②求救附近的成人,或打119,尋找并關掉電源。完美!還可以設置有這樣的選擇題:在上學的路上,你從一個池塘邊經(jīng)過,一不小心,滑落到池塘里。接下來,你會(可多選)A.尖叫、呼救、喊你的伙伴;B.拼命拍水、蹬腿,在水中撲騰,爭取往岸上爬;C.揮舞手臂,去抓住任何可能抓得到的東西;D.屏住呼吸、穩(wěn)住身體,而不是四肢揮舞使勁掙扎,在嘴和鼻子露出水面時呼救。提示:選A,落水后尖叫、呼救,對得到幫助很有作用,但是落水后直接張嘴呼救,可能會導致嗆水,加快窒息,這種做法不完全正確;選B、C完全不對,人落水后,不管會不會游泳,都不該拼命地揮舞手臂或者使勁蹬腿,因為這種掙扎會更加破壞身體的平衡,使自己下沉的更快,而且,如果水下有水草,向下蹬腿可能會被水草纏住,使你無法浮上水面、無法呼吸。D的方法最好,只有不慌亂,才能保持平衡,贏得自救或者被救的機會。這樣都能提高學生的安全知識水平,安全意識大大增強了。這種方式比老師的說教好多了。
而五、六年級可用演講、游戲活動和實地安全隱患大排查等活動進行安全教育。安全知識演講活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它可以通過演講者向大家傳達哪些行為活動危險、遇到危險時的處理方法、應該怎樣避免危險等等,比老師的說教更具說服力。通過游戲活動也是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法之一。在游戲中,故意設置一些危險障礙,讓學生識別、排除,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之目的。當然,如果有條件,請消防員到學校進行各種安全隱患應對方法的實地大演練就更好了,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安全知識,規(guī)范他們的安全行為,提高和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
總之,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做到他們樂于接受,通過各種游戲活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從而達到普及安全知識,規(guī)范安全行為,增強安全意識之目的。
擴展閱讀:小學生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生安全教育心得體會]五年級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努力增強自我防范能力,作到警鐘長鳴!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險。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備加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fā)生危險,釀成事故。下面就談談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一.校園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可請學生列舉一些現(xiàn)象)
1.學生集會、集體活動、課間活動的安全隱患。2.學生飲食、就餐的安全隱患。3.學生交通安全隱患。4.校園隱性傷害的隱患。
二.學生集會、集體活動、課間活動中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上下樓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為趕時間而奔跑。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欄桿。3、整隊下樓時要與同學保持一定距離。4、上下樓時不要將手放在兜里。5、不要在樓道內(nèi)彎腰拾東西、系鞋帶。6、上下樓靠右行。集體活動中要一切行動聽指揮,遵守時間,遵守紀律,遵守秩序,語言文明。
課間活動應當注意什么?
l.室外空氣新鮮,課間活動應當盡量在室外,但不要遠離教室,以免耽誤下面的課程。2.活動的強度要適當,不要做劇烈的活動,以保證繼續(xù)上課時不疲勞、精力集中、精神飽滿。3.活動的方式要簡便易行,如做做操等。4.活動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發(fā)生扭傷、碰傷等危險。[小學生安全教育心得體會]五年級
學生飲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項。
不吃過期、腐爛食品,有毒的藥物(如殺蟲劑、鼠藥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購買用竹簽串起的食物:油反復使用,竹簽容易傷人,食品衛(wèi)生得不到保證,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質(zhì)。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項
行人靠右走,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注意觀察來往車輛,紅燈停,綠燈行,遵守交通規(guī)則。乘坐公交車注意事項:
1.車停穩(wěn)后,方能上下車,上下車時注意秩序,不要擁擠。2.乘車時,要站穩(wěn)扶牢,不要把身體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時,應該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謹防扒手。
3.注意公共場所禮儀,時刻牢記“壽春品牌,當我責任”。不要大聲喧嘩,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主動為老若病殘讓座等。騎自行車須知
1、要學習了解、自覺遵守道路交通法規(guī)。2、保持車況良好,車鈴、剎車齊全有效。3、行駛中要遵守交通信號燈,不得搶穿紅燈。4、穿越無信號燈的十字路口,必須"一慢、二看、三通過"。[小學生安全教育心得體會]五年級
1、必須在規(guī)定的非機動車道內(nèi)行駛;在無分道標志線的道路,必須靠邊行駛。
2、行駛時不要隨意搶占機動車道、不要多車并排行駛。3、行駛時要集中思想,不要帶著耳機收聽廣播、音樂。
4、在轉(zhuǎn)彎時必須看清后面來車,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轉(zhuǎn)彎、斜行轉(zhuǎn)彎。
5、對于不同天氣特點,做到安全行車:順風不要借助風勢騎快車;逆風不要低頭猛騎不看路;霧天視線變差要慢速騎行;下雪結(jié)冰路滑要扶穩(wěn)車把;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小學生安全教育心得體會]五年級
其他校園安全的注意事項:
1.如何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甚至誤解?
敢于自我反省,認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師誤解,應該和老師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過激的行動。2.你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怎么辦?
自己的所作所為也要有安全意識。青少年時期容易沖動,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學間遇到矛盾時,一定要冷靜,要理智,切忌用拳頭代替說理,給自己和同學帶來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強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學生上課離開本班教室一定要關好門窗,要將錢和貴重物品帶在身上,不能給小偷有可之機;不要把球帶到教學樓,在教室樓的走廓上踢,這種行為既違反了校規(guī),又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試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飛入哪一位同學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設想的。4.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門沒開,一些學生在校門發(fā)生矛盾,無人調(diào)解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在校門外擁擠,會造成意外傷害。5.當自己感到身體不適時,怎么辦?及時告知班主任或任課教師,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
6.你不認識的人自稱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將你接走,你怎么辦?先讓班主任與家人取得聯(lián)系再視情況而定。7.安全小常識臨危逃生的基本原則:
保持鎮(zhèn)靜,趨利避害;學會自救,保護自己;想方設法,不斷求救;記住電話,隨時求救:“119”----火警“110”----報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報警
打電話時要說清地點、相關情況、顯著特征。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小學生安全教育心得體會》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小學生安全教育心得體會: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