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殖民地》是一部于2015年播出的愛情歷史電影,影片由德國、盧森堡和法國共同制作,劇情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小編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恍╆P(guān)于這部電影的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01
若是看到片頭大量的歷史鏡頭,都會覺得這應該是一部偏向于歷史傳記性質(zhì)的電影,一如本片導演佛羅瑞·加侖伯格曾經(jīng)自編自導的《拉貝日記》。加侖伯格似乎對真實事件改編的題材情有獨鐘,《拉貝日記》瞄準的是二戰(zhàn)時期的「中國版辛德勒」德國商人拉貝,而《尊嚴殖民地》則將關(guān)注的焦點指向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位于智利的一個叫做「尊嚴殖民地」的邪教領(lǐng)地?梢哉f,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這是個極其神秘的事件。至少在2005年該邪教「教主」保羅·舍費爾被捕之前,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詳情,甚至更多類似吾輩的觀眾,直到看了這部影片才有所了解。
然而可惜的是,就是這么一部擁有如此吸引力的素材,且有艾瑪·沃森、丹尼爾·布魯赫這樣級別演員壓陣的作品,當年居然在多倫多電影節(jié)首映后得到了許多媒體的差評。更諷刺的是,該片在英國首周末的票房僅有可憐的47英鎊,大概還不夠放映一場電影的成本。
反響如此之差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擔任編導的加侖伯格應負主要責任。作為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對「尊嚴殖民地」的形成鋪墊不夠,而且對這一邪教及其教主的惡行展現(xiàn)得點到為止,在宗教、人性、政治方面的批判力度也相當淺薄,反而把精力用在了營造老套的緊張氛圍上,使得影片更像是一部二流驚悚片。而在演員層面,兩位主演沃森與布魯赫亦貌似不怎么來電,倒是飾演教主、于去年逝世的瑞典男演員邁克爾·恩奎斯特更有看頭。
撇開電影不談,更讓我產(chǎn)生興趣的是這部平庸之作背后的真實事件。根據(jù)報道,保羅·舍費爾是一個非常崇拜希特勒的納粹狂熱分子,在二戰(zhàn)時期曾做過德國空軍的醫(yī)護兵。1961年,他誘騙其追隨者來到智利,建立了準國家性質(zhì)的邪教社區(qū)「尊嚴殖民地」,這個占地達三萬公頃的地區(qū)四周被鐵絲網(wǎng)圍起,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舍費爾將自己塑造成類似上帝的角色,對信徒進行殘酷的統(tǒng)治,強迫他們?nèi)找箘谧鳎⑶胰魏嗡缴疃家艿剿母缮妗?/p>
以我們對大多數(shù)邪教的認識,似乎教主們都會享受到女教眾的「侍奉」。不過別期待艾瑪·沃森會有什么大尺度的表演,因為「尊嚴殖民地」的主教大人不好這口。原來舍費爾是個有著孌童癖的變態(tài)色魔,他規(guī)定教派中夫婦生下的孩子,都必須交給大家共同撫養(yǎng),而他擁有為這些兒童親自洗澡的特權(quán)。令人發(fā)指的是,舍費爾經(jīng)常要求其中一些男童到他的臥室中陪他睡覺,并恬不知恥地稱,這是他對被召兒童的「無上恩典」。無一例外,這些男童都受到了舍費爾殘無人道的性虐待,這一點在影片中也被隱晦地反映了出來。
「尊嚴殖民地」之所以存續(xù)了那么長時間,而且其中的暴行還被「慈善事業(yè)」、「信徒的虔誠勤勞」、「美好的世外桃源」等虛假表面掩蓋,皆是拜當時智利的軍事獨裁者奧古斯托·皮諾切特所賜。皮諾切特與舍費爾之間存在著相互利用的合作關(guān)系,前者以及智利政府一面對「尊嚴殖民地」加以粉飾,一面將其作為智利情報機構(gòu)的刑訊中心,曾有數(shù)百名獨裁政府的政治犯在此囚禁與虐待,數(shù)十人被謀殺,影片中的男主角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而被拘禁在這個地方。雖然舍費爾于2005年被捕,但直到皮諾切特死后,智利新政府才開始對舍費爾進行清算。最終,這個惡貫滿盈的教主被判處33年有期徒刑,并在服刑五年后死于獄中。
事實上,不僅是智利,南美有相當一部分國家與納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二戰(zhàn)時期,諸如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玻利維亞等國都倒向了軸心國。許多在當?shù)氐牡聡径紝⒗麧櫧唤o納粹間諜組織作為活動經(jīng)費,以阿根廷為首的親納粹聯(lián)盟還源源不斷地向德國輸送工業(yè)原料,甚至提供洗錢服務。而在德國戰(zhàn)敗之后,許多納粹分子與右翼德國移民逃亡到南美,并將在戰(zhàn)爭中掠奪的大量財產(chǎn)也一同帶了過去。在德國人的金錢攻勢下,大多數(shù)南美政府選擇了睜只眼閉只眼,同時南美許多國家的法西斯式統(tǒng)治也與納粹分子一拍即合。于是,遠離世界中心的南美便成了納粹余孽得以茍延的基地。
縱觀南美各國(亦可延伸至拉美范圍)在近代的發(fā)展進程,雖然有過上世紀前期的繁榮,但在二戰(zhàn)之后卻始終動蕩不堪,要么右翼軍政府獨裁,要么左翼政府上臺之后又矯枉過正。即便形式上屬于獨立國家,然而在經(jīng)濟和政治上卻長期依附于英美蘇等大國,淪為大國博弈的籌碼,在世界事務中缺乏話語權(quán)!缸饑乐趁竦亍沟漠a(chǎn)生,恰是這一現(xiàn)象的體現(xiàn)之一。究其原因,恐怕悠久的殖民色彩以及地緣政治的劣勢是南美之殤的根源所在。不過,也正是這些因素,催生了植根于拉美傳統(tǒng)土著文化與寡頭黑暗統(tǒng)治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才有了偉大的加西亞·馬爾克斯與他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也才有了同樣偉大的吉爾莫·德爾·托羅與他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電影。
02
一位鮐背之年的老人,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死于心臟病,這一天是2006年12月10日。次日,世界各國的媒體在訃告欄中登出的新聞標題幾乎如出一轍:“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烏加特,智利前獨裁者,終年91歲”。
他死后,6萬名支持者在停靈的圣地亞哥軍事學院外排起長隊,等候數(shù)小時瞻仰“我們的將軍”的遺容;反對者們在街頭痛飲香檳狂歡,并與警察發(fā)生沖突。這位軍事獨裁者為智利乃至世界留下的復雜政治遺產(chǎn),由此可見一斑。
英國《經(jīng)濟學人》雜志在一篇社論中評論說:“在上世紀70年代橫行拉美的軍事獨裁政權(quán)中,(皮諾切特)不是最血腥的,也不是統(tǒng)治最久的……但他卻是最殘暴而成功的一個獨裁者。”
妮韋絲·艾瑞斯——智利軍政府暴行的控訴者
1973年9月,妮韋絲·艾瑞斯(Nieves Ayress)當時23歲。根據(jù)她的敘述,那時的她是一個激進的年輕的學生,和幾乎所有她這一代的青年一樣,受到古巴革命、嬉皮運動、社會改革、越南戰(zhàn)爭和法國青年運動的感染,想要的是一個更加人性化和公平的世界。
妮韋絲于1968年參加了在玻利維亞民族解放軍,在幾個小城鎮(zhèn)中做婦女和兒童工作。1970年在古巴的大學里學習了一年的攝影和電視制作。
“我沒有殺任何人,沒有偷盜,沒有犯任何罪行。我的罪就是年輕,剛剛推翻阿連德的軍事政權(quán)和右翼極端分子懷疑任何年輕人。” 妮韋絲·艾瑞斯開始了她的敘述。
她用平靜的聲調(diào)敘述她的證詞,但凄慘的故事難以讓聽眾保持正常的脈搏和血壓:
政變的那天,我在家里。我們知道軍隊叛亂了,因為我的家人卷入了政治。我的祖父母在智利與里克巴倫一起建立了智利革命運動,我的母親弗吉妮婭·艾瑞斯和父親卡洛斯·莫雷諾·艾瑞斯曾與薩爾瓦多·阿連德總統(tǒng)一起建立了社會黨。
我和我的五個兄弟姐妹一直是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員。 1973年9月11日,我來到了人民聯(lián)盟與軍隊沖突的貧民窟。一個星期后我第一次被捕,并帶到國家體育場。我被關(guān)押了兩個星期,并被嚴刑拷打。在那里我看到其他犯人被毆打和酷刑審問。我被釋放,沒有給我任何解釋。在1974年1月,我被曼努埃爾·孔特雷拉斯領(lǐng)導的DINA第二次逮捕。
我在我父親的工廠被逮捕。他們銬著我,帶我去在圣瑪格我們家的住所,逮捕了我的父親卡洛斯·艾瑞斯和我的弟弟塔托。我們被帶到倫敦街38號刑訊中心,在那里我被關(guān)了兩個星期,單獨囚禁,并被野蠻虐待。”
我被剝光了衣服,雙眼被蒙住,赤裸裸地站在審訊者面前,他們野蠻地毆打我,打我的頭、腹部。他們的雙掌用非常大的力量同時打擊我的雙耳,美其名曰“打電話”。然后我被吊在天花板下,他們用驅(qū)趕牲畜的電棍電擊我的身體敏感的部位,如眼睛、乳房、 肛門、陰道、鼻子、耳朵和手指。
他們使用所謂的“鸚鵡架”的刑罰,這是由巴西的打手與美國人一起研究出來的方法。我的手腳被捆綁在一起,在手肘和膝彎之間插進一根,把我倒吊起來,在這種痛苦的姿勢下,他們電擊我的肛門。
我被赤身裸體的拷打之后,他們用布套套住我的頭,將我?guī)У礁赣H和弟弟的面前,并強迫他們與我發(fā)生性關(guān)系。我也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拷打我的父親和其他囚徒。在倫敦街監(jiān)獄的浴室我被多次強奸。
大約在1974年2月,我被帶到在格林·蓋布勒的另一所監(jiān)獄,我與外界完全隔離。這是施加酷刑現(xiàn)場培訓場所,我對那里的回憶是絕對的殘酷。
我被迫與一只狗進行性交。他們還把老鼠放進我的陰道里,然后給我通電,絕望掙扎的老鼠把我抓傷。老鼠在我的身上撒尿和大便使我的傷口嚴重感染。
我不斷被審訊者強奸和被迫口交。他們用刀子劃傷我的耳朵和腹部,然后在傷口上灑酒精,再用電擊,您仍然可以看到在我身上的傷痕。
他們還將可口可樂瓶插入我的肛門、陰道,強迫我長時間地坐在上面,并說這是讓我感受皇帝的寶座的滋味。
1974年4月我被轉(zhuǎn)移到一個婦女改造監(jiān)獄,由于不斷的被強奸,我懷孕了,那時我的身體處于極端虛弱的狀態(tài),在5月我流產(chǎn)了。
我委托同獄被釋放的難友將我寫的信藏在身體里,出獄后帶給了我的媽媽。我的媽媽將這些殘酷的事實告知了外界。
政變當局于1976年12月釋放了我,強迫我流亡到古巴,在那里我得到治療,并遇到我現(xiàn)在的丈夫,他同樣也是曾經(jīng)遭遇政變當局的酷刑。我們結(jié)婚了,有一個女兒。我們現(xiàn)在定居在美國。
毀譽參半的獨裁者
1915年11月,皮諾切特出生于智利港口城市瓦爾帕萊索的一個海關(guān)官員家庭。他從小對拿破侖推崇備至,渴望成為一名軍人;18歲進入軍校,22歲加入陸軍。此后30多年,他在陸軍中穩(wěn)步攀升,并數(shù)度在軍事學院擔任教官。推行社會主義路線的薩爾瓦多阿連德總統(tǒng)于1973年8月任命他為陸軍總司令。
彼時智利國內(nèi),劇烈通貨膨脹已持續(xù)兩年,經(jīng)濟出現(xiàn)負增長;阿連德政府與右翼掌控的議會交惡,軍隊也蠢蠢欲動,智利處于內(nèi)戰(zhàn)的邊緣。國際上,美國擔心智利成為下一個古巴,中央情報局一直在策劃推翻阿連德政府的行動。
一個月后,身為陸軍總司令的皮諾切特參與了推翻民選的“人民團結(jié)陣線”政府的軍事政變。阿連德總統(tǒng)因之身亡。皮諾切特在回憶錄中聲稱自己一手策劃并主導了這場政變;但其他參與政變的將領(lǐng)說,皮諾切特只是在政變前幾天才“不情愿地加入”。
皮諾切特在政變發(fā)生后,即被推舉為軍政府主席。智利的混亂局面為他廢除民主制度提供了借口。他以“抵抗共產(chǎn)主義”為名,取締一切左翼政黨,鎮(zhèn)壓抵抗運動,迅速排斥異己,鞏固了對軍隊的領(lǐng)導權(quán),并在1974年自封為總統(tǒng)。
與其獨裁者身份相吻合,皮諾切特性格暴戾,據(jù)說在軍政府內(nèi)部的會議上也常以左輪手槍敲桌子。政變后半個月,他派出的一批陸軍官兵在各地兵營殺害了70名遭監(jiān)禁的異議人士,是為智利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死亡大篷車”事件。
至1990年皮諾切特下臺,遭軍政府秘密殺害、監(jiān)禁的反對人士無法準確計數(shù)。據(jù)估計,約3000多人被謀殺,3萬多人遭酷刑折磨,數(shù)萬人被迫流亡國外。他還以“反恐”為名,與拉美其他右翼獨裁國家的情報機構(gòu)共建“禿鷹行動”,在美國的情報支持下跨越國界,大肆追捕、暗殺反對派。
皮諾切特的統(tǒng)治還有另外一面,就是智利經(jīng)濟的自由化改革和振興。從1975年中開始,軍政府開始市場經(jīng)濟改革。皮諾切特聽取了所謂“芝加哥男孩”——一批曾經(jīng)在美國留學,深受“芝加哥學派”觀點影響的年輕經(jīng)濟學家的建議,對國有企業(yè)、銀行和養(yǎng)老金體系進行大規(guī)模私有化;并廢除最低工資,降低稅收。“芝加哥學派”創(chuàng)始人米爾頓弗里德曼在1975年訪問智利時也開出了同樣的藥方,但與皮諾切特的會面卻成為他畢生為人詬病的污點。
經(jīng)過改革,智利經(jīng)濟在1984年后出現(xiàn)了每年5%到7%的高速增長,成為拉丁美洲經(jīng)濟最具活力的國家之一,被稱為“智利奇跡”。直至今天,智利仍受益于皮諾切特時代的經(jīng)濟改革成果。這也是他一直獲得少數(shù)國民強烈支持的重要原因。
在“冷戰(zhàn)”的巔峰時代,在共同的“反共”旗幟下,美英等國家對皮諾切特政府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支持。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與皮諾切特的關(guān)系尤其密切。
“鐵腕統(tǒng)治”和經(jīng)濟成功,都無法阻擋智利乃至整個拉丁美洲政治氣候的轉(zhuǎn)向。在1988年的一場全民公決中,他出人意料地 落敗,被迫于1990年交權(quán)給民選政府,但仍保留陸軍總司令的權(quán)位至1998年,此后則成為“終身議員”,享有豁免權(quán)。
1998年10月,皮諾切特在英國治病期間,因西班牙法庭簽發(fā)的逮捕令而遭軟禁。西班牙指控他在軍事獨裁時期涉嫌殺害西班牙公民。最終,在英國政府的干預下,他以“健康原因”被釋放回國。
生命的最后幾年,皮諾切特一直生活在法庭審判的陰影之下:自2004年起,智利司法機關(guān)陸續(xù)向他提起了踐踏人權(quán)、逃稅、洗錢、謀殺等指控。美國國會2004年的反洗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皮諾切特家族使用上百個美國銀行賬號洗錢,涉及2700萬美元贓款。這令皮諾切特在智利的聲譽遭受重大打擊。
2006年11月,在91歲生日那天,皮諾切特發(fā)表聲明,首次表示對他統(tǒng)治時期發(fā)生的種種暴行承擔“政治責任”。
皮諾切特死后,智利政府拒絕為他舉行國葬,因為“他是通過政變上臺,此后也沒有舉行過選舉”。
03
問你個問題:你若愛一個人,我說的是愛情里的那種愛,你會為他做什么?瘋狂到何種地步?
我自己不知道,因為我是被動的人,也是比較自私的人,所以要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估計不太可能。
不管你能做什么,有一個人做的大概沒幾人能做到。她是莉娜,《尊嚴殖民地》中的女主。
選擇這部片子,主要原因是莉娜的扮演者是艾瑪·沃特森,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赫敏。這個小魔法師早就在我們不覺察的時候長大了,成為了知性大美人。
對她的好感讓我點下了這部影片的播放鍵,而我在被緊張的故事吸引的同時也為莉娜對愛人的深情所感動。
原來愛一個人,可以愛到這種份上,可以為他做這么多。
1973年的智利,這個南美國家正在經(jīng)歷政變。德國一個熱血青年丹尼爾來到這里。他狂熱地支持其中一方,并參與了演說、集會、設計宣傳海報等工作。
他的空姐女友莉娜為了與他相聚,特意飛至智利,給男友一個超級驚喜。
當她從車上看到他時,眼中已開始放光。他回頭看見人群中的她,頓時愣住。
兩個人用眼神交流著愛意,無語卻深情。
兩個年輕人彼此相愛,又有各自鐘愛的事業(yè),看著都讓人覺得美好。他們一起憧憬著未來,說著屬于他們的甜言蜜語。
她聽他演講時笑,看他拍的相片時笑,暢想他們以后的小日子時也在笑。
愛他愛到骨子里,笑容便會自然綻放吧。
幸福是按捺不住的,愛也是。
可一夜之間,智利軍政府統(tǒng)領(lǐng)、獨裁者皮諾切特上臺,丹尼爾被所謂的同志出賣并被抓走。
突如其來的打擊之后 ,面對昔日的溫馨愛巢被搜查者翻了個底朝天,沒有太多的時間考慮,莉娜必須在自己的安危和愛人的命運中選擇一項。
年輕的莉娜沒有退縮,毅然踏上了營救男友之路。原來的同志為了自保拒絕提供任何幫助,莉娜只能依靠自己。
這是她為愛情付出的最大努力,也是對愛情做出的最好注解。
屏幕前的我自問沒有這種勇氣,所以才更佩服。
莉娜通過了解,知道了丹尼爾被皮諾切特的手下綁架到一個被稱為“尊嚴殖民地”的秘密基地。那兒正是前德國納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被綁架的人從來沒有一個曾活著逃出“殖民地”。
她裝扮好,對著鏡子凝視片刻,轉(zhuǎn)身向前。
面前的路她不知道是怎樣的嗎?即將出現(xiàn)的危險她不害怕嗎?我想她是知道的,至少在經(jīng)歷了被追捕、被人用槍指著、有人在面前被槍殺、男友不知下落等等事件之后,她心中是有數(shù)的。
這樣一個普通的女子,應該沒受過苦,更沒接受過戰(zhàn)爭的歷練。人性總是怯懦的,愿意鋌而走險甚至以命相搏,除非是有更為強大的東西做支撐,比如愛,比如巨大的利益。
而劇中支撐莉娜的,就是對男友的愛情。那張被裝入十字架中的合影,就是給她力量的砝碼。
敲開那扇看似普通的藍色大門,走進林木環(huán)繞的幽靜之所,能不能再走出誰也不知道。她來,就是要用愛創(chuàng)造奇跡,就是要讓兩個人都好好地活著出去。
眼前的莉娜似乎蒼老了許多,為愛人擔心著的她仿如一朵枯萎的玫瑰。她本可以離開這危險境地,可以美麗優(yōu)雅愉悅自由,但因了愛,她選擇承擔。
愛,真可以讓人無限勇敢。
面對奸詐殘忍的女主管、可怖的納粹首領(lǐng)、監(jiān)管森嚴的“殖民地”,莉娜幾次犯險。她嘗到了身體的疲累,心靈的恐懼,經(jīng)歷了被欺騙,無意傷害了別人,也為了創(chuàng)造和男友見面的機會,以身犯險。
她害怕,但眼神卻始終倔強。任憑各種危險,她仍然堅持當初的想法:他們必須一起跑出去。盡管度日如年,盡管承受著肉體與心靈的雙重傷害,但她未曾動搖過,愛壓倒了一切。望著她眼中的淚,真是心疼。
當一個個恐怖的日子慢慢熬過去,他們終于相見。
她望著他,心中訴不盡的千言萬語,卻在他輕捏自己手指時,化成了甜美的笑。
男主以為是自己連累女主被捕,女主卻說是自己主動走進來的。語氣平和輕松,像在談論一次郊游,男主早已驚呆了。這是多深的愛啊,他何其幸運!
經(jīng)歷一系列波折,數(shù)次遇挫,氣氛變得異常緊張。屏幕前的我一直捏了把冷汗,生怕這個故事是個悲劇。畢竟這一切與政治有關(guān),而政治經(jīng)常讓人無言。在政治集團的利益面前,個人的犧牲實屬平常。
還好,我終究沒有失望,愛終究勝利了。這是上天開的一只眼,是莉娜付出應有的回報,是友情戰(zhàn)勝了權(quán)勢,是正義回歸人間。
這個結(jié)局是歷史上真實事件的再現(xiàn),所以不算虛構(gòu),也不太夸張。
有人在這部片子里看到政治斗爭,有人看到智謀,有人看到反人性,但我看到的是愛情。
一個柔弱美麗的女人為了愛情,將自由與生命做賭注,用勇氣和智慧將男友救出。因為他們的行為,讓更多的人獲救,罪惡的人受到懲罰,小愛化成了大愛,愛情的力量著實驚人。
我不是莉娜,自問走不出這么偉大或者說超凡的一步,但這世界上總有些人比我愛得深沉,愛得熱烈。在最艱難的時候,總會有人選擇堅持,選擇為愛付出一切。我不是,但我會欽佩,也會祝福。
如果你和你的愛人在為愛受苦,希望老天為你們睜開一只眼,讓你們能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執(zhí)手相望,安靜平和。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