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學201*學年度第一學期語文學科總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同時,小學語文更是一門人文學科。小學語文對學生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產生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心靈和情感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為此,作為一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么做呢?通過理論學習和教育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才能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積極參加培訓的同時,還注意學習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文章,努力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樹立嶄新的教學觀。
(一)、由課程的傳遞和執(zhí)行者向課程的創(chuàng)造與開發(fā)者轉變。
努力適應新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制”走向“教師開發(fā)”,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主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共同參與課程開發(fā),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xù)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使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使課程變成一種動態(tài)的、生長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完整文化,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二)、由教學中的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
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奇妙而充滿幻想的世界,兒童有著他們自己獨有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視角是與我們成人不同的。一年級兒童此方面特點更為突出,因此,每次設計教學,我總是真心地從兒童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氛圍,為學生能夠入情入境作好鋪墊。努力在教學中做到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民主、平等、寬容的氣氛,創(chuàng)設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真誠真心的氣氛,使教學成為教與學的交往、互動;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人人參與,平等對話,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的過程。
(三)、由教學重結論向重過程與結論相結合轉變。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和矛盾的過程,是展示學生發(fā)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chuàng)新成果的過程。為此,在教學中我努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為目標,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有靈魂的學科認知結構的過程,成為學生探索新知經歷和獲得新知體驗的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生長、學會發(fā)展、學會創(chuàng)造的過程。
(四)、由教學過程關注學科向關注人轉變。
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學科教學要服從、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為此,在教學中,我努力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努力在教學中實現(xiàn)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二、樹立了新型的學生觀。
(一)、學生是發(fā)展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發(fā)展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相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埽翘幱诎l(fā)展過程中的人。
(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和成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有的教師認為一年級小學生什么也不懂,這樣認為是錯誤的,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賴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學習的主體,是責權主體。
為此,在教學中,我真誠地對待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努力展現(xiàn)教學過程的魅力,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努力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展現(xiàn)個人魅力。我以新型的教學觀與學生觀為指導,努力完善教學活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
1、注重自身文學修養(yǎng),樹立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愛”語文。
要想叫學生喜歡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是語文的愛好者,并有著較為扎實的語文功底和寬厚的文化積淀,只有這樣,才可能“厚積而薄發(fā)”,才可能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為此,我特別注重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努力以美的教學語言去感染學生,注重平時和學生交談時的語言美。和學生談話間,我經常會興致勃勃地說:“我送你一句話!”“我想起一句詩!”學生顯然對這些名言、古詩是非常感興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們也逐漸開始積累名句,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語文大世界。
2、用語文學科的自身魅力,吸引學生“品”語文。
語文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傳承社會文化的載體,是與人的生命共存的。“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語文中有無窮的魅力等著我們去挖掘。
(1)、緊抓課本中的佳作美文,讓學生反復誦讀
課本中很多課文,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優(yōu)美的詞串,美麗的大海,神奇的“神州號”……無不充滿著迷人的美。我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個真、善、美要素和亮點,激發(fā)學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賞,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靈得到凈化與提升。
(2)、擴展課本外的名家名篇,讓學生廣泛閱讀
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精而選之,具有典型性。怎樣使學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課外閱讀的具體要求。針對這一點,我廣泛發(fā)掘班級學習陣地,讓學生廣泛閱讀。《唐詩三百首》、《童話》是小學生必讀之物,讀,增加了積累,鞏固了拼音,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3、用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誘導學生“懂”語文
教學是一種藝術。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努力賦予語文教學技能方法以藝術的美,讓學生快樂、喜悅、迷醉。
(1)、媒體激趣,讓學生在情境中“樂”語文
兒童的思維一般傾向于形象思維,對形象的偏愛是兒童的天性。怎樣為學生創(chuàng)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呢?在課堂上,我注重運用投影、錄像、音響、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使原本單一的教學手段變得多樣、生動,使課堂由“黑白、平面”變得“彩色、立體”,使課堂成五光十色、富有張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場,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樂”語文。
(2)、小組探究,讓學生在研討中“析”語文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我在班中組織了四人為一組的學習小組,每一組都有小組長,大家各有分工。課堂上,我首先將學習材料轉換成問題情境,接著小組內按自學、發(fā)言、討論、小結、互評的程序展開學習活動,然后大組交流學習情況和結果,進行適時的點拔和指導,最后就產生結論。這樣的形式,使學生在一種充分平等的活動中探究、啟智,使學習活動變得自由輕松,交往情境變得融洽互助,信息傳導多向暢通。
(3)、走向社會,使學生在實踐中“用”語文
兒童的學習,大多必須以其生活體驗為基礎,因而應該強調在自然中學習,在社會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我們應該把學生從封閉的學校小課堂走向開放的社會大課堂。
我把學生帶到圖書館,讓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我把學生帶到校外去參觀、訪問,讓孩子們去追尋歷史的遺痕,去捕捉時代的變遷,去領略家鄉(xiāng)的騰飛……同學們感受深刻,一篇篇作文寫來得心應手,水到渠成。我還常常向學生布置實踐型的作業(yè),如:給爸爸講一個成語故事、給媽媽寫一封信、組織一次家庭成語接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諺語……讓學生在生活中用語文,積累語文。
總之,語文教學的本位就是重積累、重感悟、重讀書,我努力把握住這一點,讓每一堂語文課都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真正地愛語文,讓學生真正地懂語文,讓語文課成煥發(fā)生命活力,成為學生的樂園。
第二篇:201*學年度第一學期二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就明確了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發(fā)展是“學生主體”的核心,所以,而以“學生為本”又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在改革環(huán)境的大潮中,我們更新了觀念,轉變了角色,積極組織教學,參與各種培訓,注重學習,使得自己盡可能地樹立大語文觀、主體教學觀。
首先,我們樹立了科學價值觀,關注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部和諧發(fā)展。同時,和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實踐活動中內化和建構學生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并體會到學的快樂。
其次,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人格,要讓兒童成為兒童,不要讓其成為“小大人”,我們要去欣賞他們,呵護他們,寬容他們,理解他們,相信學生的缺點其實就是一個營養(yǎng)不足的優(yōu)點,我們還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對話,協(xié)調、讓學生做一個教師式學生,讓教師做一個學生式的教師。
再次,本學期我們還樹立了正確的教學觀,學習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教學的歸宿,研究學生的學習,才能真正地走向一條回家的路,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學生自己去完成,去實現(xiàn)。教學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過程,更是學生主體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
再次,我們還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教學的質量不是反映在教師的水平上,而是在學生的發(fā)展上。教學質量要落實到學生主體身上,構建以學生主體發(fā)展為主要指標的質量評價體系。
另外,學生的有個性差異,能力也有差異,作為低年級的課改教師沒有更好地創(chuàng)造性地布置有彈性的,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作業(yè),沒有充分做到為因人而異,在這點還得落到實處,更加充分地尊重學生個體發(fā)展。
總之,語文教學重積累,重感悟,我們努力把握這一點,克服個性差異沒有落到實處之不足,讓每節(jié)語文課都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愛語文,讓語文課成為煥發(fā)學生的生命力,成為學生的樂園,讓學生所學知識也能在第一時間——課堂上得以運用;在課后多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充分地發(fā)現(xiàn)自我,豐富學習方法,從而獲得了豐富的內心體驗。
第三篇:201*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同時,小學語文更是一門人文學科。小學語文對學生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產生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心靈和情感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為此,作為一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么做呢?通過理論學習和教育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才能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積極參加培訓的同時,還注意學習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文章,努力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樹立嶄新的教學觀。
努力適應新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制”走向“教師開發(fā)”,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主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共同參與課程開發(fā),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xù)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使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使課程變成一種動態(tài)的、生長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完整文化,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二、樹立了新型的學生觀。
(一)、學生是發(fā)展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發(fā)展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相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
(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和成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有的教師認為一年級小學生什么也不懂,這樣認為是錯誤的,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賴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為此,在教學中,我真誠地對待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努力展現(xiàn)教學過程的魅力,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努力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展現(xiàn)個人魅力。我以新型的教學觀與學生觀為指導,努力完善教學活動。
總之,語文教學的本位就是重積累、重感悟、重讀書,我努力把握住這一點,讓每一堂語文課都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真正地愛語文,讓學生真正地懂語文,讓語文課成煥發(fā)生命活力,成為學生的樂園。
第四篇:201*—201*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語文學科教學計劃
201*—201*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語文學科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1、本冊教科書共6個單元30課,其中精讀課文18課,略讀課文(標*號)12課。第一單元家庭親情,第二單元學習生活,第三單元自然美景,第四單元人生體驗,第五單元科學世界。第六單元幻想世界。從文體上看,這六個單元都可歸入記敘性文體一類。另外還有《名著導讀》《寫好硬筆行楷字》等兩個附錄。
2、寫作分整篇寫作、片段寫作和課外練筆。整篇寫作安排了六次,片段寫作結合課后“思考與練習”每單元安排一兩次,課外練筆要求學生形成習慣。
3、綜合性學習安排3次,內容涉及學習查閱資料、調查社會用字、探究現(xiàn)代科技給人類帶來了什么等。
4、寫字集中安排了2次,內容涉及復習正楷字,初步了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筆畫組合柜律,分散的寫字練習結合課后“思考與練習”,每單元安排一兩次。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一二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從學生的升學考試情況來看,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yǎng)很不樂觀。學生語文優(yōu)秀率為0,且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因此本期語文教學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但即使如此,我仍將堅持按照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認真工作,著眼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為國家培養(yǎng)有用的人才。
三、教學目標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七年級(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并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完成木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5、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章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7、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學重點
1、能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解文本的主旨。
2、培養(yǎng)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3、會探究一些課文中的問題,會合作學習。
4、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五、教學難點
1、能夠就某一角度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簡單的看法。
2、掌握一定的背誦技巧,如記關鍵詞,記第一個字等。
3、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章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六、方法策略
1、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tǒng)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2、用一顆愛心愛每一個學生,不僅關心學生的成績,更要關心學生的心理,愛護學生的自尊,對學生多褒少貶。
3、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xiàn)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4、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盡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并融會貫通,爛熟于心。
5、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6、開展課前五分鐘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積累、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7、打牢寫作基礎。除課堂作文外,鼓勵學生多寫心靈日記,靈活處理練筆與每兩周一次作文的關系。力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讓寫作成為他們抒發(fā)
自己心靈之感的一種方式。
8、抓實書寫。從書寫方式方法、習慣等方面指導和督促他們寫好每一個字。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練筆。
9、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本期讀一到兩本文學名著,做好讀書筆記。
10、組織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與綜合實踐課,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第五篇:象山小學201*——201*學年度第一學期語文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象山小學201*——201*學年度第一學期語文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學習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以象山文化為引領,深化“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的育人思想,倡導“孩童萬歲”的教育理念,以課堂教學專業(yè)能力提升、學生教育專業(yè)能力提升為重點,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加快教師隊伍成長速度,進一步提升我校語文教師的教研品位,打造高效課堂,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象山小學201*——201*學年度第一學期語文學科教學工作計劃。二、工作要點及措施
(一)、深入推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
1、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大膽實踐探索。要確立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意識,
通過舉辦不同層面的課堂教學展示研討活動,多評議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研究、解決所遇問題。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追求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要切實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繼續(xù)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推進與反饋。
2、繼續(xù)認真學習教育文件,轉變觀念。要潛心研究了解語文課程改革背景、指導思想、改革目標。繼續(xù)轉變以下觀念:課程觀從“文本”走向“體驗”;教學觀從“傳道、授業(yè)、解惑”走向“教學相長”;科學觀從“封閉”走向“開放”;目標觀從單一目標走向三維整合的目標。要繼續(xù)將教改基本理念轉化為語文教學過程的具體行為,整合優(yōu)化教學過程。
3、組織本組教師開展集體備課,互幫互學。在課堂教學上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方法靈活多變,重難點突出,努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
4、大力開展高效課堂教學研究,有效滲透“疑進”教學思想,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本學期我們會以市區(qū)各類活動為契機,進一步開展新課程、新課堂教學的行為跟進式研討,通過好課多磨、集體備課、同課異構、主題研討等形式讓每個教師參與到濃厚的教學研討氛圍中。
5、加強課改過程管理。本組教師要積極切磋教法學法,積極上好課改實踐課、研究課,開展評課交流,及時反思、提煉和總結經驗。同時要努力將教研組建設為學習型組織,重視組之間的團隊學習和合作學習,整體促進教研組業(yè)務水平的提高,爭創(chuàng)學校先進學科
(二)、規(guī)范語文教學常規(guī)管理,教學反思《象山小學201*——201*學年度第一學期語文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1、要加強管理,做到沒有教案不進課堂。上課要按照備好的課開展教學,不開“無軌電車”,備課應注意備學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彈性,當然還要根據學生上課的實際情況,適時改變學案。教師要做到一課一反思,爭取一課一思,一課一得。
2.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特別要重視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審題、閱讀、寫字等習慣的養(yǎng)成,采取切實的措施經常抓,反復抓,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加強教學質量監(jiān)控。課改并不是不要教學質量,我們要將語文教學質量的追求分解到每一課每一單元的評價上,減少或消除錯誤積累。要控制期末復習時間,特別重視培優(yōu)補差工作。同時加強各類素質比賽,如: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作文競賽等,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4、加強學生課外閱讀,重視課外積累。指導學生利用早讀、課間、放學時間及雙休日廣泛開展閱讀活動,使學生課外閱讀總量達到甚至超過課標規(guī)定的要求。讓每一位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從書中收獲知識,明白道理,陶冶情操,讓讀書成為每一位學生自覺的行為,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加強教師的培訓,催長骨干。
1.學科組將在教導處指導下定期開展校本培訓,切實轉變教師觀念,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結構、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時,組織教師配合學校在本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完成讀書筆記;在學科組活動中做一次讀書介紹。
2、重視發(fā)揮青年教師在語文課改中不可低估的作用,注意教師的均衡性發(fā)展,落實教學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3.認真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教學評優(yōu)活動,為青年教師的脫穎而出提供更多的機會。
(四)、加強學科組自身建設,提高學科組影響力。
我們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學科組就是我們業(yè)務交流提高的家園,教研組則是催生我們業(yè)務成長的沃土。加強教研組建設,需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共同推動。本學期大家將一如既往,在學校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心,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干好,出成績,見成效。
本學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學習《東寶區(qū)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管理實施細則》《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2、制定學科組、教研組、學科工作計劃;
3、召開教研組會議;
4、啟動“疑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開展新教師推門課,一年級教學常規(guī)驗收課。
【十月】
1、開展全體教師“課內比教學”活動;
2、學生課堂學習品質觀測。
【十一月】
1、召開學科組會議,交流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學科(更多請關注:m.weilaioem.com)競賽活動(寫字比賽)
【十二月】
1、教研沙龍活動:讀書體會交流;
2、學科競賽活動(朗讀比賽、優(yōu)秀作文展播);
3、教師下水文評比。
【一月】
1、制定語文課復習計劃;
2、語文復習公開課;
3、語文學科總結,教研組工作總結;
4、上交教學案例、論文、反思等并組織評比。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