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琴戀》讀后感
壁爐里熊熊烈火燒得正旺。窗外冰涼清冷的微風蕩漾在初春的校園里,殘雪只剩下冰塊狀,這里那里地分布著,和煦的陽光帶回了搖晃的野雁,到處漫步覓食。我蜷縮在星巴克角落的沙發(fā)里,融在1980年代的美國鄉(xiāng)村歌曲與濃郁的咖啡香氣中。一切都很不一樣了。
一陣風吹來,大門外走進一家人,走在最前頭的是個小女孩,那微卷的褐發(fā)、大大的眼睛、圓胖矮小的身軀,好像她。
她像這個小女孩這么大的時候就在鋼琴前埋頭苦干了。我像她這么大的時候在做什么?我努力地回想。片段的記憶里,在家門外吃沙喝土、騎馬打仗;父親的疼愛、母親的懷抱,到處都是安全堡壘。
為了找資料,我又去了趟圖書館,那個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鋼琴之屋”已不復(fù)見,只剩下一片草丘和幾棵大樹。我在圖書館里,耳朵聽著她各時期的錄音,眼睛看著一張張她幼時、少年、成年的照片和剪報。數(shù)十年的人生,壓縮成連串聲影。我思潮起伏,有些透不過氣來。
一切都真實得如昨日之事,卻已久遠。那晃蕩著雙腳彈琴、有著甜美臉龐的小女孩如今已80歲。人生中所有好的,不好的,快樂的,不快樂的都已過去。歲月悠悠,無情卻公正。輝煌人生或失意人生都會過去;成功得早或成功得晚,也會過去。想必她很早就悟了這點。
她~露絲.史蘭倩絲卡,1925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國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父親約瑟夫.史蘭倩絲基是美籍波蘭裔小提琴家,母親桃樂絲.戈德凱恩德的父母是來自波蘭的猶太后裔。史蘭倩絲卡的父親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火傷及手腕,無法成為世界級小提琴演奏家,便計劃由他的第一個孩子來完成他個人在音樂上的偉大目標。史蘭倩絲卡就是這個不幸的孩子。
她3歲半便開始接受父親每日九小時的嚴苛訓(xùn)練。4歲演奏第一場鋼琴獨奏會,5歲全家為了她的音樂教育移居德國。因為父親嚴厲的督導(dǎo)與歐美兩地眾多名師的教導(dǎo),她于6歲在柏林,7歲在巴黎,8歲在紐約成為一顆閃亮的新星。各地的邀約讓她的年薪高過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金錢使父親的偉大理想變了調(diào),在他錯誤的引導(dǎo)下,史蘭倩絲卡面臨青少年時期痛苦的自我迷失。15歲時與父親決裂,自舞臺上消失,更于19歲離家出走,與喬治.伯恩結(jié)婚;這段婚姻于1955年結(jié)束。
自15歲起,經(jīng)過十年演奏生涯的中斷與自我價值的探索,她慢慢地明白,音樂乃是她個人生命的延伸,與人有心靈交流的演奏是其生命存在的價值。1953年,28歲的她,在歷經(jīng)艱辛后終于尋回自我,獨立而勇敢地站起來,再度成為世界級的鋼琴演奏家。
1964年,由于繁忙的演出造成健康嚴重的耗損,她接受了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音樂系的聘請,任駐校藝術(shù)家,開始了演奏與教學并重的生活。三年后與該校政治系教授詹姆斯.克爾博士結(jié)婚,這是她幸福美滿的第二度婚姻。30多年來,她精湛的鋼琴演奏與完美的教學理念為她帶來無數(shù)獎項。xx年,克爾博士去世一周年,史蘭倩絲卡由南伊利諾伊大學移居紐約,受邀至曼尼斯音樂學院演奏,應(yīng)聘為朱利安音樂學院及曼哈頓音樂學院鋼琴講座,并于xx年10月至臺灣東吳大學任客座教授一年。
雖然汲汲營營的父親曾為她打下良好的鋼琴演奏基礎(chǔ),但是揠苗助長式的教育,卻讓她失去了珍貴的童年(更多請關(guān)注:m.weilaioem.com),失去了可以揮霍玩耍的權(quán)利,最后甚至失去甜蜜的親情。她曾感慨,若再晚十年出道,成就也依然可以閃耀。其間中斷的十年,她了悟自然運行有其一定的規(guī)律。艱苦的摸索帶進了藝術(shù)的深刻;她,終于順著人生的軌道走出自己的路,頓悟了藝術(shù)家的天職,那是物換星移下永存的真理,也是支撐她繼續(xù)人生的最大力量。
她,兢兢業(yè)業(yè),只愿對她的所愛忠誠,并與人分享她的音樂,除此,世間無所留戀。
1957年,史蘭倩絲卡完成這本原名《閉鎖的童年》的早期自傳,當然曾在美國造成極大轟動。因為這是第一本誠實講述天才兒童背后真相的書。今天看這本書,除了在孩童教育和人生真諦上給予我們許多啟示,促使我們省思外,尤其重要的是它的歷史價值。因為書中記載了史蘭倩絲卡在1929年至1939年間與當時最具代表性的鋼琴家,如施納貝爾、科爾托、巴克豪斯等人學習的經(jīng)過,也詳述了她與作曲家兼鋼琴家拉赫曼尼諾夫之間的親密交流與學習。此外,西方音樂史上著名的音樂學者,如伊莎貝爾.文格諾娃、娜迪婭.布朗熱、喬治.當?shù)侣,作曲家喬治.埃?nèi)斯庫等也都曾是她學習的對象。她以真誠的筆觸仔細地敘述向這些大師們學習的經(jīng)過,以及他們個人的特質(zhì)和音樂觀。通過她的經(jīng)歷,我們也一同經(jīng)歷了那個時代的人、事、物,對20世紀初西方的音樂狀況有了具體的了解,也對“后浪漫”鋼琴演奏藝術(shù)有了清楚的體會。史蘭倩絲卡是20世紀西方音樂史的見證人。隨著她的封琴,那個時代已真正地走向結(jié)束。
史蘭倩絲卡的一生與鋼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因此《閉鎖的童年》中譯本便以《琴緣一生》命名。誠如她在書中所說:“我將以一個獨立的個體重新出發(fā),無論將遭遇什么,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將經(jīng)歷任何悲傷和失落,我知道,鋼琴將永遠在那里,只要我與它在一起,我的未來必掌握在我的雙手中!”但愿我們從她的人生得到啟示,珍惜手中的每一天,忠誠以待,因為舍或不舍,它,都在消逝中!
第二篇:《漢堡戀》讀后感
前些日子,周宏溟先生送來小說稿《漢堡戀》之一、二、三,即長篇小說《漢堡的碰撞》《海嘯情仇記》和《跨國情戀》,要我看看。周宏溟先生伏案一生,出版了不少社科方面的著譯作,最近二十多年,致力于語文工具書的編纂,出版了多部辭典,其中三部已遠銷海外。他已是耄耋之年,從未寫過小說,竟然一下子寫了三部小說。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和興趣。我抽空看了前兩部,對作者思維的敏捷,想象的豐富和語言的熟練,有著深刻的印象。
生活是文學生長的土壤,作者生活在上海,有三個子女及其后代在德國漢堡有著家庭或企業(yè),其第四代已在漢堡誕生。對上海和漢堡生活的真切體驗是作者進行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作者筆下的故事都是一端在漢堡,而另一端在上海的。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甚至命運,往往植根于上海。作者依仗自己對上海在漢堡留學的一些青年的心理狀態(tài)的了解,將他們的面相和情態(tài),化為藝術(shù)構(gòu)思和藝術(shù)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小說故事性強,很有可讀性!拔乃瓶瓷讲幌财健保≌f情節(jié)發(fā)展,波瀾起伏,回環(huán)曲折,引人入勝!逗[情仇記》和《漢堡的碰撞》中主人公的命運都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語言流暢精煉、生動形象,作者還善于用比喻來使文采絢麗,使人物形象生動。
總之,一位從不寫小說的耄耋老人,一下子寫出了三部題材新穎、很有可讀性的愛情小說,這是一件可喜的新鮮事。我為此鼓掌,并愿向讀者們介紹此書。
第三篇:未來不迎過往不戀讀后感
未來不迎過往不戀讀后感
《未來不迎,過往不戀》這是80后的作者蘇辛寫的。我只看了書名,就決定放下手里的東西,把它讀完。讀完之后,我就想,一定想法讓女兒也看看,雖然女兒看書、選書都有自己的觀點,不一定聽我擺布。
蘇辛這部書算是自傳吧,寫的都是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很真實,沒有華麗的裝飾。我看完后,進一步理解現(xiàn)代年輕人的思維以及成長過程的困惑,欣賞她有活在當下的那種心態(tài)。
希望女兒看這部書,是因為她比女兒大不了幾歲。她所經(jīng)歷的一切,女兒也即將經(jīng)歷,一看就懂,如果看了,會從她身上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會從側(cè)面了解現(xiàn)在社會,怎么樣去適應(yīng)新的工作,怎么樣開始新的生活。還有很多,只要她看了別人的經(jīng)歷,自己將來遇見棘手的事情時就會有些心理準備…
也許,女兒自己已經(jīng)悟出很多道理,雖然她還很單純。但我還是想讓她知道,大部分人也都是從朦朦朧朧中長大的,對未來都是有夢想、又有恐懼的,長大都是需要過程的,不能過急…
細細讀這本書,你也會體會到孩子是多么需要家長的鼓勵和肯定,多么需要那“一米陽光”,如果我早看過這樣的書,早知道這樣的道理,我想會做更好的家長…
《未來不迎,過往不戀》,不僅可以告訴將走向社會的孩子們應(yīng)該怎么樣面對社會,也告訴了任何人應(yīng)該怎么樣面對生活。只要你把書看進去,你就會有所領(lǐng)悟…
第四篇:我戀你
我戀你,雨
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jié)的雨我都喜歡。在我的心中,它永遠是那么美。
春雨綿綿
春雨瀟瀟地下著,每一棵樹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fā)的葉子,簡直是起伏著一層綠茵茵的波浪,雨水順著樹尖滴下來,變成一串串水靈靈的音符。水珠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嬌媚。小草偷偷地從土中鉆出,發(fā)出一種它自己在獨有的季節(jié)里發(fā)出聲音。春雨瀟瀟地下著,它煥醒了大地,帶走了寒冷,撫慰著嚴冬過后的創(chuàng)傷。
春雨,驅(qū)走嚴寒,帶來生機。
夏雨隆隆
夏天的雨,又有另一番風景。夏天的雨熱烈而又粗曠,幾片烏云聚集在天上,沒有一點大雨的征兆,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由雨點到雨柱,到雨簾。雨水打在屋頂上濺起水花,形成一張美麗的雨網(wǎng),雨中傳來的溫暖的氣息,仿佛告訴我們夏天的到來。經(jīng)過幾場夏天的透雨的澆灌,百花怒放、小草成長、蛙聲隨起、蟬聲鳴叫,奏起了美妙的樂章。
夏雨,滋潤萬物,孕育希望。
秋雨凄凄
秋天的雨,似乎顯得凄清而又沉思。山野上渡上了一層金黃,成熟的莊稼等待著收割,他們不愿離開他們的母親。雨也通人性,它悄悄地來了。是那樣的靜謐,似乎在訴說自己的不舍。雨滴在房檐下,打在窗戶上,陪伴你渡過寂靜的秋天。一場秋雨過后,莊稼更加成熟,大地將變得凈美、開闊。
秋雨,飽含深情,帶來收獲。
冬雪皚皚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場大雪過后,好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看遠處的群山已換上了新的外套,來迎接一個新的季節(jié),樹杈、屋頂、小路到處都落滿了雪花,帶來了新的氣息,皚皚的白雪給我們帶來美麗的冬天,給了我們?nèi)松膯⒌稀?/p>
冬雪,潔凈世界,凈化靈魂。
我戀你,四季的雨!
第五篇:《啞了的三角琴》讀后感
《啞了的三角琴》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我”,孩子聽父親講述一只三角琴的來由而起,那是發(fā)生在俄羅斯遙遠的西伯利亞流放地的故事:作者的父母到那里采集流放囚徒的歌謠時,遇到了一個年輕的農(nóng)民焦狄拉夫,他因心愛的姑娘被有錢的商人奪去,犯了殺人罪而被判了終身監(jiān)禁,從此他咸口閉言,順從怯弱。
當他聽說音樂家夫婦要聽他唱歌,臉上無望而暗淡神色立刻劃過了一線希望的光亮------他要求得到一只三角琴來給自己伴奏。他得到了三天的時間來準備。三天,在漫長的終身監(jiān)禁生活中是多么短暫,但這三天,一定是他生命的高亢樂章:三角琴給他了孤寂的心靈共鳴和釋放,音樂給了他干枯的生命蘸潤和希望。當三天的期限到來后,他給采集者夫婦彈唱出了西伯利亞流放者那沉重,悲愴的歌曲,原本破舊的三角琴發(fā)出了那么美麗,和諧的聲音,無言的囚徒唱出了那么悠遠,廣闊的曲調(diào)。從黑暗沉悶的監(jiān)獄里沖霄而出,是多么震撼啊。就是這樣一個囚徒,當他的三角琴要被拿去時,他先是乞求,后是憤怒,最后是“異常凄慘”的哭泣:“哭聲里包含著他那整個凄涼寂寞的生存的悲哀。這只舊的三角琴的失去,使他回憶起他一生中所失去的一切東西──愛情、自由、音樂、幸福以及萬事萬物。他的哭聲里泄露了他無限的悔恨和一個永不能實現(xiàn)的新生的欲望。好像一個人被拋在荒島上面,過了一些年頭,已經(jīng)忘記了過去的一切,忽然有一只船駛到這個荒島來給了他一線的希望,卻又不顧他而駛?cè)チ,留下他孤零零地過那種永無終結(jié)、永無希望的寂寞生活。”
讀到這里,我似乎可以看到那幅如同宗教受難畫一樣的畫面:身材瘦高細弱,栗發(fā)黑眼,帶著沉重腳鐐的,卻有一雙欣長手指的年輕囚徒,淚流滿面地抱著三角琴做吻別。黑暗潮濕的牢房里只有一線秋日陽光照在他身上,就象擁有三角琴短短三天帶給他的光明,快樂和瞬間的希望。我的心被猛然震動,悲悵,傷感,淚流滿面。音樂于無望的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是多么悲愴的結(jié)局。我不懂悲劇的力量,但那人性深處的共鳴,使我理解了這篇悲美的樂章。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