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
先前并未看過村上的任何一本書,久聞其名,但是卻不聞其聲。倒也自然,天下的書好似汪洋,哪有看盡呢。暑假期間,憑著在學校圖書館借到的《挪威的森林》,好歹不至于完全荒廢,閱讀了這樣的一本好書。
這是一部傷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后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后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并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fā)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后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里的精神療養(yǎng)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fā)現(xiàn)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讀到小說《挪威的森林》,就有一種被噬住的感覺。村上的語言不顯華麗,但是卻有十分有味道。一言一語之間的縫隙透漏著一種殘酷的真實,讓讀者不得不信,又不愿相信。村上熟練的運用某種感情上的轉換,把時空,空間與人物表現(xiàn)的自然而真實。其中的時代背景大概是二戰(zhàn)投降十年后的日本,涉及到一些歷史上的問題,也并不避諱,甚至巧妙的運用主人公之口,蔑視了在此時代背景下的事件。
整本書的基調讓人覺得沉郁陰霾乃至窒息,除了偶爾間出現(xiàn)的一縷叫綠子的陽光。綠子是森林里頭唯一一縷清澈透剔的陽光,在陰霾的世界里,這縷陽光顯得特別的耀眼,也特別的可愛。喜歡綠子式的理智冷靜的叛逆,也喜歡她聰明可愛的直言不諱,更喜歡她勇敢剛毅堅強的品質,最欣賞她對生活的坦然而又富于情趣的態(tài)度,在這個“非人”的世界里,保持著這么一種善于在苦難中找尋樂趣的態(tài)度著實不易。佩服的是她能敢在父親的肖像前脫光衣服的勇氣和那一分坦然。就我看過的文學作品里,沒有一個角色能象綠子般那么直面人和人生。她敢
于直面生活,鄙視虛偽,細心照顧病重的老爸之余也會不管旁人的假惺惺能大口吃飯放心玩樂;她也率真得毫不遮掩自己對性的好奇以及認識后對性的平和態(tài)度;她也可以戲虐自己在別人心里的形象,結果是變得很不在乎。她要的都是很純粹的東西,純粹得沒有一點雜跡,純粹得別人給她的雜跡也能一股腦的扔到九霄云外。當然,作為一個小女孩,她也有扭捏害羞的時候,但這種害羞扭捏,卻為綠子這個看象是女強人的小女孩增添了幾分可愛可親,讓人敬佩之余又樂于親近。
直子跟木月都是同一類人,用心理學術語稱做“完美主義人格障礙患者”。村上對他們完美主義的表現(xiàn)描寫得相當?shù)募氈,幾乎可以當成是心理學教學案例來看。很具體的行為如系鞋帶,說話,寫信,交朋友,做事情(就直子來說,連臨死前也只是惦記把她那漂亮的衣服留給玲子而不是交代其他)從這些很具體的細節(jié)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完美主義傾向。這種類型的人事事盡力追求完美,行為通常會帶有強迫的性質,強迫自己去追求完美,在這個過程里,達到目的固然好,但當達不到的時候,就會產生足以讓自己毀滅的緊張焦慮。木月跟直子都達不到目的,也不曉得怎么去排遣他們的焦慮無助,結果他們的強迫使他們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木月因為在戀人身上和心上都得不到他覺得應有的地位或感覺而自盡。直子強迫得更厲害,甚至連說話跟寫信都扭曲了,而達不到她自己要求的時候也更多了,一達不到要求,心里越緊張,就越強迫自己做好,結果卻越做越糟糕,到后來也只能選擇了跟她姐姐(另一個完美主義者)一樣的結束方式——自殺。這個世界,在完美主義者看來都會是:太糟了。而自我毀滅,是他們唯一能做的最后一件追求完美的事情。直子跟木月都是不幸的,不幸的養(yǎng)成了這么一種人格,更不幸的是,直子碰到的是一群破醫(yī)生。
另外一個寫得比較詳細的人是玲子,算是半個陽光人物。因為從玲子的前半段人生經歷可以看到她或多或少的也有一定的心理障礙,但后半段的玲子,卻是陽光明媚的,閃耀著智慧的可愛。前半段的玲子過于注重人們心里對她的形象,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稍微的一點挫折就能擊倒這個原本聰明的孩子。而住在調理院的日子里,目睹過形形式式的心理障礙者,才明白自己的遭遇自己的創(chuàng)傷原來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在那里,她學會了堅強和助人,并在這個過程里治好了自己的心病。玲子不幸而又幸運,她及時的蘇醒過來,使自己以及后來并幫助渡邊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來。經過創(chuàng)傷的磨練,玲子身上散發(fā)著一股真正成熟,真正坦然于世的風韻,這時的玲子才是真正的可敬可親的。
渡邊是里頭的主人公,是個很茫然的普通人,普通得估計在我們身邊能一抓一大把,不過也正好有了典型的意義。渡邊心不愿隨波而去,可卻身如游魂,沾上誰就依附上去,但貌合神離,弄得哪里都不是歸宿。如果不是碰上了綠子,估計這個年輕人還這么一直茫然漂流下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將要怎么樣,更不知道自己這么做是為了什么。村上對這個年輕人的情感描寫和心理成長的描寫得詳細而又讓人不覺突兀,甚至對于他其實愛的不是直子,留戀直子的根源只是那種很直接而又強烈的“性感覺”給他的深刻記憶,也分析得清清楚楚。書里頭描寫的社會是亂糟糟的一團,就象我們今天的社會,人們茫然麻木,象一群螞蟻忙碌而又機械的生活,沒什么精神信仰,也沒什么生活目標。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清醒而又想作出反抗的人大都是痛苦的,除非你有象綠子對待生活的那種心態(tài)。渡邊也沒有,他的人生閱歷并不能讓他有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悟和那種不羈的灑脫的生活態(tài)度,而且,在他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也實在難以讓人樂觀豁達起來,所以他依舊的彷徨迷惑,甚至消極低沉,整天讓生與死的哲學在自己內心交戰(zhàn),以至也把自己弄得神經兮兮的。但渡邊是幸運的,他碰上了綠子和智者般的玲子,一個教他認識生活和認識自己,一個教他斷絕過去,重新好好的生活。不過,如果用書里折射的宿命論來解釋的話,渡邊也會遲早有醒悟的一天,因為他距離醒悟,只差一張紙那么遠。綠子和玲子的出現(xiàn),只是加快他捅破那張紙。
在這里面,讀者既能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心里無比糾結的直子,并且有一個十分開放活潑而堅韌的綠子,一個聰明而自居的永澤等等人物,而我,這個第一人稱的存在,更是能把讀者深深的吸引到故事中,使得每個讀者都能間接或者直接的代替主人公渡邊君的存在,獨立的存在這個村上的故事中,與這些性格迥異的人們互相補充,互相聯(lián)系,實在對于讀者而言是一件十分有幸的事情。
生活要的其實只是個態(tài)度,既然我們沒有緣故地獲得生命,便要珍惜它并且讓它精彩豐富。太多人執(zhí)著于追求它的來與去,反而讓自己沉溺于迷茫,而生里其實包含了太多,我們不止要去接受美好,更好深刻地學會包容丑惡而不是諷刺與詆毀,如果揭斯底里地一味追逐未知,最終就會想村上的字里的那些亡魂一樣,抱著問好死去„„
第二篇:挪威森林--讀書筆記
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
李永政 09歷史 09504006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著,林少華 譯,譯文出版社發(fā)行,201*年5月
作者介紹: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畢業(yè)于早稻田大學文學部。1979年以處女作《且聽風吟》獲群像新人文學獎。主要著作《挪威的森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天黑以后》等。作品被譯介至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再世界各地深具影響。
小說簡介:.漢堡機場一曲憂郁的《挪威的森林》,復蘇了主人公渡邊傷感的二十歲記憶:嫻靜靦腆、多愁善感的直子,是他動情傾心的女孩,那纏綿的病況、如水的柔情,甚至在她花蝕香銷之后,仍令他無時忘懷;神采飛揚、野性未脫的綠子,是他邂逅相遇的情人,那迷人的活力、大膽的表白,即使是他山盟已訂時,也覺得她難以抗拒。悲歡戀情、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猶余音顫裊;奇句妙語,如泉涌,如露凝,讀來真口角噙香。這是一部傷感而痛苦,青春情感的戀愛小說。
可以說《挪威的森林》不過是一段青春期的戀情,里面有甜蜜,有苦澀,有困惑也有沒有緣由的寂寞。其實都逃不過讓人心動的俗套氛圍,可是它還是感動我。情節(jié)是平平的,筆調是緩緩的,語氣是淡淡的,然而字里行間卻涌動著不可名狀的波動,引起了我的震撼與共鳴。書中有兩個世界,渡邊徹整日里游離其中的,身邊走著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聽著嘈雜的聲音,做著不知所終的事情。真實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誕可笑,光怪陸離,那些身邊的人或者慘然終老,或者匆匆離他而去,留給他的是不能愈合的傷口。于是他也會用一種畸形的方式尋找溫暖。
還有一個世界,一個精神病人的療養(yǎng)所,在作者的筆下被描述出來,這個叫“阿美寮”的地方更像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污濁,沒有喧囂,甚至不會為人創(chuàng)造孤獨的滋生地,醫(yī)生和病人融為一體,整個地方竟成了一塊兒凈土。悠閑、自在的生活方式,輕松、愜意的自給自足。最重要的是那里還有一個女孩兒,渡邊君深愛著的女孩——直子。書里渡邊和直子、玲子一起吃鮮葡萄,彈吉他的情景,美麗的月光下他們一起漫步,說出自己經歷的心靈的創(chuàng)傷,或者說是讓人生的砰然崩潰的故事,雪地里他們盡情的游戲。
可以說村上春樹不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作家。綜觀他的小說,缺乏流行小說的緊湊情節(jié),沒有大悲大喜的人物刻畫,也沒有大锎大合的細節(jié)。所以有很多人不喜歡他的作品,覺得讀不下去?煞催^來看,這樣一部缺乏流行因素的作品可以流行日本甚至中國,更體現(xiàn)出它的非一般性的閱讀價值。其實《挪威的森林》的內容很簡單,主人公渡邊的好友死于意外,他喜歡上了好友的女友——直子。直子因心理抑郁住進醫(yī)院,在此期間,渡邊同時和直子以及照顧直子的鈴子還有一位叫綠子的姑娘保持曖昧關系。最后,直子死了,渡邊在沖破了好友之死的陰影后,與綠子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與其說是娓娓講述渡邊所經歷的青春,倒不如說是一場心靈的探索,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是不同的。
雖然是部描寫常人生活的小說,但《挪威的森林》所展現(xiàn)的許多問題都體現(xiàn)了作者哲學層面的思考,例如生與死或情感與性等等。最明顯的就是在他所討論的生死問題了。這樣兩句話先后在小說的開始和末尾出現(xiàn)過,“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并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
全書的結構也如作者所說,并不以死為終結,這里有作者的無奈即每個人都會死,也有作者面對生活的勇氣即有死才有生。如果對于死去的人的感情太過沉重,那么于生者只會是身體的完好,精神的腐蝕,就像直子,她永遠活在對木月的愛下“不甘愿被折離枝端失去了靈魂。不能做堅韌的行尸走肉。寧愿自毀至形容猙獰,被人丟棄。如此,這短而無救的美才深如骨髓,令人懷戀。絕不茍延殘喘”。 木月的死看上去是個謎,但一直被提醒的似乎他的離去是個必然和遲早。但死者已死,所幸的是在直子走后,渡邊也終于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人生價值。“人總是要死的”,這是小說中鈴子對渡邊說的話。當時,直子的死幾乎讓渡邊崩潰,在遇到綠子之后,渡邊的生活態(tài)度在潛移默化的改變。綠子就像是積極向上的生活化身,慢慢的讓渡邊看到陽光,看到希望,看到生活的美好。渡邊終于回到了生命的軌道,勇敢奔向綠子。最終,村上春樹也沒有逃脫俗套,希望戰(zhàn)勝了失望,活著戰(zhàn)勝了死亡,一個拋棄社會同時被社會拋棄的青年在愛情的力量下轉了一圈又回到了社會中,個體最終溶入整體!也許痛會讓人不能自己,當新的事物出現(xiàn),你不該為過去感傷,應該去面對新的生活。畢竟就像渡邊說的,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并從中領悟到某種哲理。
村上在情感和性上的描寫占據了大部分篇幅,誠然他的描寫是如此出色以至于如果不貫穿地讀往往會認為是部情色小說。這部作品完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想想可真夠前衛(wèi)的。不過通過這些內容讀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作者要說明的更是一種意識,開放的性意識和主人公至真的情感追求。
在《挪威的森林》中作者用簡單樸素的語言表現(xiàn)出了每一位角色的不同,其不同體現(xiàn)在靈魂之中。渡邊君大是一副天下無謂的態(tài)度。敢死隊會認認真真地過活,愛地圖,做體操,雖然成為笑料,也改變不了他生活的原始軌道,力圖堅持自我的目標。再加上永澤。永澤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但他認為“人生中無需所謂理想的東西,而是行為規(guī)范”。
渡邊,本書的男主角,一個實在是很普通的人物,他對學校這個小社會內部虛假、骯臟很厭惡,但他卻沒有去改變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點逆來順受的意思,因為很清楚這是無法改變的。不過最強捍的也就是這種逆來順受了態(tài)度,似乎任何人都不能影響他的生活軌跡,雖然他也并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不過渡邊的心理也不成熟,他在尋找一種既不傷害直子,又不傷害綠子的方式,但這種方式是不存在的,在直子死后渡邊想通過旅行來找回自己但卻失敗了。直到渡邊見到玲子,玲子說“你選擇了綠子,而直子選擇了死”,此時應該說渡邊解到了相對于已經失去的更應該珍惜眼前存在的,應該停止對生者的傷害。
直子本書的女主角之一,很執(zhí)著于完美。本書一開始直子就提到了一口井,一口在森林邊緣的井,一但墜入便只有孤獨陪伴直至死亡的井,但又是很吸引直子的井,因為墜入井中便與現(xiàn)世隔絕她也明白這是危險的,但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這口井也是直子后來生活的寫照,所不同的是渡邊一度在井的附近守望著直子。在療養(yǎng)院的直子并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她需要靠井邊的渡邊才能確定自己還活著,需要靠玲子才能完成與外界的交流,以至到最后玲子幾乎成了直子的化身。
綠子本書的另一位女主角,應該說是森林里一棵非常奇異的樹,綠子從心理上表現(xiàn)得相當?shù)某墒欤踔梁苡胁呗,她很明確的向渡邊表白,因為她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渡邊的選擇。當渡邊因為陷入對直子的思念而忽視了她時,她選擇告訴渡邊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并選擇暫時離開讓大家可以冷靜的思考。綠子的最特別的地方是,她直接從現(xiàn)世中尋找滋養(yǎng)她的自我的養(yǎng)分——這在《挪威的森林》中也是一個絕無僅有的例子。她是現(xiàn)世中唯一的亮色。
永澤注定會成為這個社會“精英”的人物,他暗熟在這個社會成為“精英”的規(guī)則,“紳士就是做他應該做的, 而不是做想做的”雖然他也看不慣這個社會。他也期待和初美獲得愛情,但他清楚這樣做就會被排除在“精英”這個圈子之外,在他的價值觀里除了成為“精英”其它都是通往“精英”這座城堡的鋪路石而已。社會的壓力,家族的壓力以及周圍人對他的看法都注定了他永遠都無法做一個隨心所欲真實的自己,他在為這些看法活著,為別人活著。
玲子,雖然作者賦予了她身世背景,但玲子更多的時候還是以直子的附助者,或者是替身的形式出現(xiàn)的,替直子寫信。玲子的信應是解讀《挪威的森林》之寓言的關鍵:“縱令聽其自然,世事的長河還是要流向其應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盡人力,該受傷害的人也無由幸免。所謂人生便是如此。??有時候你太急于將人生納入自己的軌道。假如你不想進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達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
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構造了一個現(xiàn)代寓言:一個個人如何在自我與現(xiàn)世間達成一個平衡。這種平衡在現(xiàn)實中極難掌握,人們往往迷失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中。在這片“森林”中是孤獨的是自我的,甚至有些荒誕的,可走出那片森林后,不希望看到的是俗世掙扎,守住自己心中的森林,哪怕森林已經荒漠。然后經過磨練尋找真正的自我,擁有一顆勇于面對磨難的堅強的心。這樣在經過青春的反叛、迷茫與孤獨彷徨后。在我們都市的森林中找到自己“挪威的森林”。
第三篇:《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讀書心得這是一部傷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后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后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并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fā)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后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里的精神療養(yǎng)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fā)現(xiàn)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讀《挪威的森林》,我一直都在思考著一個問題是:作者為什么要為這本書起一個這樣的名字?《挪威的森林》是六十年代,世界上曾盛極一時的樂隊beatles(甲殼蟲)的一首歌,作者生于1949年,六七十年代,正是村上十幾二十歲的時候,beatles的音樂,對那個時代的西方國家的年輕人,影響是很深的。而這種影響,也通過音樂,傳到了位于東方的日本,同樣影響著村上這一輩的人。beatles的音樂其實并不是純粹的音樂,更大意義上,它還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對社會丑陋的陰暗的庸俗和虛偽的不滿和憤恨。在《挪威的森林》,如果你讀得比較仔細,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都表現(xiàn)著這樣的一種精神。
說到日本小說,有幾個要素似乎已經定格,凄清、陰郁的氣氛、死亡、摻雜著情欲的愛情。初讀《挪威的森林》,只因為他的名氣,然后被在其中的強調一種強烈的被搖撼的東西所共鳴。所有的美好的東西總能夠引起別人的共鳴,這種共鳴能夠輕易的穿越膚色、種族、文化、宗教等的障礙,直達內心,在腦際隆隆作響,乃至能夠讓你熱淚盈眶,《挪威的森林》的這種印記比比皆是,作者對直子的會議,對初美的感覺,對心靈沼澤的體驗等,能夠通過一種自以為是相對完美的語言的,道出你心存已久的感動。
考慮更多的生和死,“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生的一部分”,“死不過是普通的事情而已”,“那只是而已,不比在意”,或許這些語句的表達過于俗氣,當他們拋開言語的俗套,用心去描摹,那時一種凝澈的感動。在村上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孤獨 迷茫 徘徊在人群邊緣的靈魂,人群中的陌生人,周圍的人與事更多
的只是作為一種景致存在,主角永遠生活在自己的硬殼中,沉默 寧靜用心去體驗屬于自己的一切感動---聽起來似乎還是不錯的生活,只有身陷其中人才能了解那解不開的苦悶。
《挪威的森林》主角渡邊是一所普通私立大學的學生,作者對所謂的精英群體不斷的冷嘲熱諷,入學不久即得出了“大學教育毫無意義可言”的結論,而那里的人更是虛偽、傲慢、愚蠢、無知的人,“這班人拿了大學學位之后,便到社會上去拼命的制造更為下流的社會”。
大學生的種類很多,“突擊隊”就是其中之一,作者把這個專心的做地圖的,固執(zhí)又木訥的年輕人刻畫鮮明,雖然不斷成為別人的笑料,他一直為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標所努力”-----背地圖,看新聞,自習。
渡邊,為人自省,生活目標不明確,心情迷茫,彷徨,有時甚至愛情和友情都不能阻止他們的消亡,為人謙和,真誠,沉默寡言,朋友寥寥無幾,生活寧靜,思想普通,但他們真誠的道出自己的普通的想法,卻往往被視為另類。
直子,憂郁而又迷茫的女性,眼神清澈,“仿佛在清澈的泉底尋找一尾小魚”,“小小的冰冷的手”,“一頭觸感柔滑的長發(fā)”,“軟而圓的耳垂,耳垂下方有顆小小的痣”,笑容甜美,溫柔細致,(“喝了小小的一口水”,“小心翼翼的系了鞋帶”“她紅著臉,略帶靦腆的說”),相信這樣的刻畫是許多男生心目中的完美女友,但她又那么憂郁---憂郁的足以致命,正如她所說:我是個比你想象的還要不健全的多的人,盡管作者在前面情節(jié)展開作了層層鋪墊,但是讀到最后一章那一句“直子死了以后”,往往是飽受打擊,似乎在希望和絕望邊緣苦苦徘徊的不是渡邊,是我自己,那種感傷和失落讓人感同身受。
小林綠,綠子出場后的每次語言,每次裝扮直到最后的感情的抉擇,都印證了她給的第一印象:像是迎著春天到來的出生的牛犢一樣,從體內洋溢出一股鮮活的生命力。這個人物的刻畫已接近完美,連村上本人都坦言:以后再也寫不出綠子這樣的人物了。阿綠的生命力如此頑強,讓人感覺再灰暗的世界也難以對她形成半點阻礙,她與直子相反,她從不去思考生活的目的,只要直感好,而文中的人物的思考也不是一點點的偏離現(xiàn)實嗎?她深扎在現(xiàn)實中生活,以現(xiàn)實而有力的選擇來回應生活的種種不幸,可以說正是阿綠的出場才使漠然生活在現(xiàn)實邊沿的主角有了被拯救的可能,如果說整部書有一種難以避開的陰柔之氣,綠子的精神力量無疑是沖開迷霧的陽光。
初美是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她氣質高雅,內涵豐富,穩(wěn)重理智,穿著不俗,臉上適合掛著微笑,“無論做什么都那么漂亮”,跟重要的是,她有一種“強烈震撼人心的氣質”,能以微小的力量來搖撼對方的心靈,直到十二三年后,作者在異國他鄉(xiāng)被自然美景強烈震撼,像是醍醐灌頂一樣的頓悟了,“初美搖撼我的,乃是沉睡在我體內的自己的一部分”,我自己也相信,每個人---尤其是男人的心目中都有這樣的女子,她或許是自己的親人,或許只是茫茫人海的驚鴻一瞥,留一個純美的形象在心中,當她離去---不管是死亡還是時間把她帶走,讓你覺得有一些東西永遠的消失了,讓你悲哀的想放聲大哭。
永澤是個極端堅強的人,他風度翩翩,口才好,學識好,家世好,有領導能力,是渡邊這種角色難以企及的,可謂是天之驕子,人中龍鳳,但他以一種“不夠地道的方式”考慮生活,他明白:“當官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垃圾”,他一味的奮勇向前,是想看看“在這個又大又蠢的政府機關里面,自己究竟能爬多高”,他的人生規(guī)范是“做自己該做的,而不是想做的”,他想控制自己,又想控制別人,一切一切的都得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可以溫柔的令人落淚,也可狠霸的讓人心疼,盡管為人親切,誰都明白“不能以真心對待這個男人”。
石田玲子,一個面目模糊和主角關系曖昧的人,盡管作者在最后對她和主角的關系作了交代,我始終都認為作者對她的描述不夠盡心盡力,同樣是一個脆弱的被命運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女性,但卻“儼然雅閣看破紅塵,熱情爽快而又技藝嫻熟的女木匠”,我至今無法想像那時怎樣的一臉生動而富蘊魅力的皺紋,給人的印象是在經歷風雨后玩世不恭,熱情大度,認清了人心,如此而已吧!
盡管書的宣傳口號是“百分百的戀愛小說”,可能是每個人的看待眼光不同吧,我從不把它當成戀愛小說來看,愛情只是年輕人避不開的話題罷了,綠字的父親出場便是一例。這是一個普通的罹患腦瘤的垂死的男人,他的言語、行動凸現(xiàn)了人對生命的無能為力,像被歲月的鈍器狠狠的擊中,只能像“負了重傷的小動物一樣橫臥著”,不可否認,他的出場和醫(yī)院的環(huán)境更凸現(xiàn)了綠子的堅韌和頑強,但他本身也代表著一種人群---像中國的農民一樣,他們不思索生命的本質,順應命運而活,在官員的淫威下唯唯諾諾,他們沒有想過努力和勞動有什么區(qū)別,沒有想過反駁什么批評,他得勞動,養(yǎng)家糊口,得把離家出走的孩子接回家,最后在疾病里面萎縮,在高溫爐里面化為一抔灰燼,永遠不會有人明白,他的腦子和眼睛是怎樣思考和看待人生的。
作者在描寫中,常!安缓蠒r宜”地用一些形容詞,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玲子不無欣喜的在桌子上把雙手攥在了一起”。
許多元素被復制,咖啡館,酒吧,唱片,酒,書,這是村上小說中不可少的生活環(huán)境。音樂龐雜,搖滾,爵士,參雜一些室內樂、鋼琴和交響樂等。
歲月無情,而每個人的成長都必須付出代價---作者常常在不經意間把命運扯到臺面上來,沒有人可以像“在無人島上長大的光屁股的小孩,肚子餓了吃香蕉,寂寞了相抱而眠”,沒有人不為命運和時間所威懾,沒有人可以逃避成長的苦痛,所以有人選擇了死亡,“木月照舊17,直子依然21,直到永遠,”滿二十歲的直子感覺就像別人從后面推了一把,青春易逝,最美好的青春。
人,從17歲開始老去。人們無望的探求未來,我們不能相信那些成書的愚蠢的經驗,有人漠然而行,有人彷徨踟躕,可我們到底該怎樣呢?不相信那些強加于人,指手畫腳的蠢貨。不能相信政治,不相信革命。相信愛,相信和平,相信自己,相信音樂。
通篇圍繞著死亡,木月,綠子的父親,直子的姐姐,初美,直至直子,有時甚至羨慕綠子的父親那樣的人---那種不自省的,混沌幼稚的人,所有的自省者: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都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面消散了。
第四篇:挪威的森林讀書報告
never a book can be like "norm.weilaioem.comaybe i should also like the end of the book m.weilaioem.comay see more beautiful after naoko, originally expected in the spring can live m.weilaioem.comatter m.weilaioem.comeone like alone, just not disorderly to make friends, it m.weilaioem.cometimes on this and nom.weilaioem.comadam, pick, then the rest of the all don"t like. life is the cookie jar." this kind of attitude tom.weilaioem.comeone finally saved her from the dark, long and met m.weilaioem.comusicians also has obvious change, before as yong ze in and tokyo night market, at the hotel bar. but he did so after three or four times, feel is very boring, this is opposite with yong ze attitude. and the facts also prove that yong ze is just a matter to consider his own life
來沒有一本書可以像《挪威的森林》這樣,一直在我的大學生涯里存在著,不管是我信心滿滿時,還是我情緒低落時;不管是我激情奮斗時,還是自我封閉時;也不管是我深陷異地戀時,還是因為失戀而自我消沉時。。。在我反復閱讀《挪威的森林》的過程中,心總是在顫抖。不知為什么,我似乎很能理解渡邊,我也很同情直子。甚至于直子和木月的愛,還有渡邊對直子的愛。很多的事,都連接著愛和責任,擔負和成長。也許我也該像書的結尾處渡邊那樣,真的長大成人,并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渡邊的大學是如此的不堪,最后他甚至把讀大學當做訓練自己對無聊的忍耐力。在他的大學生涯中,上課也好,與周圍人相處也好,一直都是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唯有對直子,讓直子恢復正常并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愿望是異乎強烈的。但這不是在荒廢青春,也不是在追求著沒有結果的戀愛,而是他真正意識到了愛情和責任,并且準備以比木月更加堅強的心去追求和擔當。
渡邊去了兩次阿美寮之后,看到愈發(fā)美麗的直子后,本來預想來年春天便可和直子一起生活,但玲子的一封信便讓他徹底的絕望了,他厭惡起了美好的春天,無論是燦爛的春光,還是迷人芬芳。”但我絕不拋棄她,因為我喜歡她,我比她頑強,并將變得愈發(fā)頑強,變得成熟,變成大人--此外我別無選擇!爱斨弊幼詈笕匀贿x擇追隨木月選擇死亡之后,渡邊進行了最后一次背包旅行,而從那開始,渡邊或許才真正的長大了。他從直子的死中悟出一個自己認為的真理:無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帶來的
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之中掙脫出來,并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怎樣的軟弱無力。"
關于渡邊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或許也是這本書能夠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白约合胧裁,自己感受什么,自己如何行動--除此之外對別的都沒有興趣,所以才能把自己和別人分開來考慮”,永澤是用這樣的話來評價渡邊的。很大程度上渡邊也是在說自己,但人們關注的并不是像永澤這樣的強者,而是渡邊這種普通人(按渡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生在普通家庭,長在普通家庭,一張普通的臉,普通的成績,想想普通的事情。)。
"哪里會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亂交朋友罷了,那樣只會落得失望。"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情,渡邊的旁邊一直只有那么兩三個人,他不愿讓自己陷入那種仰人鼻息的境地,他只想守住自己的那盞燈光。而渡邊終于得出大學教育是毫無意義的結論,從此更是對大學之類的東西只當是某種訓練而已。因為即使進入社會也無事可干。我有時轉念一想,這和現(xiàn)在的中國某些大學的狀況是多么的相似。
我更是喜愛綠子,從小到大都沒有可以自主決定的時候,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從小就被爸媽送進貴族學校,忍受著窮人在百萬千金面前的自慚形穢;喜歡做菜卻沒有錢買煎鍋,于是只能一個人默默的一個月只穿一個文胸來攢錢買,做出了美味的菜卻得不到父母的半句夸獎;最后父母相繼得了腦癌住院并去世,期間她只能一心在醫(yī)院照顧父母,不能正經的上學,滿腹委屈也無處釋放。所以她想找一個全心全意愛自己的戀人,真正毫無條件的全心全意。(其實這或許也不是正常的戀愛心態(tài))
當渡邊為直子的事難過的時候,她說可以把人生想象成一個餅干罐。“餅干罐不是裝有各種各樣的餅干,喜歡的和不大喜歡的都在里面嗎?如果一個勁兒挑你喜歡的吃,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歡的。人生就是餅干罐!边@種人生態(tài)度,樂觀而又積極向上。不愧是渡邊說的“全身迸發(fā)出無限活力和蓬勃生機,猶如剛剛迎著春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只小動物!钡木G子。正是有了綠子在渡邊身邊的存在,渡邊才能忍受著痛苦和孤獨守護著直子,并一直努力地把直子拉回現(xiàn)實世界。
渡邊最后說:在直子身上,我感到的是嫻靜典雅而澄澈瑩潔的愛,而綠子則截然相反----她是站立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動,在搖撼著我的身心。我也分不清渡邊到底愛著誰,或許存在那種同時愛著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的情況,但出于內心的期許和責任,渡邊的心真的無處安放吧。
當我再次看玲子的故事時,竟然會有一股想哭的沖動。人生只有鋼琴的她,也被鋼琴背叛了,最后有人從黑暗中拯救了她,又碰到長的有著天使一樣臉蛋的惡魔,那個小女孩的出現(xiàn)打破了她本該幸福的一生。而二十年后在阿美寮向渡邊回憶起那件事時,玲子還同情著那個同樣患著病的小女孩,雖然自己的家庭已然破碎,她也住進了療養(yǎng)院。因為同情和悲哀時時在她心里,所幸她最后選擇重新踏入社會,或許這正是直子送給她的一份禮物吧。
這樣一部作品,雖然有幾段在我們看來露骨的性事描寫,但全然不帶腥味,并無絲毫做作。渡邊對出外尋找女孩作樂的態(tài)度也有著明顯的變化,之前隨著永澤輾轉于東京的夜市,流連于酒吧旅館。但他這樣做了三四次之后,覺得甚是無聊,這與永澤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而事實也證明永澤只是一個勁兒考慮自己人生的
第五篇:讀書筆記~《徜徉在愛與痛邊緣的青春》-讀《挪威的森林》有感
3.《徜徉在愛與痛邊緣的青春》
——讀《挪威的森林》有感
每個人對青春都有不同的理解,那是因為每個人的青春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那淡淡的愛與痛總會牽扯著擁有過往青春的我們。而村上春樹就是用那淡淡的筆調,緩緩的情節(jié),慢慢的鋪敘手法向每個讀者展開了《挪威的森林》的述說?赐暌院,我雖然說沒有一股酣暢淋漓之感,但那久久不能忘懷的清香確實是繞梁三日。留給我最大的感受還屬那些青春留在時光歲月里的些許疼痛吧。
日本文學向來給人就是那種曖昧、清新的感覺,《挪威的森林》也絲毫不例外。作者村上春樹 寫這本書是據說是受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披頭士的一首叫《挪威的森林》音樂的影響,所以于一九八七年寫了一本同名小說。和歌曲一樣的是,字里行間所表達的都是對青春的感想,都有那一點點的彷徨?梢哉f,整篇小說都是以傷感的筆調在進行的,但并不會讓人感到十分壓抑,反倒扣人心弦。小說主人公渡邊是以第一人稱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的。渡邊有過兩次戀愛。第一次戀愛是在高中,他同女孩睡覺后就把女孩甩了。第二次應該算他喜歡上了直子。而小說的女主人公直子卻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后來木月自殺死了。渡邊就前往東今念書,讀書占用了他大部分時間。直到一年后,直子意外地重新來到渡邊身邊,這讓渡邊驚訝不已。此時的直子已經變了一個人似的,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他們兩人見面后總是重復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散步。直子二十歲生日的晚上,渡邊為她過生日,而直子情緒異常激動,于是渡邊與直子兩人第一次“坦誠相見”,發(fā)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這讓渡邊很是擔憂。幾個月后直子突然來信說她那晚之后回了家,后來就住進一家遠在深山里的精神療養(yǎng)院。渡邊后來前去探望直子,越發(fā)的喜歡上她。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直子卻不能像第一次那樣產生性反應,。分手前,面對病重的直子,渡邊仍舊表示永遠等待她。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的機會,渡邊與低年級的綠子相遇。綠子是個開朗外向的女孩,對渡邊而言“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他一方面念念不忘還在深山里的直子,一方面又難以抗拒勇于大膽表白和擁有迷人的活力的綠子。其后,渡邊雖仍有去探望過直子。但突然某一天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卻讓渡邊不知所措。下定決心的渡邊于是暫時告別綠子,讓綠子等他回來,自己就孤身一人去了海邊,獨自揪心痛苦;貋碇螅谂c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互相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是渡邊從海邊痛苦的回來后,受到玲子的鼓勵,重新振作起來,在家樓下給綠子打了個電話。他告訴綠子說他十分想念她,希望見到她并和她說說話。此時綠子問渡邊,“你在哪里?”。渡邊愣住了,使勁地想“是啊,我在哪里?”。這處文章的筆墨很好的反映了主人公此時的內心世界。渡邊這時候是真的無比脆弱與彷徨,他甚至都忘記了自己的人生正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要往哪去。其實,我覺得這時的渡邊正是作者村上春樹想抒發(fā)的情感。青春,就是令人會有傷痛,就是會有不知所措的徜徉。在愛與痛的邊緣,我們每個人都在危險地行走。只是小說的木月,直子都不小心失足,掉了下去,好在渡邊還有希望,他還有很多美好的未來值得去面對。關鍵在于他今后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我想村上春樹也正是想告訴我們,青春的一路上有苦與累,很少有只存在快樂和舒心的大道供我們前進,我們的人生也許都會出現(xiàn)像渡邊那樣的抉擇,我們所應采取的不能是消極,而是之后的豁然開朗與勇往直前。
可以說,在看《挪威的森林》的一路上都是帶著淡淡的隱痛的,但傷感之情卻像茉莉清茶的香氣般來的那樣芬芳。我在平淡的苦楚之中漸漸看到光明,看到前方美麗的景物。我知道,痛并不是我們最終的結果與歸宿,我們要學會的是一種擔當,是一種無言的堅強。在有愛與希望的路上,我懂得了要奮力揚帆,不畏巨浪。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
李賡201*.08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