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年周恩來》讀書筆記600字
最近一段時間,我看了一本叫《少年周恩來》的書,講述的是周總理少年時的真實故事。
周恩來七歲大的時候,他的養(yǎng)母、生母先后去世,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啊!周恩來的父親在外工作又很少回家,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年僅十歲的周恩來身上,周恩來每天不僅要洗衣做飯,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家里很窮,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他為了讓弟弟吃上飯,當掉了家中所有值錢的物品,有時甚至要向鄰居乞討。但這都不是長久之計,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周恩來開始自力更生,在自家后院種南瓜、玉米……我沒有想到周總理小時候竟如此艱苦。我們現(xiàn)在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有時還挑三揀四,和周恩來比起來,真是自愧不如啊!
后來好心的伯父供他去沈陽讀書,周恩來不僅能吃苦,學習也特別認真,功夫不負有心人,周恩來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南開大學。南開大學很注重英語,請來的大都是外國老師,上課都用英文,周恩來和很多同學都聽不懂,為了正常聽課,周恩來每天都惡補英語,漸漸地,周恩來終于能聽懂老師講的課了。我覺得他真用心,并能正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彌補,我要向他學習這種知難而進的精神。
周恩來之所以這么努力,是因為他從小心中就有一個遠大的志向。當時日本很強大總是欺凌中國,周恩來很氣憤,在他十二、三歲的時候,有一次校長問大家,為何而讀書?有的說為吃飯而讀書,有的說為名利而讀書,還有的說為家父而讀書。當校長問周恩來時,周恩來眼里散發(fā)著奇異的光芒,堅定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志震撼不已,為周恩來有如此遠大的志向而欣慰。我也震撼不已,周恩來既然能在如此窮苦的環(huán)境下?lián)碛羞@樣遠大的理想,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更應該努力啊!
合上書本,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周總理那么艱苦都能堅強的生活和學習,我們還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呢?“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從此也銘刻在我的心里。
第二篇:周恩來少年讀書處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
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周恩來少年時期在寶應居住時讀書的家,一進門,我就看見周總理寫下的幾個大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聽爸爸說“有一次,老師提出“為什么讀書”的問題,要同學們回答。有的說“為了明禮而讀書”,有的說“為了光宗耀祖而讀書”,還有一個學生說“為了幫助父親記賬而讀書”,弄得哄堂大笑。當老師問到周恩來(請繼續(xù)關注m.weilaioem.com)時,他站起來響亮而嚴肅地回答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寫出了他心中的目標,寫出了他對要為祖國獨立富強而發(fā)憤學習的宏偉志向。
走進客廳,里面掛滿了周總理寫的字畫,畫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桃花”“杏花”掛在大廳的兩側。難道這兩幅畫所表達的就是“桃李滿天下”嗎?
接著,我又去了臥室,那里面是關于周恩來總理的一些資料,比如:1907年夏天,周恩來隨母親陳氏來到了寶應,與年長他16歲的表哥陳式周結下了深厚的親情和友情。也正因為這一淵源,周恩來的偉大精神和崇高的美德永遠激勵寶應人民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而奮斗!
最后,我來到了周總理在少年時的書房,進了書房,跳入我眼簾的是各種各樣的書,和我們現(xiàn)在不同的是,封面大多是藍色的,且都是用線連接起來的,有些書也似乎已經壞了,我隨便拿了一本翻了下,發(fā)現(xiàn)這書本上的字都是豎著寫的,其他的也都一樣。在書房里,我還見到了周總理年少時讀書用到的油燈和硯臺,我仿佛又看見了他小時候勤奮讀書的情景??
在看完第三展廳后,我的參觀行程結束了,今天的參觀使我受益匪淺,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周總理的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也深深銘刻在我心中。
第三篇:讀書筆記:周恩來傳
《周恩來傳》
作者:金沖及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金沖及(1930年— ),男,上海市人。著名的辛亥革命史和孫中山研究專家。原中國史學會會長。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系。歷任復旦大學團委書記、教務部副主任、教學科學部副主任,中共中央華東局、上海市委《未定文稿》主編,文化部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員,北京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委員,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孫中山研究會秘書長、會長,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編寫周恩來同志的傳記,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承擔的一項重要任務。由于編寫周恩來傳記的工作量太大,本書曾分建國前和建國后兩部分出版!吨芏鱽韨鳎1898—1949)》在一九八九年二月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第一版。這以后,又經過九年的工作,《周恩來傳(1949—1976)》方才完稿,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周恩來傳(1898—1949)》由李琦指導寫作并審閱定稿,金沖及主要撰寫,而鄧小平阿志則為該書題寫了書名。
《周恩來傳(1898-1949)》的主要資料依據是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周恩來同志建國前數千件文稿、電報、書信、講話記錄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長江局、南方局等大量會議記錄,還有原由鄧穎超同志保存的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日記、作文等。同時,廣泛參考了當時各種報刊和許多同周恩來同志有過直接接觸的同志的訪問記錄、回憶錄等。力求根據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寫出比較翔實的信史。
感想:
是誰在少年,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鴻鵠之志?
是誰為救國,高舉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犧牲之旗?
是誰求團結,道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愛國呼吁?
是誰逝世后,造就了十里長街悲情彌漫的感人場面?
是他,一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從小立志救國救民,發(fā)奮讀書,為尋找真理渡洋蹈海,矢志不渝的為人民服務,做人民最忠實的公仆;是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兢兢業(yè)業(yè),在布滿荊棘,充滿坎坷的征途中,不計較個人的權力地位,利益得失,榮辱升降,始終顧全大局,為黨為國,為人民而奮斗不息,一往情深地奉獻自己!
是他,我們的大管家,我們的好總理—周恩來!
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童年的周恩來以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和一首“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愁蹈海亦英雄”的立志求學詩而刻苦奮斗,并貫穿了他不斷學習,不斷探求真理,無私奉獻的一生。在這兒我找到了答案:學習要有理想,學習要有方法。周總理說過:讀書不能滿足于學校,要投身社會,向群眾學習,向工人學習;他說:“一物不知,學者之恥。同學其博學乎?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同學其審問乎?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差以毫厘,謬之千里。同學其慎思而明辨乎?學矣,問矣,思辨矣,而猶或淺嘗輒止,見異思遷,躐等以求進,自是而非人焉.。”博學善思的青年周恩來不僅對社會科學書籍感興趣,而且對自然科學和軍事科學書籍也非常喜歡。他讀書,不滿足于國內,而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為我用。“學矣,問矣,思辨矣” ——邊學習邊思考是學習最一般也是最重要方法,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謂學問就是邊學邊問!昂脝杽t裕,自用則小”把自己的知識無私的和其他人分享,以求得更大的進步。這樣一個良性學習的方法和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都有助于我們的進步。
周總理是真正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實踐者,他在死后無一分私產,火化后連骨灰都不留,全部被利用他是唯一令聯(lián)合國降半旗的中國人,只因為他的巨大貢獻,不僅是對中國,還有當時的世界周恩來的勉勵盡人皆知,但看當今中國,貪污受賄者比比皆是,上有
被稱為“第一巨貪”的陳良宇,下有鄉(xiāng)村貪官熊勇,其他還有劉松濤、尚軍等,多到讓人目不暇接??再看文革中的周恩來,僅憑借一己之力,他力保陳毅,還保全了宋慶齡、郭沫若、章士釗、程潛、何香凝、傅作義、張治中、蔣光鼐、蔡廷鍇、和李宗仁等十三位民主人士,同時也包括國務院,人大常委,政協(xié)等首腦機關的主要領導干部。他敢于進言,敢于做實事不怕遭到陷害和批斗,而如今的諸多干部,完全沒有可比性??
對于晚年時自己那削瘦的面容,周恩來曾自嘲:“吾貌雖瘦,必肥天下”。1976年1月7日,周恩來的病情繼續(xù)惡化,氣息已經變得非常微弱,長時間處于昏迷狀態(tài)。醫(yī)療組成員、護理人員等晝夜守護在病房,隨時準備搶救。深夜11時,總理從昏迷中蘇醒過來。他微微睜開雙眼,認出守護在他身邊的吳階平大夫,用微弱的聲音說道:“我這里沒有什么事情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們??”這就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次日凌晨,敬愛的人民的好總理與世長辭!他是如此徹底甚至決絕地愛著這片養(yǎng)育了他的土地和百姓,畢生堅守著自己的人生信條??
他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傳承者,中國開國第一總理,外交部部長,人民心中的絕對好總理。基辛格說他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政治家”, 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哈馬舍爾德于1955年在北京會見過周總理后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話:“與周恩來相比,我們簡直就是野蠻人”,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說:“全世界我只崇拜一個人,那就是周恩來”, 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說過:“周恩來是我唯一的偶像”。從這許多人的評價中我們可以知道周總理是何等的的偉大,偉大到你難以想象!
周恩來的心里時刻裝滿了祖國和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他想的是“中華之崛起”人民之幸福。冰心稱他為“千古一完人”,他是無瑕的美玉。
請聽聽時代的呼喚:
當時赤縣起風雷,如蟻紅兵聚袞臺。
吐哺周公頻致問,歸心少小盡舒懷。
花臨端午慟顏赤,夢至今宵徹骨哀。
天若與吾心意便,三十年壽饋恩來。
李清照曾說過“生當作人杰”。張曼菱這樣解釋:人杰,須有頂天立地的人格,百折不回的氣概,有寵辱不驚的氣質,有洞察穿透歷史的慧眼巨智,有為別人之不能為,敢當別人之不敢當,承擔天下大任的錚錚鐵骨,一句話,具備有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所積淀的高尚品質。周恩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擁有站在高處的心氣,是一個壯志凌云的男子漢。讀過這本書,我心中的總理輪廓逐漸清晰起來,周恩來精神博大精深,我們只有勤奮好學,勇于創(chuàng)新,務真求實,團結協(xié)作,才能將我們的校園建設成為和諧文明的大家庭!
第四篇:《周恩來傳》讀書筆記
《周恩來傳》——讀后感
《周恩來傳》這本書,是(英)作家迪克·威爾遜著,薩夏、海林、李維國、竺際春等譯的。全書共分序言、正文、講述、尾聲、總結后記等四部份,其中《周恩來傳》主要是通過不同的年代分兩個時期講述了周恩來崇高偉大平凡的一生。讓我看到一個真實的周恩來。并不像政治宣傳的那樣,是個從小就志向遠大,意志堅定,通曉四國語言的完美圣人。他首先是一個普通人,也有過年輕氣盛,有過彷徨迷茫,年輕時候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員,但是最后卻走向政治,突然明白很少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即使他最后獲得巨大的成功。他有堅持更有妥協(xié),即使也有種種的不滿,但更懂得如何隱忍,如何韜光養(yǎng)晦。當現(xiàn)實背離理想的時候,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沮喪,而是盡全力向好的一面努力。
通過讀《周恩來傳》這部書,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對周恩來總理的敬仰。周恩來偉大而又高尚的人格,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形成的。偉大的時代風云造就了周恩來的精神品格。周恩來偉大的人格精神又影響、推動了一個時代的前進。
一、立大志,把個人理想和國家人民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把“為中華崛起”的崇高志向當作終生不渝的追求目標。這是周恩來人格精神的堅實基礎。
周恩來青少年時代正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黑暗混亂的時期,中華民族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少年周恩來深切地感到,廣大同胞正生活
在水深火熱之中。有著強烈社會使命感和遠大志向的周恩來,曾在作文《奉天東關模范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中明確提出學習應以肩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為目的,開始把個人前途和國家民族命運聯(lián)系起來了。當校長問大家“讀書為了什么”時,周恩來莊重的回答:“為了中華之崛起”。 周恩來一生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為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而斗爭的偉大事業(yè)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這啟示我們,一個有為的青年,只有樹立革命大志,確定好人生的坐標,才能堅韌不拔,奮發(fā)前進,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他的生活才真正有意義,他的青春才能放射出絢麗的光彩。
我作為一名學生,首先就是要立志,只有有了堅定的目標,才會有堅定的行為。確定好人生的坐標,分發(fā)前進,我想這樣才會活的才有意義。
二、一生只講奉獻,從不索取,把個人有限的生命完全溶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是周恩來人格精神的核心。
周恩來是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典范,也是他人格精神的核心。表現(xiàn)在他時刻關心群眾生活,體察人民疾苦,終生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上。周恩來作為共和國的“大管家”,人民的忠實公仆,與人民息息相通,血肉相聯(lián)。他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憂人民之所憂,喜人民之所喜。把人民的疾苦時刻放在心上,把實現(xiàn)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他盡管為了國家大事日理萬機、晝夜操勞,仍經常深入農村、工廠、學校、部隊,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戰(zhàn)士促膝交談。仔細了解他們的疾苦,詢問他們的要求,傾聽他們
的呼聲,征求他們的意見。并及時把群眾的意愿化為黨的方針政策,扎扎實實地為人民謀利益。
三、淡泊名利
從少年和青年時代起,周恩來就十分看不起那些雖不乏才干和作為,但卻內懷邀名請功之心的愛出風頭之徒。周恩來認為,“立志者,當計其大舍其細,則所成之事業(yè),當不至限于一隅,私于個人矣”。他心中的“名”,是清正、神圣的名譽。在他看來,若汲汲于名,猶孜孜牟利,靠虛聲盜世、眩世眩目來獲取名位,即便有了某種功業(yè),也實在是道德的罪人、名譽的罪人。處理兩者的關鍵,是要有大志,但不能有大己。古往今來,大凡有大作為的人,最難協(xié)調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偉大的事業(yè)與個人功名利益的關系。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失了足,跌過跟頭。這其中也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內那些曾和周恩來一道并肩戰(zhàn)斗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張國燾、高崗、林彪。周恩來則不然。他的大志,就是“當信共產主義的原理和無產階級專政兩大原則”,從而確立了共產主義人生觀。對此,他沒有任何的游移和反復,幾十年如一日地為黨工作,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完全拋棄了個人名位和私利。從投身共產主義運動那一天起,他就說:“我認定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1250年后的1973年,周恩來說:“我年紀大了,但我還是要為黨鞠躬盡瘁的;我們是立黨為公,不是立黨為私”。13年來他就是這樣自覺地進行黨性修養(yǎng),用黨性鑄成自己的血肉,把黨的宗旨化為自己的靈魂。在他的身上集中
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yōu)秀品格,生動地再現(xiàn)了黨魂,展現(xiàn)了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魅力。
淡泊名利對于每個人來說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可以想象如果連學生都追逐名利,那么就失去了進入大學的意義,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楚這些東西,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周總理在這方面也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四、團結同志,廣交朋友,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一起做好工作。周總理不像有的人那樣,一當了領導,就高高在上,官氣凌人,甚至把自己凌駕于集體之上,搞家長制、一言堂,而是寬厚真誠,平等待人,廣泛團結各方面的同志、朋友,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努力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例如他在**工作期間,就團結了大批的民主人士,擴大了革命的陣營,為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招攬了大批的人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絕大多數領導干部被作為“走資派”打倒,數不清的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被作為“牛鬼蛇神”受到批斗,很多人被打死或被迫自殺。對于這種極端惡劣的形勢,周恩來雖然無力挽回,但他還是冒著極大的壓力和風險,極力地保護各級干部、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例如在他1968年8月30日提出的《一份應予保護的干部名單》中,就明確指出保護的對象包括宋慶齡等13位著名的民主人士,以及副委員長、人大常委、副主席、部長、副部長、政副、國副、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兩高等。僅這個名單,就保護了大批的高級領導人和民主人士。不在這個名單中的人,他也設法保護了很多,為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留下了一批極為
寶貴的人才。因此,很多人直到周恩來逝世多年以后,仍然對他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可以肯定地說,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政府的領導人中,他的朋友是最多的。
人際關系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非常的重要,怎么和領導、同事、學生處好關系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是一個值得我深深思考的問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句老話,但卻很實用,團結同志,廣交朋友,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一起做好工作。
縱觀周恩來光輝戰(zhàn)斗的一生,他所建立的豐功偉績是舉世矚目,有口皆碑的。然而周恩來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對革命的貢獻而居功自傲,相反,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深刻解剖自己。周恩來是人,不是神。他一生中有過失誤,也犯過錯誤。但他襟懷坦白,嚴于律己,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從不隱瞞,大一點的錯誤,他真心誠意地作檢討,對小的失誤,他也不敷衍了事。周恩來作自我批評,決不強調客觀原因,而是首先著重從自己的思想、作風,從立場、觀點、方法上去找根源。周恩來身上這種特有的人格精神魅力,并非一朝一夕偶成,而是他終生堅持不懈地、自覺地進行黨性修養(yǎng)的結果。
想起周恩來說的一句話:“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彼蛔龅搅。但是我……雖然我不能像他一樣偉大,但我會守信用,我要說到做到,給自己定的目標,就要實現(xiàn),為祖國的建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五篇:周恩來傳讀書筆記
《周恩來傳》讀書筆記
周恩來是中國歷史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偉人。依稀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講到一篇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講著講著她竟然在課堂上動情地哽咽起來,這件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讓我對周總理產生的好奇: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在逝世以后仍然有許多人懷念他,仍然有許多人為他所感動?雖然在小學里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已經讓周恩來高大偉岸的形象深烙于心,但對他的一生有更深刻系統(tǒng)的了解,是在讀了《周恩來傳》以后。
讀了《周恩來傳》,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周總理一心為國為民,一生不貪圖名利,為國家事業(yè)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他是中國人民的好總理,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他是20世紀中國最受人敬愛,最有才華、最成功的領袖楷模。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把整個身心放在共產主義事業(yè)上”,“為人民服務”的誓言上!
在周總理的童年時期,他有著我們無法想象的艱辛,在他不到10歲的時候,本來已經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墮入了清貧困苦的境地。兩個母親相繼去世,父親為了生活而長年在外謀事,幼小的周恩來不得不去富戶叩門借債,或是送衣物進當鋪典押,家中的一切家事和親戚的往來都由周總理一個人來操持,也許正是這個艱難時期使周總理對為人處事有了深刻的了解,這個經歷應該是最早為周總理一次次成功完美的調和國內外的各種關系埋下的伏筆。雖然他的生活貧困,但他并沒有放棄學習,并沒有忘記他的理想。同時,國仇家難,從小教育了周恩來。1910年的春天,在他12歲的時候進書院讀書,這一年,日本軍國主義正式吞并中國的鄰邦朝鮮。在東北當年日俄戰(zhàn)場上,留下過少年周恩來的足跡。“憶甲辰年兮神往,想想日俄戰(zhàn)兮心酸!绷钗腋杏|最深的是當校長在課堂上問大家為什么要讀書時,有的同學說是為了光耀門楣;有的則是為了入仕;還有的同學則說是為了給父親記賬,到周恩來時,他站起來說了一句連校長都為之震驚的話,“為了中華之崛起!”這一誓言,此后貫徹在他的一生中,滲透在他的各項活動中。他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后而自覺的參加了革命。
看到周恩來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我不由的回想到我十幾歲的時候是什么樣的。那時的我還在父母的庇佑下,什么都不懂,只想著玩,有時父母不讓我出去還很委屈的在家哭,在外面受委屈了就回家告訴父母。與之對比,我真的很慚愧,雖然是我們的生活時代不同所帶來的影響,周恩來是生活在戰(zhàn)亂時期,而我們則是生活在經濟發(fā)展迅速的新時代,但12歲的周恩來的愛國情懷是那樣的濃烈,而那個年齡階段的我們卻什么也不懂。正是小時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這一誓言,促使他今后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奔走,
為了中國的抗戰(zhàn)勝利,為了中國的未來奔走著。也正是他的這種愛國情懷,這種貢獻,他得到了人民的愛戴與敬重,他的史事將被后人所傳頌。
周恩來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周恩來總理早年間從天津南開學校畢業(yè)后赴日本求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不久他去歐洲勤工儉學,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在中國共產黨每一個關鍵時刻,周恩來都堅定地站在中國共產黨的立場上,維護黨的利益。周恩來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一起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領導武裝起義。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對實際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周恩來一直任政府總理,不僅成功地組織領導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還在1954年提出了建設現(xiàn)代工業(yè)、農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和國防的四化目標,組織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推動了國家科技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主張和平共處,為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誼,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做出了重要貢獻。“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損失并保護了大批領導干部和民主人士。周恩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對革命事業(yè)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為之動容。
總理嚴于律己,一輩子不搞特殊,他堅持共產黨人的黨性原則,以一位普通黨員的身份,嚴格遵守黨的各種紀律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彌留之際,他一再叮囑鄧穎超:葬禮要從簡,規(guī)格不要超過中央任何人。一定不要搞特殊化。1976年1月7日晚11時,已處于彌留之際的周恩來,辨認出面前的醫(yī)生吳階平等守候在旁,聲音微弱地說:“我這里沒有什么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們??”這是周恩來生前說的最后的話。1月8日上午9時57分,一代偉人,我們的好總理病逝于中國人民解放軍305醫(yī)院,終年78歲。這樣的總理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敬佩!我也深深體會到,小學那次課堂上,老師為周總理而哽咽的感情。周總理,一位在我心目中近乎完美的人,一位真正高尚的人,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縱觀周恩來一生,總理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偉大的時代風云造就了周恩來偉大的精神品格。從小立下大志,把“為中華崛起”的崇高志向當做矢志不渝的終生目標是周恩來人格精神的堅實基礎;一生只講奉獻,從不索取,把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是周恩來人個精神的核心。同時他在工作上善于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做好事情,也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周恩來的精神影響、感動了無數人,記得曾在一本研究周恩來的文集中看到編者的一段放,大意是:“作為一名科學研究者,都應該對任何研究對象客觀地
看待,不應有任何個人感情色彩,這是一名合格的科學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條件。但當我們研究周恩來時,卻無法堅守這一條。我們無法在研究他時,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所影響。這一點使我們的研究文集帶進一許多個人的感情,也許已偏離了客觀前提。但也正因為如此,也使我們的目的更明確,更堅定!
這樣的話語,比那些直接贊美的話語更有力十倍、百倍。這就是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帶給我們的東西——“周恩來精神”!他品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他的品德、人格、風范、情懷旱已成為中華民族一座豐厚的精神寶庫。
在這個日益喧囂的社會,在這個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輕的我們有著太多無法解釋的困惑和無法擺脫的迷惘。我們需要這種精神,這種能夠給我們以方向和力量和精神。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不相信靈魂的存在,但我們堅信,總理一直以慈父般寬容的心關愛關我們,總理在等待我們年輕一代走出浮躁與迷惘,以一個后輩學人的身份,懷著一顆不染世俗風氣的心,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對話。
數學102 李子君 1010030210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