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17歲讀后感(一)
楊云峰,一個有些孤獨的高中生,在老師家長以及大部分同學眼里,他都不是個好學生。成績差,不思進取,多次留級,還是靠關(guān)系入的學。
我想,他是自卑的吧。大哥二哥還有小弟,無一不是厲害的人物,成績優(yōu)異,能力超強,人緣極好,和他們比起來,自己簡直就是個一無是處的主。而且,就連父母都不怎么喜歡他,嫌他給自己丟臉,經(jīng)常教訓他,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命中和他爸爸犯沖。他會因為別人叫他“小白臉”、“大姑娘”而感到不舒服不自在,還有些羞憤。他經(jīng)常都是獨來獨往,幾乎很少與人交往。
我想,他更是寂寞的吧。獨行俠,卻同樣是需要朋友的。他會打空電話,就像在對自己的老朋友聊天般,他會弄幾個空信封,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還偷偷摸摸,仿佛是在和自己的密友書信來往,他做的這些無非是因為他內(nèi)心的空虛,急需朋友。而他,終于有了朋友——魏伯飏。他們是真心的好朋友,可惜或許是傳言,或許是有那么點真實,他們的關(guān)系被傳為同性戀,而他又確實不怎么喜歡女生,如此,這段友情就此熄滅,他的寂寞也只會更加深。
楊云峰的寂寞有自己的因素,也有家人的因素。他的家人似乎不明白,不是只有讀好書才是唯一的出路,所謂的面子也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對于他,我同情,卻僅僅是同情,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話實在是有理。
寂寞的17歲讀后感(二)
看的出來作者是一位極細膩的人,對內(nèi)心的描寫和刻畫非常傳神。文集中,有一些作品用了大量的內(nèi)心獨白和感受也許是因為歷史年代或是人物背景的原因,我讀起來很費勁,沒有任何感受!督鸫竽棠獭、《玉卿嫂》等在故事上有些懸疑和曲折。也許是個人喜好的原因吧,我更多的注重情節(jié)和語言的生動。
這些作品中,我最喜歡的當屬《寂寞的十七歲》,把一個少年的寂寞描寫的如此傳神。()父母的失望、同學的排擠、弟弟的輕視、就連最好的朋友也因流言而遠離他。那種寂寞描寫的讓人也跟著心痛。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更是帶來了強烈的共鳴感。突然想到NEDP的那句話: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自己也是個成績不好的人,所以讀起來很能體會主人公的感受。因為寂寞,一個人自己和自己講話,被人當做神經(jīng)病。因為寂寞,打假電話,其實是內(nèi)心的一種渴望,希望有人關(guān)注。
第二輯的《紐約客》講的都是和出國的一些留學生有關(guān)?雌饋砟菚r候出國的留學生生活都很不錯的,比那些歸國的要過的多,因為歸國的那匹人趕上了“文革”。一方面驚嘆一個常常生活在海外和臺灣的人,能夠那么清楚的知道文革期間所發(fā)生的那些滅絕人性的事。另一方面,也感嘆作者生活閱歷的豐富,以及獨特的內(nèi)心感悟。
最后作者寫了自己的一些經(jīng)歷,有些故事都是身邊發(fā)生的,有些技巧都是自己大量閱讀所學到的。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