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刻,我們 ”。這是教研員 武老師經(jīng)過認真揣摩09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趨勢后精心選擇安排的一個作文題目。眾所周知,09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而武老師選擇安排的“那一刻,我們 ”這個作文題也恰恰突出了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
由“我”到“我們”只是多了一個字,看似變化不大,實則難度陡然增加,尤其是因為這是第一次寫這樣的題目(以前多少年來我們主要寫的是“我”)。學生寫作的難度增大了,教師閱卷的難度也增大了。我們都知道,只有教師對作文題目的把握和學生對作文題目的把握水平相當,甚至超越學生,教師才有可能相對輕松自如,坦然公正地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判。但是就這樣一個題目,如果第一次呈現(xiàn)給我們教師,教師如果不好好備備課,恐怕也難以全面、準確、深刻地給進行學生講解和指導。但是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一樣在考試之前都不知道作文題目,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挑戰(zhàn),十幾位老師的智慧能不能覆蓋、超越全區(qū)兩千八百多名初三學生的思維。在一天半的閱卷過程中我們認真聆聽武老師的指導意見,反復研討對作文的把握尺度和評分標準,不斷交流各種新出現(xiàn)的問題,本著“既要愛惜人才,又要為學生前途著想”的原則,艱難地完成了這一工作。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許是有的,實際上歷次作文考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它,今后還應繼續(xù)想辦法把它解決地更好。因為這一問題關系到教師作文教學和學生作文寫作的動力和導向。
考試雖然結(jié)束,但教學仍在繼續(xù)!澳且豢,我們 ”這個作文,我們絕對有必要重新指導學生認真審題,修改完善。所以,下面我先講講如何理解、把握這個作文題,這也是全體作文閱卷老師經(jīng)過思考、交流、討論達成的共識。
“我們”是題目中的第一關鍵詞。這個代詞,要求文章表現(xiàn)包括“我”在內(nèi)的一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的群體的生活感受,文章須采取第一人稱的寫法。群體中所包括的這個“我”嚴格來說就應該是作者自己,就本次考試來說作文中所包括的這個“我”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與考生現(xiàn)在的身份(天津市紅橋區(qū)某中學距離201*年中考還有不到六個月時間的一名初三學生)能理解得通,否則就會給人胡編亂造的感覺。像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到初三生活,說“課間我們走出教室跑到山上,到操場玩……”。閱卷老師就給寫了批語“操場設在山上嗎?”這是空間理解不通;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畢業(yè)了”,回顧初中畢業(yè)時的情景,一看就是死搬別人的東西,時間理解不通。這里有三點補充:一、雖說強調(diào)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要與考生現(xiàn)在的身份理解得通,但是要是在中考中也沒必要讓人把“紅橋區(qū)”這一身份因素讓人理解出來;二、“理解得通”不是說作文中包括的那個“我”一定要完全和現(xiàn)在的自己一樣,因為還有“那一刻”這個限定語,既然是“那一刻”,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可以還沒上初中,也可以不在天津市紅橋區(qū)(要求或倡導初中生寫真人真事,但我們都知道,沒有哪個老師在閱卷中給派出所打電話查問過有無其人其事,只要符合邏輯規(guī)律、人之常情,事之常理,看上去是真的就可以);三、有的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不是自己也沒有絕對地算不扣題,像有的學生把“我”假象成“沙塵暴”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片樹葉”,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滴海水”從文學的角度理解還是可以的,扣不扣題主要是看寫的是“我們”還是“我”。當然有的老師會認為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如果不是自己就有點擦邊,所以個別學生喜歡這樣寫,也能寫好,不必反對,但不宜在班內(nèi)提倡。
下面說說如何理解把握“我們”。我們可以是特指,也可以是泛指。所謂特指就是“我們”等于“我”加“你”或“我”加“他”或“我”加“你”再加“他”,即作文中不僅要記敘描寫“我”的言行表現(xiàn),還要記敘描寫別人的言行表現(xiàn)。幾個人的言行表現(xiàn)要么形成一種互動,要么具有共同的特征。
先說幾個人的言行表現(xiàn)怎么形成一種互動。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在最后寫到,“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說:‘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這樣就沒有表現(xiàn)出互動,因而“我們”也沒得到落實。如果寫成“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說:‘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痤^用閃著淚花的眼眸看了看我,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這樣就好一些了。還有像“那一刻,我們緊緊擁抱”“那一刻,我們彼此理解了”……這樣的作文,因為“我們”只包括兩個人,所以都格外強調(diào)互動;拥那疤嵋话闶窃谕粫r空下才可以進行,但是不完全具備這個條件有時也可以。如,通過打電話,發(fā)短信,網(wǎng)絡聊天等手段也能實現(xiàn)不在同一空間下的互動。互動強調(diào)的是一種“我有來言,你有去語”“我投之以桃,你報之以李”。即便連這個條件也不具備,依然能寫,因為互動除了可以理解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還可以理解為心靈和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在一起”,寫的是自己和汶川地震中被困在廢墟中的一個女孩。他沒寫好,因為他既沒寫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也沒寫好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但是如果他能借助電視直播這個“我”“你”聯(lián)系點用鏡頭對照的方式一面描述“你”被困在廢墟中的情景,一面描述“我”看到每一情景時的對應反應,再加以想象也能給人互動的感覺。如“你在痛苦地呻吟,我在緊張地喘息;斷落的水泥板壓斷了你的腿,卻分明從我的心中流出血;你急切地想求得生存,我焦急地想著怎么才能救你;救援隊員到來了,你的臉上綻出了笑容,我的心情也隨之平靜下來……”最后再能從“你的遭遇就是我的遭遇,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希望就是我的希望,我們的心在那一刻緊連在一起,我們永遠在一起”來總結(jié)一下,也能成為一篇不錯的作文。也有寫好的例子,像我們印的例文“那一刻,我們溝通于墨香之中”就是借助歷史書或文學作品,實現(xiàn)了和不在同一時空下的幾位古人的互動,這種互動就是典型的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所以,無論如何,要寫好我們,“我”和別人之間一定要有個聯(lián)系點。
再說幾個人的言行表現(xiàn)怎么具有共同的特征。這樣寫相對要好操作一些,一般來說可以采用“‘我’怎樣,a怎樣,b怎樣,c怎樣”的形式,或者,“有的怎樣,有的怎樣”這樣的表達思路?此啤拔覀儭钡难孕懈鞑灰粯樱珔s具有共同的特征。這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題目后面補充的內(nèi)容,或者能被題目后邊補充的內(nèi)容統(tǒng)攝起來。比較典型的,像我們在閱卷中讀到的一篇《那一刻,我們沸騰了》。
剛才說的是從特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們”,下面說說如何從泛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們”。所謂泛指,就是說“我們”中除了“我”身份特征明確,其他人都不太明確,也不在行文中交代,只是用“我們”來表述,但是讀者能知道這個“我們”說的是“中國人”或者“同齡人”,或者“同班學生”等等。從泛指的角度寫“我們”,選材上強調(diào)選擇眾所周知,人人都有感觸的事例、情節(jié)。如“抗震救災”“北京奧運”“社會普遍現(xiàn)象”“同齡人都有的遭遇”,“同班人都經(jīng)歷的事情”等等。從泛指的角度寫“我們” 相對來說好套用原來寫“我”的一些素材。但是要善于變化。比如原來寫過的片段是某一群體共有的經(jīng)歷感受,現(xiàn)在把文中的“我”變成“我們”就可以了,如原來是“每天早上,媽媽都會來喊我起床……”,可以變?yōu)椤懊刻煸缟希覀兊膵寢尪紩䜩砗拔覀兤鸫病;如果原來寫過的片段是針對我個人的,要改變表述句式、內(nèi)容,使其能反映某一群體共有的經(jīng)歷感受,如“失落時一句關心的話語,得意時一句善意的提醒,運動會上一條擰干的毛巾,考試場上一塊小小的橡皮,甚至有時,只是彼此一抹心有靈犀的眼神……”這樣的句式和內(nèi)容用來寫我們就比較妥當。
“那一刻”是題目中的第二個關鍵詞。限定了時間和情境,但可以寫多個那一刻,所以“三個片段”“若干個排比鏡頭”這些方式依然可用?梢砸孕∫姶蟆⑿☆}大作,如以“我們”關注四川地震災區(qū)為內(nèi)容——“那一刻,我們在一起”“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如以“我們”用實際行動關注北京奧運會為內(nèi)容——“那一刻,我們在歡呼”“那一刻,我們哭了”。這樣,寫作內(nèi)容具有時代感,大氣不俗。但這兩個素材都有點“過時”了,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時事政治》,新近有什么發(fā)生的事可寫。此外,還可寫凡人小事,如“我們”共同面對困難、承擔任務,“我們”共同探索、分享成功。或者讓學生想想有沒有一篇課文或文章、一節(jié)班會課、一次老師的教誨、一首歌、一幅圖片、一個情景……讓“我們”產(chǎn)生過表現(xiàn)不同而實質(zhì)共同的東西?——“那一刻,我們低下了頭” “那一刻,我們笑了” “那一刻,我們沉默了” “那一刻,我們長大了” 。
當然不把“那一刻”理解為一個限定語也可以,像在我們閱卷中遇到一位學生寫的就是“那一刻,我們永遠銘記”,賓語前置,倒過來就是“我們永遠銘記那一刻”,想一想也是可以的。
理解把握住了“那一刻”,再說說如何將題目補充好。強調(diào)兩點:一要簡明,二要便于操作。這也是我們指導學生寫任何半命題作文時應注意的問題。“簡”就是說,補充的內(nèi)容不宜太長,“明”就是說要讓人通過題目基本清楚你所要表達的東西或所要表達的方向。“題好一半文”如果說一篇作文是由“題目”、“開頭”、“主體”、“結(jié)尾”這幾塊材料構成的話,題目不簡明就等于首先浪費了一塊材料,這樣這個作品就失去了一次“優(yōu)秀”的機會!氨阌诓僮鳌笔钦f補充的內(nèi)容要保證自己能寫出來,能寫好,追求新穎是第二位的,再說新穎不新穎不只是看題目。本來就是“二鍋頭”,你給它起個名字叫“瓊漿玉液”也還是“二鍋頭”。普通的題目只要構思巧妙一樣可以寫得新穎。像有的學生擬定的題目是“那一刻,我們長大了”,題目很普通,但是他采用對照的寫法“以前總是媽媽幫我們洗衣服,當媽媽因為工作繁忙忘記給我們洗衣服時,我們想到了自己也應該學學洗衣服。當我們把自己的臟衣服放進洗衣機或
第二篇:九年級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試卷分析九年級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試卷分析
一、基本情況
本次參加考試約6300考生,100分以上98人,94分以上498人,89分以上1418人,不及格多達800余人,約占14.8%;最高分為108分,均分81.1分。
二、試題分析
本份試題仍沿襲三大板塊,考查全面,試題涉及詩詞默寫、拼音、漢字考查、修改病句、名著閱讀、新聞知識、字詞釋義、朗讀節(jié)奏劃分、翻譯句子、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文體相關知識等等。同時體現(xiàn)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及時代性。
但試題中有個別試題及答案值得商榷。一是“積累運用”部分的“古詩默寫”題,有兩句問法不確切,如《琵琶行》中表現(xiàn)琵琶女矛盾心理的句子,既可以是答案中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币部梢允恰皩ぢ暟祮枏椪哒l,琵琶聲停欲語遲。”《登岳陽樓》中表現(xiàn)詩人凄涼與怨憤的句子,既可以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币部梢允恰叭竹R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倍菂⒖即鸢钢贫ú粔驕蚀_。如“積累運用”中第4小題的加新聞標題,準確的答案應該是“女飛行員將首次亮相國慶”。
三、試卷分析
(一)積累運用:
一是古詩默寫出錯較多,考生理解能力不強。二是錯別字較多,基礎知識不扎實。錯誤較多的是“抑揚頓挫”。還有病句修改,三成考生找不出病句。三是語言概括能力不足,加新聞標題題,近半數(shù)以上考生抓不住關鍵信息,概括不全面、不準確。
(二)閱讀理解
1.文言文閱讀
出錯較多的有:第6小題考生對“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翻譯不夠準確。第8小題中“評價作者”,對歐陽修的理解與文章主題混為一談,不夠全面。
2.說明文閱讀
出錯較多的有:第9小題考生對說明文文體知識掌握問題較大,缺乏最基本的知識基礎。第10小題考生閱讀習慣不到位,從文中找不到關鍵信息。第12小題說明方法術語不夠準確,作用由于概括性強,許多考生答不到點子上,抓不住中心句。同時,答題語言不夠規(guī)范,答得過于簡單。
3.議論文閱讀
出錯較多的有:第14小題考生對作用概括不全面,只答結(jié)構上的作用,而沒有答出內(nèi)容上的作用。第15小題概括中心論點時,不是用完整的一句話,而是用標題,而標題是短語,概括不全面。第17小題考生對作者的思路把握不準確、論證過程概括不全面。
4.記敘文閱讀
出錯較多的有:第19小題考生由于不了解側(cè)面描寫,有近三成考生找不出句子。第22小題考生要么只是結(jié)合文章主題寫,沒有自己觀點和語言,要么撇開文章自己胡編亂造,失分嚴重。
(三)作文
選擇半命題作文“這也是愛”的考生較多多,基本能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但多數(shù)考生寫作情況不盡人意,視角窄,內(nèi)容空,無病呻吟,主題含糊,甚至瞎命題,編瞎話,再加之書寫潦草,得分差別較大。
四、教學建議
1.抓好學生的書寫習慣。小學階段在此方面抓得很到位、很有效。老師不僅要在習字時間進行必要的鞏固訓練,更要在平時強調(diào)、要求,抓出成效。
2.狠抓基礎知識落實。學生錯別字較多,詞語解釋、翻譯等問題(特別是文體常識)的解決只能靠落實,但一定要注意科學的方法,首先要給學生講清意思,切
忌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對于易錯的詞句,老師一定要加以強調(diào),反復落實。
3.要廣閱讀,多積累。學生每天應不少于半小時的閱讀、積累。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只靠講或只憑練都是不行的,在進行閱讀訓練中,教師要針對不同文本,注重對解題規(guī)律、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和訓練,要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必須要掌握的解題步驟、解題規(guī)律、方法和技巧,要結(jié)合具體文本具體試題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解題輔導。還要進行必要的正確與錯誤答案的比較、分析,找出答題錯誤的真正原因,從而幫助學生避免重蹈覆轍,引以為戒。要努力從題海戰(zhàn)術中解脫出來,授之以漁,讓學生真正掌握語文閱讀和解題的有力武器,切實提高語文閱讀和解題的能力。
4.加強對學生寫作的指導。利用學生中的范文給學生講解寫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讓學生通過日記、隨筆等寫作練習,在多看、多練、多比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老師們關鍵要在重視、指導、講評(批改)、堅持上下功夫。
5.加強考生答題技巧的訓練。平時訓練試題不在多,而在有效。關鍵要加強考生答題技巧的訓練,規(guī)范答題。
一、 試題評價:
本次考試 緊扣課標,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試題難易度適中,能切合學生實際,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測試,立足于課內(nèi),進行適當拓展延伸。這份試卷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實踐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嘗試。本次測試共120分,120分鐘,其中知識基礎分占19分,文言文閱讀15分,現(xiàn)代文閱讀38分,寫作占50分?傮w上說,學生基礎知識掌握還不夠牢固,閱讀能力比較差,寫作水平不夠高,書寫出亂,測試的優(yōu)秀率達30%左右,及格率達80%左右。不太令人滿意。
二、 考試情況分析
試卷第一部分為基礎知識部分,涉及漢字拼音、字形、病句的修改、古詩文默寫、名著幾個方面。進入九年級以來,太多的教學時間用在了古詩文的學習掌握,對于生字詞的積累未用太多時間,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也是教學中的失誤;在語法病句修改方面平時講解到位,但訓練極少,致使學生未能真正,丟分較多;從古詩文的默寫來看,直接添上下句的能不丟分,但稍有些轉(zhuǎn)彎、需動腦筋的就無從下手;對于名著自以為都給學生講到了,但從答題失分看,學生當時的聽課效率實在不高,只有60%的學生得滿分,還應注意以后的教學做到精講、重點突出。
第二部分 文言文閱讀,分值13分,考查的是課內(nèi)篇目--《唐雎不辱使命》。學生對它應不陌生:字詞解釋、解釋句子、內(nèi)容理解,拓展鏈接。題型沒有變化,學生失分應該不會很多,但從評卷結(jié)果來看,仍有失分情況。給我觸動最深的古文翻譯"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餌。"居然連許多好學生都丟分,學生根本沒有形成記憶,說明講課效果不理想。作為教師,對這部分的教學更應細化了,一定要學生確實掌握,力爭拿滿分。
現(xiàn)代文閱讀說明文中,議論文得分率不高,由于平時訓練較少,還未能使學生掌握答題技巧,不會運用說明文語言來回答問題,如第12、13題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及回答"主要"一詞的效果不會采用說明文來說,也未能緊密結(jié)合那句話來分析。
議論文《敬業(yè)樂業(yè)》,學生在回答文章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時,未能明確什么是論題,什么是論點,因為一個詞的錯誤使用丟分。16題補寫過渡性句子時做不到承上啟下,17題補充事實論據(jù)或道理論據(jù),還有一部分同學不知什么樣的論據(jù)符合要求,做不到事實典型確鑿,選取名人名言。
記敘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運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新穎的題型,強調(diào)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20題分析動詞的表達效果,21題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還不能抓住要點。還有待多加訓練。 現(xiàn)代文閱讀更注重文章的整體感知、理解和領悟能力的考查。這部分要求學生要有很強的分析綜合能力,并且理解的基礎上把握文章,能用恰當?shù)恼Z言來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不能在拘于文體知識答題。通過對閱讀題的分析,回想教學,的確有很大的不足 第三部分 作文,總體上說能寫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寫夠字數(shù),但部分學生審題不能切中要害,走題跑題;作文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的書寫不整潔。需要關
注的問題是學生的書寫,整體上不夠工整美觀,作文的構思組材方面不夠重視,有新意的佳作還不多。
三、從教學雙方來分析試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目前教學對學生的"雙基"訓練還不夠扎實;
(2)教師對學生語文學習心理及過程,缺少整體的理性的認識,特別是從課內(nèi)到課外語文能力訓練的一貫性系統(tǒng)性不夠;
( 3) 語文教學關注課堂多,關注課外少;關注課本多,關注生活少;
(4) 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整體不高;
(5)作文教學訓練水平不高,機械有余,活力不足。
四、教學建議、措施:
1.認真鉆研,處理好教材與資料的關系。要認真研究《中考指要》和近三年的中考試題,重視學法、考法研究。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的實際,靈活地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和資料。
2.立足課堂,邊講邊練。復習時學生作業(yè)較多,語文教師要立足課堂,精講多練,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3.變換形式,不斷提升。加強復習方法的研究,注意一輪復習與二輪復習的區(qū)別,即使復習同一內(nèi)容也要從不同角度有所側(cè)重,不斷提升學生獲取信息、分析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重視寫作教學。二輪復習不能忽視作文教學,要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目的訓練,力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第三篇:語文版九年級上語文期末考試試題一、積累與運用(27分)
1.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棧橋/顫栗潮汛/迅速繁衍/偃旗息鼓
b.恐嚇/喝彩教誨/隱晦斗笠/氣沖斗牛
c .道歉/虧欠星宿/作秀血液/雪上加霜
d.田圃/哺育湖泊/淡泊默契/換而不舍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a.統(tǒng)籌優(yōu)惠券斷章取義勝氣凌人
b.策劃破天荒袖手旁觀不求甚解
c.褻讀東道主無與倫比腦羞成怒
d.恣難出風頭重蹈復轍自知之明
3.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十八大報告強調(diào)指出,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是解決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農(nóng)民問題的根本。在新型 農(nóng)村社區(qū)建設中,一定要注意農(nóng)民的權益。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勤政為民、扎實工作,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利益。政府相關的就業(yè)優(yōu)惠政策也應當不折不扣地
a.道路保障牟取實現(xiàn)b.途徑防護謀取實現(xiàn)
c.途徑保障謀取兌現(xiàn)d.道路防護牟取兌現(xiàn)
4.古詩文默寫。(共8分)
(1)婦姑荷簞食,。(白居易《觀刈麥》)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諸葛亮《出師表》)
(3),萬鐘于我何加焉。ā睹献?魚我所欲也》)
(4)《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辛棄疾以“,_”直抒胸臆,表達強烈的殺敵報國之志。
(5)面 對冰天雪地,要送別友人的岑參在邊塞放歌“紛紛幕雪下轅門,”《白雪歌 送武判官歸京》);困居長安的李白慷慨悲吟“欲渡黃河冰塞川,”《行路難(其一)》)。
5.名著閱讀。(4分)
《水滸》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端疂G》生動地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失敗的全過程,鮮明地表現(xiàn)了“”的主題。同時,《水滸》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這些人物時,非常注意他們之間的共性和個性,例如,同是疾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的人物形象,但粗中有細,豁達明理;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6.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共7分)
材料一:201*年10月底,蘇州某學院的一位女生參加完800米體能測試就突然倒地死亡。11月13日, 洛陽一高二年級學生在一次跑操后,突然死亡。11月18日,廣東某學院一大學生參加馬拉松10公里賽沖過終點后倒地,次日身亡;另一位當時暈倒的年輕選 手于27日凌晨在醫(yī)院離世。此次馬拉松賽共有1517人次出現(xiàn)頭暈、抽筋、扭傷等身體不適現(xiàn)象,多為二三十歲的青年。為了防止不再發(fā)生這類意外事故,多所學校采取措施,取消了運動會和體育課上的一些中長跑項目。此現(xiàn)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材料二:201*年11月22日傍晚,在日本東京7℃的氣溫下,一群小孩子在人行道上整齊地跑步,白色的短褲短袖非常搶眼。東京幼兒園的孩子經(jīng)常在寒冬的操場上短衣跑步,以鍛煉體質(zhì)、增強抗寒能力。日本中小學每天都有體育課,放學后的家庭作業(yè)有一項是再鍛煉身體一小時。
材料三:201*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顧中國反對,從所謂“土地權所有者”手中購買中國的釣魚島激將其“國有化”。12月25日,日本出動軍用戰(zhàn)機欄截在釣魚島附近進行正常巡航的中國海監(jiān)飛機。12月26日,日本自民黨右翼分子安倍晉三就任首相,而日本右翼分子在領土爭端上一直采取強硬姿態(tài)。
(l)請用一句話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內(nèi)容。(2分)
(2)材料一中畫線句有語病,請寫出修改意見。(2分)
(3)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分析中國多所學校取消中長跑項目的危害。(3分)
7.下面是一份對200名初中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diào)查,請根據(jù)這個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回答后面的問題。(2分) 初中生課外閱讀情況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
閱讀內(nèi)容 人數(shù) 百分比
卡通漫畫 112 56%
時文雜質(zhì) 32 16%
武俠小說 30 15%
文學名著 26 13%
(l)從統(tǒng)計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
(2)根據(jù)上述統(tǒng)計結(jié)果,你對同學們的建議是。
二、閱讀下文,完成8~12題。(16分)
白蘑菇回家
畢淑敏
媽媽愛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藍的夭穹與黛綠的草原之間,見到點點閃爍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兩兩的藏胞,坐在五顏六色的口袋中間,仰著褐色的面龐,向經(jīng)過的汽車微笑。袋子口,顫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從馬島運回的途中,我買了一袋白蘑菇,預備兩天后坐火車帶回北京。
回到賓館,鋪下一張報紙,將蘑菇一柄柄小傘朝天,擺在地毯上,一如它們生長在草原時的模樣。
小姐進來整理衛(wèi)生,細細的眉頭皺了起來。我忙說,我要把它們帶回去送給媽媽。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說您必須把蘑菇翻個身,讓菌根朝上,不然蘑菇會爛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難保存。
聽了小姐的話,我讓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曬太陽的小胖孩兒,溫潤而圓滑地裸露在空氣中。上火車的日子到了,小組幫我找來一只小紙箱,用剪刀戳了許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進去。
進了臥鋪車廂,我小心翼翼地把紙箱塞在床下。對面一位青海大漢說,箱子上捅了那多的洞,想必帶的是活物了。小雞?小鴨?怎么沒聽見叫?天氣太熱,可別憋死了。
我說,帶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給媽媽。
他輕輕地重復,哦,媽媽??好像這個詞語對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著說,只是你這樣的帶法,到不了蘭州,蘑菇就得爛成污水。
我大驚失色說,那可怎么辦?
他說,你在臥鋪下面鋪開幾張紙,把蘑菇晾開,保持通風。
我依法處置,擺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數(shù)次撥弄,好像育秧的老農(nóng)。蘑菇們平安地穿蘭州,越寶雞,直逼鄭州??不料中原一帶,酷熱無比,車廂內(nèi)悶熱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漢子不放心地蹲下檢查,突然叫道:快想辦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無策。【a】青海大叔二話不說,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裝進渾身是洞的紙箱,我說,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釋,三下五除二,把臥鋪小茶幾上的水杯食品攏成一堆,對周圍的人說:煩請各位把自家的東西,拿到別處去放。騰出這個小桌,來放小箱子。箱子里裝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帶回北京給媽媽。我們把窗戶開大,讓風不停地灌進箱子,蘑菇就壞不了啦。大家?guī)蛶兔ΑN覀兌加袐寢尅?/p>
人們無聲地把面包、咸鴨蛋和可樂瓶子移開,為我騰出一方潔凈的桌面。
風呼嘯著。鄭州的風,安陽的風,石家莊的風??穿箱而過。白蘑 菇黑色的汁液,漸漸被蒸發(fā)了,烘成干燥的標本。
青海大漢坐的窗口是迎風的一面,疾風把他的頭發(fā)卷得亂如蒿草。若不是為了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開得這樣大。我?guī)状吻敢獾卣f同他換換,他一擺手說:草原上的風比這還大。
終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車友們告別,對大家說,我代表自己和媽媽謝謝你們!
大家說,你快回家去看媽媽吧。
由于路上蒸發(fā)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輕了許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臺的時候,【b】青海漢子追上我,說,有一件很要緊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燉雞最鮮。
媽媽喝著雞湯說,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選自《畢淑敏 散文》)
8.本文敘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謂是一波三折,請簡要概括故事內(nèi)容。(3分)
9.從全文看,結(jié)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這句話該如何理解?(3分)
10.文中【a】【b】兩處的畫線句使用了兩種稱呼“青海大漢”和“青海漢子”,請說說作者分別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現(xiàn)出“大漢”和“漢子”怎樣不同的性格特征?(4分)
11.“風呼嘯著。鄭州的風,安陽的風,石家莊的風??穿箱而過”,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表達效果如何?(3分)
12.“媽媽”一詞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請結(jié)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寫在內(nèi)容和結(jié)構上的用意。(注意文中加點處)(3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13~16題。(10分)
中國人可以奢侈了嗎?
楊學武
①中國人歷來主張節(jié)儉,反對奢侈?鬃佑醒裕骸岸Y,與其奢也,寧儉。”在“節(jié)約鬧革命”的年代,毛澤東說過:“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②然而,中國如今“走進新時代”了,節(jié)儉世風日下,奢侈甚囂塵上。有道是“一個革命的行動要有革命的理論作先導”,經(jīng)濟學界有人曾積極引進西方經(jīng)濟學家的論著,證明“奢侈有理”和“奢侈有功”,為中國興起奢侈之風而鳴鑼開道。
③奢侈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根本(推薦打開范文網(wǎng):m.weilaioem.com)不用奢侈理論的引導,人們就會自發(fā)地或自覺自愿地把奢侈付諸行動。被授予“奢侈之王”的美國蒂科國際公司前主管丹尼斯?科茲洛夫,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2200美元一個鍍金紙簍、6000美元一條浴室掛簾、700萬美元一套豪華住宅的奢侈記錄。而這樣的“奢侈之王”在當今中國并不鮮見,中國人的奢侈記錄恐怕比美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18萬人民幣一桌的“黃金宴”、36萬一餐的滿漢全席,是中國人吃出來的;100萬元的一則征婚廣告、999萬元的一場結(jié)婚典禮,是中國人做出來的;法國的名酒xo和路易十三,上千元甚至上萬元一瓶,中國人喝得最多;一輛標價1118萬元的英國賓利轎車最近在上海車展上被中國人買下來了??某些中國人的奢侈,簡直令西方人望之興嘆。而這些還只是個人消費,某些集團消費則更為驚人。一臺文藝晚會出手就是上億元,一個慶典活動動輒就是幾十億元,還有許多“形象工程”不知要耗費多少錢。難怪有的海外華人回到祖國走馬觀花地看了幾個燈紅酒綠、繁華似錦的大都市之后,人表感嘆說“中國與美國已經(jīng)沒有什么差別了”。他們是否被表面的奢侈迷花了眼睛?
④奢侈在中國也是古已有之的,并不需要向西方國家學習。中國過去雖然窮,但有些人 “人窮志不窮”,越窮越擺闊。尤其是歷代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揮霍無度,還把奢侈當作粉飾太平的化妝品。秦始皇的阿房宮堪稱世界奢侈之最;乾隆皇帝的“千叟宴”把奢侈推向了極致;慈禧太后即使在晚清行將破落之時, 也堅持“把奢侈進行到底”,不僅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供自己生前及時玩樂,還在死后睡的棺材褥子上鑲了珍珠12604粒、寶石和白玉三百多塊,似乎不奢侈就死不瞑目。奢侈最終導致國家的落后和王朝的滅亡。
⑤雖然如今中國已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按官方的說法大多數(shù)人也實現(xiàn)小康了,可中國可以奢侈了嗎?不管某些“高瞻遠矚”的經(jīng)濟學家把中國的前景估計得多么關好,也不管某些喜氣洋洋的海外華人把中國的現(xiàn)實評價得多么輝煌,可中國的經(jīng)濟實力和國民的收入水平還比較低,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處于貧困狀態(tài)。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憂心忡忡地說:中國現(xiàn)在公布的2800多萬貧困人口,是按人均收入600多元人民幣計算的;而把人均收入再提高200元,貧困人口就高達9000多萬了。
③即使在西方國家,奢侈現(xiàn) 象仍然遭到了許多經(jīng)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的強烈反對。美國著名學者羅伯特?弗蘭克撰寫了一部名叫《奢侈病》的書,認為無節(jié)制的奢侈揮霍不僅使資源消耗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且給人類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許多煩惱和不幸。由此看來,既然連富有的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學者都認識到奢侈的危害性,那么中國就更應該牢記:提倡節(jié)儉,反對奢侈!
(選自《雨花》第469期,有改動)
1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文章第①段引用孔子和毛澤東的話有什么作用?(3分)
14.“一個革命的行動要有革命的理論作先導”一句中的加點詞有什么特殊含義?(2分)
15.本文第③段是如何進行論證的?(3分)
16.仔細閱讀第⑤段,在段尾畫線處補寫一句總結(jié)性的話。(2分)
四、古詩文閱讀(17分)
閱讀甲乙兩則古文,然后做題。(共12分)
【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選自陳壽《隆中對》)
17.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1)行拂亂其所為()(2)人恒過然后能改()
(3)將軍宜枉駕顧之()(4)遂用猖根()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 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19.乙文中劉備描述了當時“漢室傾頹”的混亂局面,如果用甲文中的話概括導致這種混亂局面的原因,
最恰當?shù)膬删涫牵骸埃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_____________”。?分) 20甲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乙文中的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2分)
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共5分)
山坡羊 憧關懷古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1.請賞析“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兩句中“聚”和“怒”的妙處。(3分)
22.“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兩句話該如何理解?(2分)
五、作文(50分)
23.任選一題作文。(50分)
(l)題目:寒冬里
要求:①在橫線上填寫合適的詞語,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讀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莫言說: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小時候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的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母親并沒有罵我,只是輕輕的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要求:①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
②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年九年級第一次質(zhì)量預測
語文參考答案
一、(27分)
1.d (2分)2.b (2分)3.c(2分)
4.(1)童稚攜壺漿(2)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4)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5)風掣紅旗凍不翻將登太行雪滿山
(一空1分,見錯該空不得分,共8分)
5.施耐庵官逼民反魯智深李逵(一空1分,4分)
6.(共7分)
(1)近期青少年學生長跑猝死事故頻發(fā),引發(fā)社會多方關注。(大意對即可,2分)
(2)刪掉“不”,或者刪掉“防止”。(2分)
(3)我們的學校取消中長跑項目,將導致中國學生體能的整體下降;(1分)而日本卻非常重視中小學生的身體鍛煉,長此以往,中華民族的復興將受到極大威脅。(2分)
7.(1)初中生課外閱讀卡通漫畫的人較多, 閱讀文學名著的人卻很少。(1分)
(2)示例:同學們,請多讀文學名著吧!讓名著陶冶我們的情操,充實我們的人生 。(1分)
二、(16分)
8.(在青海出差時,我給媽媽買了一袋白蘑菇;)白蘑菇不易保存,賓館服務員告訴我保存的方法并幫我把蘑菇裝箱;(1分)火車上,青海大漢和車友們無私地幫我;我最終把白蘑菇平安地帶給媽媽。(2分)
9.這句話寫出了白蘑菇的味道鮮美,同時也贊嘆女兒的孝心,贊美陌生人的心靈之美。(1點1分,共3分)
10.【a】動作描寫;“二話不說”“重新裝箱”“三下五除二,把臥鋪小茶幾上的水杯食品攏成一堆”等一串動作,表現(xiàn)出“青海大漢”助人時的利索、豪爽和熱心。
【b】語言描寫;一句“很要緊的事”竟是“白蘑菇燉雞最鮮”,表現(xiàn)出“青海漢子”對媽媽的關心,細致、周到中體現(xiàn)著他的純真、善良。
(每處2分,方法1分,性格1分;共4分)
11. 使用短句(答“排比”也可),節(jié)奏明快;(1分)形象寫出了飛奔的列車上風的呼嘯,突出了一路“呼嘯”的風是白蘑菇平安的保證,委婉含蓄地贊美了大漢和人們對“我”的幫助。(2分) (大意對即可,共3分)
12. 內(nèi)容上:“媽媽”一詞觸動著每個人心底的善意,她能夠輕松喚起人們對愛的共鳴。一路上人們的無私幫助,既反映著人們純潔善良的心,也體現(xiàn)著人們對母親的崇高敬意。(大意對即可,2分)
結(jié)構上:“媽媽”在開篇和結(jié)尾處出現(xiàn),使文章首尾呼應,結(jié)構嚴謹,中 心突出。(或:“媽媽”一詞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1分)
(內(nèi)容2分,結(jié)構1分;共3分)
三、(10分)
13.中國不可以奢侈,要提倡節(jié)儉,反對浪費。(或:中國應主張節(jié)儉,反對奢侈。)(1分)引用孔子和毛澤東的話,作為論據(jù),證明中國人歷來主張節(jié)儉,反對奢侈。(1分)同時增強說服力。(1分)(論點1分,作用2分;共3分)
14. “革命的行動”指“奢侈”行為;(1分)“革命”使用了反語手法,具有諷刺意味。(1分)
15. 首先提出觀點“奢侈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1分)然后舉出西方和中國的奢侈事例,證明觀點;(1分)同時把中西方進行比較,表明中國的奢侈之風已遠遠勝過西方。(1分)
16.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國情下,奢侈可行嗎?(大意對即可,2分)
四、(17分)
17.(1)違背(2)常常(3)拜訪(4)因此(一個1分,共4分)
18.(1)通過這些來讓他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
(2)這個人你可以前去拜訪他,而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一句2分,共4分)
19.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1句1分,2分)
20.類比論證或?qū)Ρ日撟C(1分)求賢若渴,延攬人才,復興漢室,禮賢下士,善聽諫言,謙虛(答出一個即可,1分)
21.運用了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聚”字,既寫出了潼關被群山包圍的險要地勢,又賦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們守衛(wèi)著潼關。(1分)“怒”字,既寫出了黃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關處于黃河之邊的險要。(1分)
22. 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受苦難。此句表達出作者憂民的情懷。(大意對即可,一句1分,共2分)
第四篇:九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九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一、總體評價
大港區(qū)201*--201*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考試語文試卷給人的總體印象是:穩(wěn)中有變,難度適宜。它緊扣09年中考題型的要求,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對新課程語文教學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從整卷看,有如下特點:
1、結(jié)構題型穩(wěn)中有變。試卷框架結(jié)構方面緊扣09年中考的命題趨勢,有較強的示范性、引導性。
全卷分基礎知識考查、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詩文默寫與鑒賞、課外文言文閱讀、課外現(xiàn)代文閱讀、綜合性學習、名著閱讀、寫作九大板塊。提前適應中考的題型,中考時考生看到熟悉的題目,會緩和緊張的心理,從容應答,有利于考生真實水平的發(fā)揮。
2、試題注重基礎,難度適宜。全卷突出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所選內(nèi)容嚴格遵從《考試說明》。試題80%以上由基礎題組成,無“怪題”、“偏題”和“似是而非的難題”。有的題目綜合性較強,有體現(xiàn)了與時代同步。名著閱讀的第28小題是結(jié)合近期互聯(lián)網(wǎng)上刊登的一個事例,考查學生名著閱讀情況和分析思辨能力,既明顯降低了解題的難度,又很策略地檢查了課外閱讀情況。第12題古詩文默寫中的第⑤小題考查學生的課外積累,增加優(yōu)秀學生答分的機會,從而使全卷總體有一定的坡度。
整卷在難度把握上有梯次,既有較容易的題目,如第1、4、8題,讓學生答題就樹立信心。也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如第3、11題,這樣照顧優(yōu)秀生的需要,既讓大部分學生體驗到考試成功的喜悅,又讓部分學有所長的學生有充分發(fā)揮自己才華的機會。難度和區(qū)分度較為合適。
3、考查內(nèi)容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今年試題不少內(nèi)容與時代同步,如第七題對綜合性學習的考查;第25題有關資料鏈接,閱讀后跟貼,很有時代性。它提示考生語文學習必須貼近社會生活,必須緊跟時代步伐。
4、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學生的書寫,整體上不夠工整美觀,作文的構思組材方面不夠重視,有新意的佳作還不多。
二、從教學雙方來分析試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發(fā)現(xiàn):
(1)目前教學對學生的“雙基”訓練還不夠扎實;
(2)教師對學生語文學習心理及過程,缺少整體的理性的認識,特別是從課內(nèi)到課外語
文能力訓練的一貫性系統(tǒng)性不夠;
(3)語文教學關注課堂多,關注課外少;關注課本多,關注生活少;
(4)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整體不高,重視程度不夠;
(5)作文教學訓練水平不高,機械有余,活力不足。
第五篇:九年級語文期末考試命題情況分析201*-20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zhì)量檢測命題情況分析
學校金山中學年級九年級學科語文備課組長 劉陽陽
一、命題的基本情況(題量、難度、區(qū)分度、科學性及創(chuàng)新性等)
本卷題量適中,共三大項24小題,學生可以在120分鐘時間內(nèi)完成本卷。難度偏大,學生不能較好的答題,以致成績很不理想。試題區(qū)分度較好,分數(shù)梯次明顯。本卷命題能較好的切近中考,能看到類似題型。
二、命題的主要特點或優(yōu)點(舉例說明、分析)
文言文閱讀題中少了比較虛詞用法的考察,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件好事,畢竟學生頭疼的就是虛詞用法的理解。同時在翻譯句子中變相的考察了“以”字的理解,體現(xiàn)了命題的靈活性。
作文命題與去年相比,更貼近生活,對于學生感受生活,理解生活有所裨益。
三、命題的主要不足或問題(舉例說明、分析)
詩文名句考察中有關唐詩部分偏少,九上的古詩中還是有些不錯的句子沒有考察。
四、典型情況分析(舉例說明、分析)
名著閱讀題的第二小題失分也多,在于學生平常閱讀量不足,考得細一些就不能完整回答。閱讀題中不應該失分卻失分的是詩歌閱讀以及文言文閱讀,課文的掌握度不夠好。作文上體現(xiàn)出的不足在于學生對導語的理解不好,所以作文得分普遍不高。
五、對本學科命題的意見或建議
初三語文考試考察的側(cè)重點是課本還是更貼近中考,這是從這份試卷的命題引發(fā)的思考,從這點來說,本卷的命題思路有些僵化,有些題目的分量不足,這是以后命題中應該考慮的。
(此表于下學期開學前,與教導處工作計劃同時上交縣教研室理化生辦公室)
我們向你推薦更多精彩文章:九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九年級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分析報告
九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九年級期末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卷分析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