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孫云曉《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學習體會
孫云曉《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學習體會
第一次完整讀完中國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孫教授的有關《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的專題講座,啟發(fā)很大,同時也激發(fā)了想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受益匪淺。
首先孫教授以當代孩子的特點開題,一語點破了信息時代下鑄就的新一代孩子難教育的原因所在,緊接著給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者為把握好教育事業(yè)而提出幾點建議。第一,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這要求教師不僅是知識之師更是人格之師,孫教授從一個個教育失敗的案例、一個個家庭血淚的教訓中總結出衡量健康人格應有五個指標,就是愛心、責任心、信心、自制力以及抗挫力。第二,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幫助與學習的關系,只有建立起這樣和諧的關系才能使得教育可以更深層的滲透被教育的心靈。第三,習慣決定命運。這是一句對于教育者而言再熟悉不過的名言,在人人皆知的真理面前,訓練孩子們的養(yǎng)成習慣成為教育者應該具備的基本功之一。孫教授提出習慣培養(yǎng)的五個步驟應該是提高認識、明確規(guī)范、持久訓練、及時評估以及形成環(huán)境。第四,兒童健康成長需要因性施教。通過學習對以下幾點體會比較深刻。
一、進一步認識到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互動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學生十分喜歡,同時信息技術課堂也存在著很多的誘惑,比如游戲、網(wǎng)上聊天等。尤其是電腦室的課堂紀律更是今人頭痛,經(jīng)常有人在課堂上走動、講話聲彼此起伏,時時有人告狀等等,總而言之一堂課下來老師忙得不可開交,而教學卻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通過學習更清楚的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上課的良好習慣,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礎,同時也是締造健康人格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更堅定了我在信息技術課上訓練強化學習良好行為的信念。
二、堅定了良好的習慣來自于持之以恒地訓練和行為的強化信念
孫教授在書中講到“培養(yǎng)習慣要講點道理,激發(f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熱情和主動性;習慣是“練”出來的,要加強行為的練習與指導”這一點我體會非常深刻,比如在信息技術課開設起啟年級,提出課前準備“五個一”,堅持每堂課訓練,讓五個一成為習慣,但經(jīng)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當學生把“五個一”的順口溜熟記,又落實到行動中,當“五個一”成為了學生的行為習慣時,就為上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你就會很輕松的控制課堂。“五個一”具體是:(1)一本書要牢記:由于信息技術課每周只有一節(jié),又是在電腦室課上課,學生經(jīng)常忘記帶書,所以教師要提前一天提醒同學,上信息技術課一定要記住帶好信息技術課本。(2)一支筆隨身帶:上課有時需要做一些記錄,所以帶好書的同時每人一定要帶上一支筆,這樣課堂學習才有保障。(3)一聲鈴站好隊:電腦室門前站隊要迅速、安靜,第一聲預備鈴聲響后學生按要求在電腦室門前站好隊等待,為進入電腦室做好一切準備。(4)一一對應把位坐:進入電腦室后按電腦編號在第一時間內(nèi)一一對應,對號入座,做好上課的準備。(5)一聲令齊動手:沒經(jīng)過教師允許,每一位同學不能擅自提前啟動任何一臺電腦,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diào)要一致。當聽到教師開機命令后,大家齊動手一起來啟動電腦。這樣經(jīng)過一學期的持之以恒地訓練和行為的強化,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許多學生都能按要求,做到課前準備“五個一”,為上課打下了良的好的基礎。
三、體會到對學生行為進行評估和引導是矯正不良行的保證
孫教授在書中提到采用多種激勵的方法,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深化學生的主體體驗,促進良好行為“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通過實踐認為利用課堂行為評價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1.制定課堂學生行為評價標準
2、引導學生自評,構建自我管理的課堂
引導學生根據(jù)評價標準開展自我評價,可以使學生判斷和思考自己在課堂中表現(xiàn)好的方面和不足之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全面的反省,養(yǎng)成自我檢查,自我調(diào)控意識,形成對自我行為的反思意識。當然,學生自評后教師要及時對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進行成因分析,運用鼓勵性語言給他一個客觀公正能激發(fā)他積極向上的評價,讓學生通過評價不斷改正不足,不斷感受成長的快樂,從而增強自我管理的信心,取得更大進步。
3.引導學生互評,構建互幫互助課堂
學生互評有全班互評、小組互評、同桌互評等評價形式。信息技術課上大多數(shù)采用的是小組互評;ピu的目的就是發(fā)現(xiàn)同學的身上的閃光點,提高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提高學生的鑒別、判斷能力,通過互評使學生以此相互認識、相互激勵、相互提高。
第二篇: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
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
主講人:孫云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講人簡介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樹人天地教育機構國家級顧問。199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201*年被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優(yōu)秀兒童工作者標兵”稱號。孫云曉教授是當代中國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曾以一篇《夏令營中的較量》震撼全國,他的一系列教育觀點影響重大,如“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習慣是健康人生之基”等。教育代表作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培養(yǎng)一個真正的人》、《藏在書包里的玫瑰》等。其中《藏在書包里的玫瑰》201*年出版后引起社會重大反響。
課程簡介
本講座是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二十三期全國地市教育局長研修班”和“第十五期全國縣市教育局長培訓班”兩百多名學員作的專題報告,題名為《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內(nèi)容要點有:一、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兒童教育的核心目標;二、自我管理習慣好壞決定人生成敗;
三、習慣培養(yǎng)的五大步驟。
錄制時間
201*年5月
課程時長
140分鐘
提綱
一、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兒童教育的核心目標
1.八個問題
2.四個教育誤區(qū)
3.五條建議
二、自我管理習慣好壞決定人生成敗
三、習慣培養(yǎng)的五大步驟
1.引導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習慣產(chǎn)生興趣
2.明確行為規(guī)范,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3.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
4.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地體驗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
5.形成良好的環(huán)境或風氣,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huán)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
第三篇:培養(yǎng)良好習慣塑造健康人格
培養(yǎng)良好習慣塑造健康人格
姓 名:趙冬梅
單 位:勝利油田第一小學
時 間:二00四年三月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曾引用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人們已經(jīng)忘記他們在學校所學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換句話可以說,忘不掉的才是素質(zhì)。而習慣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素質(zhì)之一。葉圣陶也曾說過,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yǎng)習慣,如果從小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習慣,那么習慣就會成自然,習慣成定式,孩子以后就會自然而然從事某種格式化的行為了。
那何謂習慣呢?習慣就是一種行為,是由于長期重復或練習所固定下來的行為方式,是一種自然的、不假思索的、不知不覺的行為。譬如走路,便是一種習慣的行為,是不必加以思索的,假使到了“邯鄲學步”的地步,恐怕連路也走不好了。
那么,良好習慣對于人的發(fā)展究竟有何意義呢?也許,木桶理論可以從某一個角度解釋清楚。木桶理論認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長的木板。對于人的發(fā)展同樣如此,人的失敗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種缺陷所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云曉曾對148名杰出青年和115名被判處死刑的問題青年作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決定他們命運迥異的不是其它,而是行為習慣和人格品德的差異,可見習慣關乎人的一生。
少年兒童時期是一生的奠基時期,又是培養(yǎng)行為習慣的最佳期。研究表明:0至6歲兒童自我意識開始啟蒙,6至12歲兒童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意義,10歲左右兒童性格開始形成,而至16歲左右獨立人格基本形成。因此,小學階段是心理和行為方式形成的敏感期、關鍵期,是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主體人格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重視小學生人格的形成、完善、發(fā)展。只有擁有健康的人格,才會擁有健康的人生;如果童年時代養(yǎng)不成良好的習慣,不僅后天矯正非常困難,同時還會潛藏著種種危險。
那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習慣呢?我認為習慣培養(yǎng)必須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即教師要做“有心人”,無微不至地全面關愛學生,大處著眼,從對人格塑造和終身發(fā)展的影響考慮,一切為了塑造未來的有用之材;而習慣培養(yǎng)又是具體、微觀的,教師必須從小處著手,從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細枝末節(jié)抓起。
一、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著眼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學習雖說是一輩子的事,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但也存在一個捕捉最佳時機、形成扎實根基的問題。小學生可塑性很強,是打好學習基礎、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抓住這個時機做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不予重視,一旦形成一些不良習慣,再想去改變或矯正就比較困難了。例如讀寫姿勢,不僅直接關系到能否讀好書、寫好字,更重要的是關系到骨骼是否正常發(fā)育,視力能否保持正常,學習態(tài)度是否端正等等,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重大。
從學生一入學,我就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日常學習的良好習慣。如:寫字、讀書時坐姿要端正,做到頭正、肩平、臂開、足安,眼睛與練習本的距離大約一尺,胸部與桌緣的距離大約一拳,握點離筆尖大約一寸;寫字之前先用手帕把手擦干凈,免得弄臟習字本,寫完字以后,把鉛筆放起來,以免折斷筆尖;引導學生養(yǎng)成“提筆即是練字”的習慣。不管什么時候什么場合,只要一提起筆來,就要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地寫,力求做到筆畫清晰、間架合適、行款整齊。同時教師發(fā)揮示范作用,注意言傳身教。由于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他們耳濡目染,心領神會,由此而產(chǎn)生的內(nèi)驅(qū)力,對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從人的一生來說,在校學習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而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在生產(chǎn)、工作崗位和生活實際中自學,則是終生所需,這以后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不難設想,如果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來即使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和外人點撥的情況下,也能非常自覺、饒有趣味地去讀書、去學習、去交際。學生時代播下的良種,便可贏得未來的豐收。因此,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便是著眼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讓他們終身受益。若干年后,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像細胞溶進血液一樣融入他們的素質(zhì),他們將成為“規(guī)規(guī)矩矩寫字、認認真真讀書、踏踏實實做人”的一代。
二、倡導“賞識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周弘和他自幼雙耳失聰?shù)呐畠褐苕面茫?0年來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奇跡:周婷婷在偉大父愛的精心教育下,三歲半開口說話,8歲會背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1000位數(shù),10歲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16歲成為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20歲在美國攻讀心理學碩士學位,201*年3月,她被評為首屆海內(nèi)外《中國婦女》十大時代人物。這一切都得益于一位不平凡的父親充滿靈性的教育——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tài)中覺醒。在實際的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上課鈴聲已響,可很多同學還未做好準備。這時,你如果發(fā)現(xiàn)并及時表揚了最先坐好的幾位同學,“* * 坐得真棒!”“* *今天多精神啊!”不出五分鐘,全班同學都會悄悄地、迅速地坐好了。此時你的心情,學生的心情,整個教室的氛圍一定是令人愉悅的,一堂課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開始了。相反如果此時“啪”地把書往講桌上一甩,指指點點地訓斥學生:“你干什么呢?”“上課鈴聽到?jīng)]有?”甚至再將這群“屢教不改”的孩子好好懲罰一頓,結果即使也很快安靜了,但想必你的心情,學生的心情,乃至整節(jié)課的氣氛都大不一樣了吧!
出錯犯規(guī),其實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印記”。盡管寬容難以完全避免對錯誤的遷就,但我們?nèi)圆荒芤蛞瓘U食,因為在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教育專家魏書生一直喜歡與那些所謂的“差生”打交道。他們抽煙喝酒、打架斗毆、考試只有幾分,原本是一群整天生活在“懲罰”中的人。但他們在魏老師真摯、寬容、細微的愛心中,漸漸步入正軌,有了明顯的進步,不少人還有了大出息。這正說明,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與敵視上的,也沒有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上,表揚永遠比批評有力量。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每一天,我都提醒自己:蹲下來,跟孩子在同一視線,站到孩子的角度來觀察他們的世界。對每一個學生我都對他們寄以更高的期望,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及時鼓起他們的勇氣,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以前只有最優(yōu)秀學生才能評選的班干部如今換成了在某方面有特長、有進步的學生,哪怕僅僅是說話比原來有進步的學生,都有機會當選。孩子不敢與家長說的話,可以找老師傾訴。平時調(diào)皮的孩子,我除了耐心開導,還讓學生每人寫出一條優(yōu)點(如愛勞動、衣服干凈之類),匯集成一封信交給他,結果家長通過打罵沒有管教好的孩子,如今改掉了壞習慣。起初一些不理解“賞識教育”的家長們也紛紛認可了我的做法。
人性中最本質(zhì)的追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每個孩子都是為了得到賞識來到人世間的,而我們長輩總是舍不得給孩子一句合適的贊賞,總是對孩子喋喋不休,生怕孩子翹尾巴。賞識成了孩子渴望的一件奢侈品,在否定與警告中長大的
孩子在心理上重復著父輩們的悲觀心理。”,我認為,孩子的心靈是張白紙,關鍵看教育者怎樣繪制。如果在學校和家庭中推進尊重和平等的教育,讓每一位老師和家長從愛出發(fā)教育孩子,那么賞識教育所倡導的“尊重、平等”的觀念一定會帶給他們一生的影響。
三、采取分層管理,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既然他們在同一個班級學習總有他們共同的基礎和需要,而每個學生在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方式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差異。由于每個學生受到社會影響的因素是十分復雜的,在他們自身發(fā)展的各方面也存在著不平衡性,各種特點在每個人身上表現(xiàn)的方式和時間也常因人而異。
因此,我堅持全面、發(fā)展的觀點,在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摸清他們學習底數(shù),掌握他們性格特點等實際情況后,登記造冊,對他們逐個進行科學的分析,采取分層管理,注意個別對待,加強個別指導。一方面針對(更多請關注m.weilaioem.com)學生個性特點,分別提出不同要求。如對觀察力薄弱,感性經(jīng)驗儲備少的學生,注意引導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對學習粗心大意的學生,要求他們完成作業(yè)要仔細認真;對行動緩慢、反映遲鈍的學生,鼓勵他們提高作業(yè)速度,勤于思考;對視覺聽力不好的學生,照顧他們坐在合適的座位;對成績差的學生,冷靜地和他們一起分析學習失敗的原因,幫助他們找出改進的方法,避免其產(chǎn)生自卑心理和矛盾的心理壓力;對思維能力強但學習不夠勤奮的學生,多給以難度較大的作業(yè),要求他們精益求精;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多檢查提問,隨時引導他們集中精力注意學習。另一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如鼓勵差生“自我競賽”,引導他們將今天的“我”與昨天的“我”相比較,并及時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培育健康心理。通過分層管理,既轉(zhuǎn)化了“差生”,使之跟上全班以保證大面積質(zhì)量,又抓好“尖子”學生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挖掘潛能,更扎實、更深刻地打好基礎,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班級整體水平,得到了家長的好評。
誰都無法否認習慣的巨大力量,它與人的發(fā)展終身相隨。國外有諺語云:“人是習慣的奴隸。”王爾德也有這樣一句名言:“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后來是習慣造成我們!痹趯W生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一絲不茍,持之以恒。
本文的最后,讓我們引用諾貝爾獎獲得者、智利詩人加里埃爾拉·米斯特拉爾的一句話:
許多需要的東西我們可以等待,
但是兒童不能等——
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發(fā)育,
對兒童我們不能說明天,
他的名字是今天!
第四篇: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人格
良好習慣培養(yǎng)人格--聽《 孫云曉教授講座》有感
有幸得到實驗中學的邀請,我們來到泰山影劇院聆聽孫云曉教授的講座《良好習慣培養(yǎng)人格》,受益匪淺。孫云曉教授侃侃而談、引經(jīng)據(jù)典;聽眾聚精會神、筆走如飛。整個會場座無虛席,教授鏗鏘有力的講述回蕩在整個會場,給教師、家長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我有一種仿如大悟的感覺;叵肫鹨酝诮逃⒆臃矫嬗龅降姆N種困惑,在聽了孫教授的講座后得到了逐一的解開。
如今家庭教育倍受重視,這不僅源于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更源于當今的孩子更難教育。孫教授的理論應運而生,給了我們很好的理論指導和操作指導。孫教授的講座從四方面進行闡述:一.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二.家長與子女的關系好壞決定了教育成。蝗.習慣決定孩子命運;四.兒童健康成長需要因性施教。
孫教授的講座讓我們醍醐灌頂,給我們的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良好習慣培養(yǎng)人格”應成為家庭教育的座右銘。古羅馬著名詩人奧維德曾經(jīng)說過“沒有什么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孫教授一再強調(diào)“習慣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一個良好習慣的初步養(yǎng)成需要21天,穩(wěn)定形成需要90天。身為教師的我不禁捫心自問:我注意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了嗎?為人母的我不禁慚愧:自己的孩子至今有幾個好習慣?孫教授給我們提供了習慣養(yǎng)成的五個步驟:提高認識——明確規(guī)范——持久訓練——及時評估——形成環(huán)境。其中,尤其要關注細節(jié)指導,培養(yǎng)好習慣要用加法,改正壞習慣要用減法。
健康人格集愛心、學習、責任、自制、尊重于一體,為人母者、為人師者尤其要注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不能一味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孩子的人格形成。教育以育人為本,只有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端端正正的人才能立足于社會,貢獻于社會。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決定命運,關注習慣養(yǎng)成,培養(yǎng)健康人格。講座上,讓我獲益不淺的還有:
一、認真聆聽孩子的說話,孫教授在講座上談到我們作為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放在高高的位置上,必須與孩子持平,讓孩子認同彼此是朋友,是一名可傾訴的對象,不時與孩子進行溝通,不要讓彼此間形成一種代溝。
二、言傳身教。要教人,先律己。作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要做到以身作則。因為孩子處于一種學習階段,潛移默化地會把我們作為他們的學習對象,所以我們必須要以言傳身教的方法,讓孩子日常生活中自然地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行為習慣。
早段時間,更聽街道舉辦的“孝道”方面的宣傳教育,我覺得,將這些結合到孫教授的教育理念上,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相信,我們的下一代將來才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如今的社會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好榜樣,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鍛煉。父母也不要以分數(shù)作為衡量孩子的標準,要鼓勵孩子多動手,多閱讀,多帶孩子見見外面的世界,開闊孩子的視野情操。
第五篇:孫云曉專欄——孩子健康成長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圍
孫云曉專欄——孩子健康成長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圍
燦燦上幼兒園大班,因為平時喜歡吃肉,身體偏胖。于是,媽媽開始了對她的瘦身計劃,禁止她吃肉。但爸爸卻認為媽媽矯枉過正,惹得媽媽很是不滿。
一天吃晚飯時,燦燦趁媽媽不注意抓起一塊肉就往嘴里塞,媽媽揚起筷子敲在她的小手上,燦燦疼得哭了起來?床幌氯サ陌职珠_始對媽媽發(fā)火:“不就一塊肉嗎?至于打孩子嗎?”燦燦也趁機哭著說:“壞媽媽!我要爸爸,不要媽媽!”
看到父女倆這樣的反應,媽媽怒火中燒,拍著桌子跟燦燦爸爸吵了起來。一番爭吵結束之后,接下來就是幾天冷戰(zhàn)。燦燦在這期間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像平時那樣大聲喧鬧了。等夫妻倆重歸于好時,卻發(fā)現(xiàn)燦燦已經(jīng)不像以前那么開心了,變得沉悶、沒精打采。
家庭的情緒氛圍對幼兒個性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和諧、融洽的氛圍有利于孩子學會與人的互助、互愛、合作、諒解等品質(zhì),思維意志和能力也能快速發(fā)展,并且有利于安全感和自覺性的建立。而爭吵、冷漠的氛圍,可能會使孩子心理不健全,對其他人和事表現(xiàn)出冷漠、偏執(zhí)、不合作,難以管教。
如何建立好的家庭情緒氛圍,父母可以參照以下幾點建議:
1.家庭成員之間要建立融洽的關系。孩子是研究父母的專家,充滿愛的夫妻關系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安全,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教人是建立融洽家庭氣氛的基礎。
2.建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雖然每個家庭的經(jīng)濟水平、住房條件不同,但保持居住環(huán)境的整潔、色彩素雅、協(xié)調(diào)卻是每個家庭都能做到的。父母要盡力給孩子
一個舒適、安靜、溫暖的環(huán)境。陳設雜亂、無處下腳的環(huán)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而過于要求一塵不染,不允許孩子弄臟的環(huán)境,也不利于孩子成長。
3.避免因為離異而帶給孩子傷害。家庭結構的變化肯定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影響,所以父母要有良好的家庭觀念和家庭責任感。即使走向離異,父母也要好聚好散,避免劇烈的紛爭,而離異后的父母也要給孩子足夠的愛,避免培養(yǎng)孩子的仇恨心理。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