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臥倒在了布滿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顆曾經那么動人的、真摯的、生氣勃勃的生命之星劃過天際,終極隕落在她愛恨開始的鐵軌上!栋材瓤心崮取返碾娪鞍姹竞茉缫郧氨憧催^了,但總是懷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終渴看讀到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可認真的捧上書本來品讀時,內心卻始終不得安寧。當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站臺第一次相見時,“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當他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她也掉過頭來了,她那雙在濃密的睫毛下下面顯得陰暗了的、閃耀著的灰色眼睛親切而留意地盯著他的臉、似乎是在尋找什么人似的”一見鐘情固然以悲劇結尾,可浪漫的邂逅卻讓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靜的境界中。賽馬場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們的戀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寧的宗教寬容讓安娜感謝又憤怒,安娜與渥倫斯基出國了,又回來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拋棄,而渥倫斯基卻重新踏進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懸而未決的離婚協(xié)議、肝腸寸斷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愛情獨占心理,這一切既讓安娜體會到了八年的無愛婚姻里喪失已久,又讓她平靜的心靈經歷了一場喜怒哀怨的風暴。而我也隨著安娜的故事沉浮時而興奮,時而憂傷,時而掙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獨與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沒有人傾述、沒有人理解時,我終于能稍微明白為什么安娜選擇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擺脫一切。
渥倫斯基愛安娜,而且他的愛并不膚淺,也許剛開始他對安娜的愛戀有著虛榮的成分,但安娜患上產褥熱即將死往時,“他在她患病期間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靈,所以他覺得以前就似乎從來沒有愛過她,現(xiàn)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愛上她的時候,他卻在她眼前顯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為她傾倒,由于“她除了聰明、文雅、美麗之外,她還非常老實…”我也愛安娜,從書中瞥見她的第一眼,我便愛上了這個“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里,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xiàn)出來”的生氣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氣與情人遠走高飛時,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戀上了她,這種迷戀不在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喜歡她、欣賞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為她,讓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質。
可愛的安娜還是自殺了,當看到她在自我折磨中苦度人生時,我甚至希看她早點結束生命。她的死亡始終是一個悲劇,吉蒂獲得了幸福,多麗依舊安穩(wěn)度日,卡列寧照樣平步青云,可只有安娜,由于她選擇了自由,選擇了真誠,選擇了勇敢,最后卻不得不死亡,她違反了貴族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個叛逆者,由于“我只是想活,除了自己,不會傷害任何人,我有權利這樣”。這是她的咎由自取嗎?這是她成為一個所謂的墮落的貴族婦女而理應遭到的報應嗎?安娜在姑母的安排下,嫁給了年長的、迂腐的、虛偽的卡列寧,八年時間里,他壓抑了她一切的熱情和生氣,當我們知道排除了愛情以權力地位為基礎的婚姻是不公道的,分歧人性的,當我們肯定了個人追求自由與幸福的價值,又有何權利指責她的選擇呢?
然而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并非由于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由于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社會下貴族社會里還保持著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假如她是多麗,忠信老實地守著家庭,在懷孕生子,再懷孕生子中耗費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風騷丈夫到處拈花惹草帶來的痛苦,她就會繼續(xù)如困獸般維系無聊的婚姻,假如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蕩荒***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會在賽馬場上失聲而起,而且隨著渥倫斯基離開了家庭,或者假如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yè),她就能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充實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愛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運注定她無法生存。
第二篇: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關于安娜這個形象,自其誕生以來,古今中外,眾說紛紜,不同階層不同世界觀不同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復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后的一面,今天如何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仍具有很深刻的意義。
<一>安娜是一個資質優(yōu)美,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里,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xiàn)都是美艷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間由悠閑恬靜而又顯得那么優(yōu)美端麗突然變?yōu)楹闷、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內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薄巴勗捠且环N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短暫的會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在歡騰的舞會上,吉娣眼睜睜地瞧著渥倫斯基謙卑、馴從地投向安娜,并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奪去了她的愛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敵,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嘆賞她”,安娜“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tài)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一串珍珠的結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松亂的卷發(fā)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吉娣感到安娜是“生活在另一個復雜多端詩意蔥蘢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
安娜的美不僅溢于言表,更富于內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xiàn)了無限的關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yōu)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注定了無盡的悲劇結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感的女性,當她一經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彼且粋正直而不放蕩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于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安娜掙扎在貴族社會虛偽的污泥里,極力想得到超脫,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對象,不是男性生活的點綴品,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她將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摯的愛情里,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而是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為此,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花了大量的筆墨寫安娜體態(tài)和精神的美,不是偶然的。安娜的美,對作品的主題思想和情節(jié)結構以及作品人物,特別是對安娜本人的命運,都是有重要的作用。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便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二>當我們向安娜的美傾予由衷的嘆賞時,我們不能不為其悲劇的結局痛心疾首。如此一個優(yōu)美動人的女性,她的要求不過是真摯的母愛與情愛,這個正當?shù)纳顧嗬,卻被冷酷無情的貴族社會分裂并對立起來,成了一個不可能實現(xiàn)的奢想!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安娜對真摯愛情的追求與上流社會虛偽腐敗的道德觀念之間的不可調和的沖突,是安娜 1
悲劇的主要原因。 這種種沖突首先表現(xiàn)在她與丈夫卡列寧的矛盾斗爭中,屬于彼得堡官僚集團的卡列寧是個殘酷無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所以需要一個家庭,并非出于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安娜一再,卡列寧“不是男子,不是人,他是木偶”,是“一架官僚機器,當他生氣的時候簡直是一架兇狠的機器”!跋氲玫焦γ,想升官,這便是他靈魂中所有的東西!“至于高尚的理想,對文化,對宗教的愛好,這些都不過是為了升官的許多敲門磚罷了”。在安娜心目中,卡列寧是個虛偽的人,安娜說,“他樂于游泳在虛偽里,正象魚在水里游泳一樣。”卡列寧這種冷漠、虛偽、一心想往上爬的思想,他那種令人憎惡的性格,是安娜所不能容忍的,安娜痛切地感到婚后“八年來”,卡列寧摧殘了活在她“體內的一切的東西”。安娜說:“他甚至一次也沒有想過我是一個需要愛情的活的女人!边@一種無愛的家庭,由一開始結合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機,而當“維特式”的熱情的渥倫斯基一出現(xiàn),安娜心中的壓抑已久的感情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她于是再也不能容忍卡列寧式的“虛偽與欺騙”,不顧一切,犧牲一切地與渥倫斯基結合了。
把安娜逼死的當然不止卡列寧一個人,而是整個上流社會。恩格斯分析《人間喜劇》的形象時指出:“在貴婦人的生活里,對丈夫的不忠只不過是維護自己的一種方式,這和她們在婚姻上聽人擺布的方式是完全適應的。”(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安娜的不貞,在上流社會本是不足為奇的。不同的是,她們能“單純地甚至快活地”過雙重甚至多重的“愛情”生活,而感情真誠、嚴肅認真的安娜只能“從悲劇的方面”去看這種生活,感到虛偽,可恥,無法忍受。培脫西慫恿渥倫斯基追求安娜,渥倫斯基的母親也贊許兒子在安娜身上取得的成功,但是當她們看到這并非一場社交界司空見慣的風流韻事,而是認真的愛情時,立刻視為大逆不道。安娜不見容于上流社會,不是由于她的“紅杏出墻”,而是由于她竟敢公開這種愛情,公然對貴族社會虛偽的道德觀念挑戰(zhàn),在這個社會里,偽善的莉蒂亞自詡為“社會的良心”,淫蕩無恥的培脫西們竟是這個社會的“精華的精華”,虛妄無能的卡列寧是整個社會的“支柱”,這樣的社會不可能給予安娜正當?shù)纳钜蟮目隙ㄅc人格尊嚴的承認。安娜悲劇的根源便在這罪惡的社會。
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是悲劇內在因素。
一方面,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終不悔自己選擇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她鄙視那班貴族男女墮落虛偽的生活,在劇院里她向整個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驚人美麗的頭。
另一方面,安娜性格自身便有著不可彌補的局限性,面對社會,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對自由愛情與獨立和要求,她曾對渥倫斯基說:“你要明白,自從我愛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變了。在我只有一件東西,一件東西----那就是你的愛!”“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沒有了。請記住這個吧!”她變成了攀扶在渥倫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渥倫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義,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飛煙滅。她渴望渥倫斯基尊重她的感情,把她當作朋友和知已,而非情婦。但她沒有意識到更不知如何才能爭取到這種平等與恒久的愛情,她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一切都被操縱在渥倫斯基的手里,甚至在每一次口角之后都嚇得渾身發(fā)抖。她內心永無休止的矛盾與痛苦源于她對生活對自己目前處境的迷惘與恐懼,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個平衡的支點,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著一切的沖擊。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渥倫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愛情。
愈是臨近悲劇的結局,安娜的內心矛盾沖突就愈是復雜,深刻,尖銳。她一會兒恨得那么深沉,一會兒又愛得那么熱烈;一會兒她表現(xiàn)得那么堅強勇敢,一會兒又顯得那么軟弱怯懦;一會兒她覺得自己有一千個理由值得驕傲,一會兒又感到自己屈辱卑下;一會兒她期待
得那么殷切,一會兒又失望得那么可憐;一會兒充滿了生的歡樂,一會兒又幻想著死的恐怖--她的內心永遠充滿了驚濤駭浪,她愛得那樣深切,卻又愛得那樣痛苦。她覺得自己釀造了一切罪過,又覺得一切罪過吞筮了她!如此一個豐滿凸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成了作家筆下一種永遠驚人的藝術力量。
安娜的矛盾還在于母愛與情愛之間的取舍抉擇,她一生只愛兩個人--謝遼沙與阿克歷賽,她對杜麗說:“我只愛這兩個人,但是難以兩全,我不能兼而有之,但那卻是我唯一的希望!卞忮虽讉愃够,她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兒子謝遼沙的身上,兒子曾經是她生活的全部意義,她全身心地愛著謝遼沙,甚至連離開他一刻都不行。愛情與母愛乃是一個女子正當?shù)纳顧嗬淇釤o情的社會卻把它們分裂并對立起來,作為陷害安娜的工具,逼她走上悲劇的絕路。
愛情的幻滅是悲劇的直接原因。為了愛情,安娜幾乎犧牲了一切,換來的結局卻是失望與憎恨。安娜企圖通過愛情擺脫“虛偽與欺騙”的上流社會,渥倫斯基卻使她陷入了另一個新的更虛偽更欺騙的處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顯露了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自私與冷酷無情,這個罪惡的社會就是通過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劇的絕境。如果說安娜從前在跟卡列寧的關系上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那么現(xiàn)在,她在與渥倫斯基的關系上卻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她對渥倫斯基估計過高,期望過大。她以為他能帶她逃離“虛偽與欺騙”的社會,可是她不可挽回地錯了,他帶給她的永無止境的痛苦矛盾與恐懼,遠遠超過他帶給她的生之欲望與歡樂。他的愛情消失后,安娜便被逼上了悲劇的絕境,她控訴這一切:“全是虛偽,全是謊話,全是欺騙,全是罪惡!”??
安娜的慘死從多方面揭發(fā)和控訴了沙皇俄國特別是它的上流社會的腐敗和黑暗。作家以令人信服的藝術力量表現(xiàn)了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結局。他把安娜的命運寫成一個悲劇,體現(xiàn)了生活自身的邏輯。安娜的命運,很值得同情,更值得我們認真的思索。她被逼上絕路,是社會的罪過;她的死,更是對黑暗社會的一個反抗,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向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在今天要求婦女解放的時代,這一種悲劇給我們的啟示,更是深遠而恒久的。
第三篇: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絕望的燦爛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初讀《安娜·卡列尼娜》時,我還是個15歲的半大不小的孩子。如今,我已經20歲了,上了大學了,重拾《安娜》,讓我有種似曾相識卻又截然不同的感受。 初讀時,只明白了一件事:女主人公安娜和男主人公渥倫斯基產生了可恥的婚外戀,而且有了孩子,經過一系列情感與理性的糾結,渥倫斯基最終還是拋棄了安娜,安娜痛不欲生臥軌自殺了。那時的我不明白,如此簡單的甚至俗套的故事怎么會在世界文學史上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F(xiàn)在終于有些懂了:安娜,并非(來源好范 文網m.weilaioem.com)我想的那么不堪,她只是在追尋心目中的那份真愛。然而在當時的上流社會,又怎能允許那樣的愛存在呢?
“一部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它的人物是分不出明顯的好與壞的!闭绨材冗@個絕美的女人一樣,一方面,安娜是一個資質優(yōu)美,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里,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她的聰慧、典雅、質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xiàn)都是美艷絕倫的。然而另一方面,她確確實實的出軌了,向所有人宣布她與渥倫斯基的愛情,還產下了一名男嬰——謝廖沙。關于安娜的形象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我僅以我個人所學所感為憑借,談一談我心目中的安娜是怎樣的形象。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安娜著實是個美艷絕倫的女子。 就連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所吸引。她那在瞬間由悠閑恬靜而又顯得那么優(yōu)美端麗突然變?yōu)楹闷、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內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薄巴勗捠且环N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倍虝旱臅,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安娜的情敵吉娣,即使眼睜睜看著她奪走自己的愛情和幸福,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嘆賞她”,安娜“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tài)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一串珍珠的結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松亂的卷發(fā)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奔犯械桨材仁恰吧钤诹硪粋復雜多端詩意蔥蘢的更崇
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
如果你僅僅把安娜看成一個花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安娜不僅外表美麗,她的內在,也著實讓人著迷。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感的女性。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于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彪m然我本人并沒有經歷過愛情,卻也能夠體會到安娜這種對真愛的忠貞不渝。出軌,非但不能說明安娜放蕩,反而證明了她對真愛的決然的追求。然而,安娜生活的年代和社會背景卻不能允許這種追求存在。
19世紀的上流社會,允許你有偷情的風流韻事,卻不能容忍公開的承認愛情。然而,安娜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是坦誠的,當她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渥倫斯基時,她坦誠的向卡列寧承認,自己愛上了別人,并無法再和他生活在一起。安娜對愛情的追求不僅是執(zhí)著的,而且是大膽的,毫無隱瞞的。在現(xiàn)在看來,安娜的做法本無可厚非,但可笑的是,上流社會的那些婦女之所以歧視安娜,不是因為安娜的出軌,而是因為安娜公開地承認愛情。在她們眼中,偷情反而能成為風流韻事的“佳話”,而安娜這種坦誠的行為則被視為令人唾棄的蕩婦行為。甚至連渥倫斯基的母親,開始也是慫恿渥倫斯基去追求安娜的,這樣會讓自己的兒子在上流社會受到更多的關注。然而當她意識到兒子和安娜的感情是真的時,態(tài)度馬上就發(fā)生轉變,她罵安娜是個蕩婦,勾引自己的兒子。這種上流社會的荒謬從某種程度上激發(fā)了安娜不顧一切的反叛精神,而這種反叛精神造成了她悲劇性的命運,也造就了她的經典形象。
安娜的優(yōu)秀和不同反響還在于她自我意識的蘇醒,在于她對愛情、個性的追求。這一方面,安娜有著和資本主義者共通的思想。起初安娜比其他貴族婦女多的只是生機和活力,但她依舊是活在封建枷鎖下的奴隸。和機械死板、毫無生趣的卡列寧維持著毫無感情可言的婚姻,可是這一切隨著渥倫斯基的到來而消失了。安娜開始意識到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边@是安娜在覺醒中鑒定的呼聲。安娜自我意識的覺醒,反映的是時代的進步。是對束縛女性思想的社會觀念和宗法制度的挑戰(zhàn)。
不過即使安娜是走在時代的前沿,她仍舊有著那個時代女子所共有的性格特征。她對于愛情大膽坦誠,這并不意味著她內心沒有愧疚。相反,對于她的丈夫卡列寧,她始終都背負著沉重的負罪感。在憤然離家出走的過程中,安娜也在不斷的懺悔。她
在病危的時候,唯一的心愿不是:“渥倫斯基,我愛你!倍窍蚩袑帒曰冢骸梆埶∥,完全饒恕我,我壞透了!痹谒R死的那一刻,她還在懺悔著:“上帝呀,請饒恕我的一切吧!倍,每當她想到自己的兒子謝遼沙是,負罪感更是由之而來。在享受愛情甜蜜的同時也備受懺悔的折磨。
安娜縱有千般好,但人無完人,她在性格上也存在著缺陷,或者說女人天生的通病。那就是缺乏安全感。她對渥倫斯基付出了全部的愛情,而所要求的回報也是巨大的。她不斷地要求渥倫斯基要像自己愛他一樣愛她。她對渥倫斯基的愛可以說是強悍的、專橫的、毫無自由可言的。只要渥倫斯基出去和朋友吃飯而回去晚了,安娜都會顯得不高興。安娜的愛已經專橫到病態(tài)的地步。這讓渥倫斯基受不了,最終的決定是離開安娜。而安娜也在懺悔和懊惱中自殺,給渥倫斯基以最后的報復。
無疑安娜的命運是讓人同情的,倒底是什么造成了這幕悲劇呢?愛情的幻滅是直接原因。為了愛情,安娜幾乎犧牲了一切,換來的結局卻是失望與憎恨。安娜企圖通過愛情擺脫“虛偽與欺騙”的上流社會,渥倫斯基卻使她陷入了另一個新的更虛偽更欺騙的處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顯露了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自私與冷酷無情,這個罪惡的社會就是通過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劇的絕境。如果說安娜從前在跟卡列寧的關系上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那么現(xiàn)在,她在與渥倫斯基的關系上卻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她對渥倫斯基估計過高,期望過大。她以為他能帶她逃離“虛偽與欺騙”的社會,可是她不可挽回地錯了,他帶給她的永無止境的痛苦矛盾與恐懼,遠遠超過他帶給她的生之欲望與歡樂。他的愛情消失后,安娜便被逼上了悲劇的絕境,她控訴這一切:“全是虛偽,全是謊話,全是欺騙,全是罪惡!”
安娜的慘死從多方面揭發(fā)和控訴了沙皇俄國特別是它的上流社會的腐敗和黑暗。作家以令人信服的藝術力量表現(xiàn)了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結局。他把安娜的命運寫成一個悲劇,體現(xiàn)了生活自身的邏輯。安娜的命運,很值得同情,更值得我們認真的思索。她被逼上絕路,是社會的罪過;她的死,更是對黑暗社會的一個反抗,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向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綜上所述,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復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后的一面,這也正是《安娜·卡列尼娜》的重大成功之一。另外,托爾斯泰并沒有簡單地寫一個男女私通的故事,而是通過這個故事揭示了俄國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并由此來鞭撻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寫了個人感情需要與社會道德之間的
沖突。《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藝術價值,是使其在世界文學之林屹立不倒的最重要因素。
第四篇:安娜卡列尼娜 讀后感法學121 焦婷 12141201*117
安娜卡列尼娜
在世界文學的巍巍群山中,堪與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這幾座高峰比肩而立的俄國作家當首推列夫·托爾斯泰。托爾斯泰是一位有思想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博學的藝術大師。在俄國文學當中,他是創(chuàng)作時間最長,作品數(shù)量最多,影響也最為深遠悠長,地位也最崇高的作家。他的作品展現(xiàn)的社會畫面之廣闊,蘊含的思想之豐饒,融會的藝術、語言、哲學、歷史、民俗乃至自然科學等各種知識之廣博,常常令人望洋興嘆!栋材取た心崮取肥撬囊徊考让啦粍偈斩植┐缶畹木拗。
書中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一個外表美麗、情感真摯、內心世界豐富、充滿活力的年輕女人。她由家長做主嫁給了比她大許多歲的彼得堡官僚卡列寧為妻,多年來安于賢妻良母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與風流倜儻的年輕軍官渥倫斯基 相遇并墜人情網并因此懷孕。安娜·卡列尼娜對此事雖切齒痛悔,并且大病一場,但最終離家出走,投入了渥倫斯基 的懷抱。她所面對的是整個上流社會的敵意,她奮然反抗,最終與渥倫斯基 的感情出現(xiàn)裂痕。最后,她走上自殺身亡的道路。作者原想要通過這部作品表達女人應該在家做賢妻良母的觀點,但是安娜的遭遇卻實際上遠遠超越了這個主題,而提出了帶有深刻人性意義的婦女解放的問題。對于安娜命運的解釋,作家的構思原本局限于一種宗教的宿命論,然而作品的客觀意義卻大大超越了作家本人的意愿,變成了對那個不公平的社會的強有力的控訴。
100多年來,《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斷地得到人們的肯定與高度推崇,它的成就和影響無疑是空前的。它把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推向了最高峰,樹起了一面高聳入云的豐碑。另一方面,人們又把《安娜·卡列尼娜》當做俄國19世紀現(xiàn)實的教科書。正是通過它,許多人了解到了俄國19世紀70年代的社會現(xiàn)實。俄國后來的民主主義革命者對社會的攻擊便是從這里開始的。俄國革命的領導人列寧曾反復閱讀過《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皺了。他說:“托爾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這么多重大的問題,能達到這樣大的藝術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了一個第一流的位子!
100多年來各國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臺、銀幕、熒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動著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讀者,這正說明安娜形象的藝術生命力是不朽的。
第五篇:《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于是她畫了個十字,這種熟悉的畫十字的姿勢在她心中喚起了一系列少女時代和童年時代的回憶,籠罩著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轉瞬間生命以它過去的全部輝煌的歡樂呈現(xiàn)在她面前…”<br/><br/>安娜臥倒在了布滿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顆曾經那么動人的、真摯的、生氣勃勃的生命之星劃過天際,最終隕落在她愛恨開始的鐵軌上!栋材取た心崮取返碾娪鞍姹竞茉缫郧氨憧催^了,但總是懷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終渴望讀到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可當真的捧上書本來品讀時,內心卻始終不得安寧。當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站臺第一次相見時,“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當他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她也掉過頭來了,她那雙在濃密的睫毛下下面顯得陰暗了的、閃耀著的灰色眼睛親切而注意地盯著他的臉、好像是在尋找什么人似的”一見鐘情雖然以悲劇結尾,可浪漫的邂逅卻讓我沉浸在美妙的、沉靜的境界中。賽馬場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們的戀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寧的宗教寬容讓安娜感謝又憤怒,安娜與渥倫斯基出國了,又回來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拋棄,而渥倫斯基卻重新踏入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懸而未決的離婚協(xié)議、肝腸寸斷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愛情獨占心理,這一切既讓安娜體會到了八年的無愛婚姻里喪失已久的激情,又讓她平靜的心靈經歷了一場喜怒哀怨的風暴。而我也隨著安娜的故事沉浮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掙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獨與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沒有人傾述、沒有人理解時,我終于能稍微明白為什么安娜選擇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擺脫一切。<br/><br/>渥倫斯基愛安娜,而且他的愛并不膚淺,也許剛開始他對安娜的愛戀有著虛榮的成分,但安娜患上產褥熱即將死去時,“他在她患病期間真正認識了她,了解了她的心靈,所以他覺得以前就好像從來沒有愛過她,現(xiàn)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愛上她的時候,他卻在她面前顯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為她傾倒,因為“她除了聰明、文雅、美麗之外,她還非常誠實…”我也愛安娜,從書中瞥見她的第一眼,我便愛上了這個“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里,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xiàn)出來”的生氣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氣與情人遠走高飛時,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戀上了她,這種迷戀不在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喜歡她、欣賞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為她,讓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質。<br/><br/>可愛的安娜還是自殺了,當看到她在自我折磨中苦度人生時,我甚至希望她早點結束生命。她的死亡始終是一個悲劇,吉蒂獲得了幸福,多麗依舊安穩(wěn)度日,卡列寧照樣平步青云,可只有安娜,因為她選擇了自由,選擇了真誠,選擇了勇敢,最后卻不得不死亡,她違反了貴族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個叛逆者,因為“我只是想活,除了自己,不會傷害任何人,我有權利這樣”。這是她的咎由自取嗎?這是她成為一個所謂的墮落的貴族婦女而理應遭到的報應嗎?安娜在姑母的安排下,嫁給了年長的、迂腐的、虛偽的卡列寧,八年時間里,他壓抑了她一切的熱情和生氣,當我們知道排除了愛情以權力地位為基礎的婚姻是不合理的,不合人性的,當我們肯定了個人追求自由與幸福的價值,又有何權利指責她的選擇呢?<br/><br/>然而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并非因為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因為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社會下貴族社會里還保持著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如果她是多麗,忠信老實地守著家庭,在懷孕生子,再懷孕生子中耗費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風流丈夫到處拈花惹草帶來的痛苦,她就會繼續(xù)如困獸般維系無聊的婚姻,如果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蕩荒淫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會在賽馬場上失聲而起,而且隨著渥倫斯基離開了家庭,或者如果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yè),她就能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充實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愛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運注定她無法生存。<br/><br/>這讓我難過,但難過中又帶著快意。因為安娜一生美麗,她的一生都保守了這種美麗。雖然流言蜚語踐踏了她的人格,死亡奪取了她的生命,卻沒有任何力量改變了安娜內心的持守。
本網向您推薦更多范文: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