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是一件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存在,對于很多人來講,對于青銅器的認知不是很清楚,但其實青銅器是古代的人們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存在,對此,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篇穿越三千年的對話作文,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三體》中有這樣一句話:“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就在上周,我參觀了以“青銅鑄文明”為主題的中國青銅器博物館。
中國青銅器博物館位于寶雞市中心,它西望古樸典雅的石鼓閣,東臨蜿蜒清澈的茵香河,南依巍峨雄偉的秦嶺,北傍滔滔而去的渭水。博物館造型氣勢恢宏,厚重威嚴,展現了青銅器破土而出的恢弘場景。
青銅器博物館以“青銅鑄文明”為總主題開設了四個展廳:青銅器之鄉(xiāng),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四個展廳新穎別致的為我們展示了商周時期的青銅文明。
我喜歡精美大氣的逨盉(lai he),逨是器物主人的名字,盉是西周時期盛酒的器物。逨盉的器身呈扁圓形,上面裝飾著一條盤著的龍。盉蓋是一只展翅欲飛的鳳鳥,栩栩如生,鋬手是一只吞云吐霧的小龍。鋬手與盉蓋之間用一只歪著頭向上攀爬的小老虎連接。整個器物做工精美,莊嚴美觀,呈現出了一幅“龍騰虎躍鳳呈祥”的吉祥畫面。
我也被雄渾威嚴的王器——胡簋(gui)折服。胡簋是當時周厲王祭祀祖先時所有的禮器,是一件“王器”,所以被稱為“王簋”。又因它是簋中最大的一件,所以也被稱為“簋王”。它高大魁偉,兩側有鳳鳥雙附耳,器身布滿虎皮般的獸紋。這件“王器”在簡潔中不失大方,在神秘中流露出猙獰。雄偉厚重又閃爍著古樸典雅的光芒。
當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何尊了。它的造型上圓下方,寓意著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器身飾有芭蕉葉和饕餮(tao tie)紋。饕餮是龍之九子之一。他十分貪婪,因為太貪吃,最后把自己撐死了。
古人把它刻在這里,是為了告誡后人,不要太貪婪,可僅僅是這些并不能令它成為鎮(zhèn)館之寶。成為鎮(zhèn)館之寶的原因是它底部122字的銘文中,有一句“宅茲中國”。“中國”第一次以詞組的形式出現就是在這里。“中”字和現在的“中”寫法差不多,只是上下各多了兩道飄揚的旗幟,因為當時的都城中央都要插上飄揚的旌旗。
而“國”字寫法很像現在的“或”字寫法,沒有“國”字的邊框,因為當時的國君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認為自己的領土是沒有邊界的。那么,當時的“中國”是什么意思呢?它當時只是一個方位名詞,并不是一個國名,它價值連城。在上世紀60年代曾以三千萬美元的保價出國展示,而現在,被設為第一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
沿著文明的長河溯源而上,撫今追昔,我們看到了祖先的聰明才智,細數那一件件莊嚴的珍寶,讓我們再次享受先哲圣光的沐浴。當我們結束了這一場穿越三千年的對話,我們才發(fā)現創(chuàng)造是歷史的真諦,激勵著我們去創(chuàng)新的輝煌,譜寫新的篇章。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