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胎與書呆》是一部來自美國的喜劇,該劇劇情精彩紛呈,引人入勝,自熱播以來就受到了網(wǎng)友們的一致歡迎,一起看看吧!
01
沒有墮胎、狗血愛情這些亂七八糟的內(nèi)容,這部劇的背景是80年代的美國校園,性和大麻的出現(xiàn)頻率很低。青少年追求cool,這是貫穿整個劇情的主線。初高中是最容易形成世界觀的時候,該以什么為豪,探索什么是cool,這確實需要其他人的指導,但這個年紀卻最為叛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認為老師和父母的勸告和行為都極其無聊,反而卻對周圍同齡人的態(tài)度極為敏感。
被欺凌的自卑、對循規(guī)蹈矩生活的厭惡、對自己一事無成的失望、對搖滾的熱愛、對愛情的渴望……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煩惱,隨著劇情的發(fā)展,人物形象也不斷立體豐滿起來。我在每個人身上都能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青春是敏感又叛逆的,希望每個人都不后悔自己的選擇,早些懂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02
現(xiàn)下流行的青春校園劇讓我惡心作嘔,《怪胎和書呆》很不一樣,它真實得就好像我自己就生活在里面,它的場景、演員和情節(jié)是那么寫實,像白開水一樣平淡,太plain以致容易讓人覺得無聊,所以沒有耐心的話第一二集應該就會棄劇了。發(fā)現(xiàn)越無聊的東西越適合我哈哈。
現(xiàn)在看劇已經(jīng)過了只關(guān)注顏值的年紀,像Lindsay說的,長得漂亮不代表就合適。第一眼看這劇的海報,的確覺得里面的人物、衣著和場景都不好看,甚至有礙觀瞻,但看了劇才發(fā)現(xiàn)每個角色都是立體的、活生生的人,和自己、和大多數(shù)同齡學生一樣的平實的人,普通卻又各具特色。他們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成長的問題,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是實實在在的問題,是每個年輕人都要邁過去的一道坎。
younger me肯定接受不了這種劇,因為不愿意面對自己真實的、suck透了的、平庸乏味的生活?墒沁@劇還是有給人希望的,這些同學畢竟還可以體會很多新鮮事物,他們還有時間去探索,還有一定的自由去作出選擇,還有善心的師長偶爾幫幫他們,還有父母當他們的終極兜底,因為他們還都是孩子。還是個孩子,多好。
很jealous,因為彌補不了自己的青春,生活suck到底了,no one was ever there for me ,still no one.
03
最有誠意的劇集卻被無情的砍掉,也可能正是如此才成就了Freaks and Geeks 的經(jīng)典。
按照劇集中信息推算,主人公們應該和父母一輩年齡相仿,但令人驚喜的是,那一代的美國高中生們所經(jīng)歷的一切和近30年后我們的高中生活竟如此相似,雖少了智能機和社交網(wǎng),但卻唱著同一首青春的詠嘆調(diào)。
Lindsay的心境熟悉到不可思議。回想高中時代,數(shù)學競賽班里,大概也不止我一個人并非出于對數(shù)學的熱忱而熱情高漲的參加一次次比賽吧。只是我們不具備那樣的勇氣,走出所謂的榮耀與光環(huán)。當年對Avril的熱愛,也同樣是出于想要變得更cool這樣一個單純的動機。也許我們沒有freaks和geeks這樣的分類,但是在學校這樣一個微型社會中,等級從未走遠。
說來可笑,最有親和力的一部校園劇卻反而被砍掉了,而high school musical 和 gossip girl 中著重突出的,無論如何也不會是一個學校中的主流。就算大家都是shining star,也總會有一個更閃的。前面有一篇影評總結(jié)的真好,學校中不同角色和社會中不同等級的對應,曾經(jīng)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帶來了無數(shù)的糾結(jié)與辛酸。
真正喜歡上付蘭蘭是從這里開始的。記得之前在reddit上看到過一個帖子,討論哪個演員所演的角色最貼近演員真實的生活。其中最熱候選便是James Franco,都覺得他的Sir Weed-a-lot的名號跟Pineapple Express中的Saul契合度實在是高。但也許他現(xiàn)實中也是像Daniel這樣一個讓人憐愛的角色吧。James Franco+Seth Rogan+Jason Segel真的是黃金組合?催^F&G我也真的明白了為什么他們在SNL上相遇的時候臺下會驚叫不斷。
確實,將最真摯的高中生生活搬上銀幕很難博得觀眾們的厚愛----真正和主人公們有著同樣視角的觀眾會覺得,經(jīng)歷過一次這些坎坷已經(jīng)夠我受的了。而那些原因滿心歡喜的回顧高中生活的人呢?他們眼中的高中生活已經(jīng)可以用high school musical 和 gossip girl概括了;叵隖riends的Rachel和Monica就不難理解了。但是,這樣戛然而止的結(jié)尾,反而把更多可能,留給了屏幕前的我們?nèi)ハ胂,也就不?jīng)意成就了另一經(jīng)典。
04
很意外地看到Freaks and Geeks在維基百科被介紹為“Cult TV show”。
然而事實是,1999至2000年期間,NBC只播出了18集中的前12集。當時的電視臺想必正在為慘淡的收視率而糾結(jié),根本不會想到此劇被砍數(shù)年后引發(fā)的狂熱。于是,沒有獲得收視成功卻受到小圈子的強烈追捧,使其成為了美劇里標準的Cult片兒。
一部1999年播出的以青少年為主的劇,劇情發(fā)生在1980年,制造了一個不長不短的時間差。說長,談不上歷史;說短,又足以產(chǎn)生和當下年青人的脫節(jié)。這樣的設(shè)定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不會吸引大眾的矚目。那么為什么還要這樣寫?
看劇的過程中,我總感到,編劇一定對劇情充滿了個人感情。編劇本人的青春期也一定在同一個年代發(fā)生。
這部劇之好,也就好在若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就無法切身體會的,1980年的成長之煩惱。每一個角色形象都是如此之鮮明,每一段人物關(guān)系都是如此之真切,以至于有理由相信他們背后是有現(xiàn)實原型存在的。除此之外,這部劇簡直是1980年美國流行文化百科全書。幾乎提到了當年美國熱映的所有電視和電影,以及游戲和演出。
最精彩的還是音樂。根據(jù)統(tǒng)計,整部劇一共播放了超過120首歌。全部來自于1970年代的流行金曲。每一首都是那么煞費心思的合乎時宜。The Who、Led Zeppelin、Kiss、Fleetwood Mac、Rush、Grateful Dead,他們的名字不斷被提起。對于每一個現(xiàn)在或曾經(jīng)熱愛搖滾樂的聽眾,這不僅是一場對昔日巨星們鄉(xiāng)愁式的盛大緬懷,更是對每個人青春記憶的劇烈搖晃。只不過對每個人來說,心潮深處泛起的是不同的名字罷了。
果然,Paul Feig,F(xiàn)reaks and Geeks主創(chuàng),生于1962年。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一部描寫幾十年前最沒有存在感的中學生版“怪胎”和“書呆”的電視劇,才足以掀起今日粉絲心中巨大的波瀾。
Because we've been there.
要感謝DVD發(fā)行方Shout! Factory公司的付出,使我們得以窺得這部劇的全貌。想看藍光重制的朋友恐怕只能暫時遺憾了。那120首金曲的版權(quán)費用,就幾乎讓發(fā)行方傾囊,導致DVD差點被腰斬。
可惜18集的篇幅依然只覺得那么短,連個像樣的結(jié)尾都沒有。
些許匆忙,些許遺憾,就像青春。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