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五年一書由黃仁宇所著,是一部明史研究著作,講述了明朝從興起到衰敗的原因,對于喜歡研究歷史的人來說是一本不錯的書籍。下面小編帶來的是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小事也是大事的癥結(jié)。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說實話,面對他可能是自吹自擂的“被廣大讀者贊許”的稱號有些懷疑與慚愧。懷疑他是否真的如此優(yōu)秀,卻又慚愧自己閱讀面窄,不經(jīng)老師推薦,根本不會看這本書。有些期待的我順著癢癢的心打開這本書。
其實說起史書,大家都有些抗拒,畢竟《史記》等書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枯燥無味的感覺。但曾讀過《司馬懿吃三國》和《明朝那些事》的我對史書其實還是挺有興趣的。這本書有點厚,我粗略的瀏覽了大部分后,明白了此書如此受追捧的原因。
“萬歷十五”年其實指的就是公元1587年,這一年其實也挺普通的,并沒有什么戰(zhàn)爭啊、偉大政策之類的大事,作者黃仁宇先生自己也承認:這一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那為什么要寫這一年呢?難道是這個作者在欺騙我們這些讀者的情感嗎?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作者開頭給的提示:小事也是大事的癥結(jié),這句話,我一開始并不在意,但當我一點一點讀下去時,那些宛若蝴蝶效應(yīng)的歷史令我動容。
全書一共有七章,首先是“萬歷皇帝”。萬歷皇帝,表面上看來貴為一國之君,應(yīng)該是呼風喚雨,為所欲為的。實則不然,萬歷皇帝是一個無奈的皇帝。他有著崇高的理想,想勵精圖治,但他最終還是被明朝的“禮”體系給壓垮了。他沒有辦法隨自己的意愿立心愛的鄭妃之子為太子,他開始與龐大的文官集團慪氣,開始無心朝政,可這些都是無用功,而他的慪氣,也是明朝走向沒落的原因,他看透了臣子們心中的陰暗面,看透了“禮”的弊處,但又能怎樣呢?他只好放棄了掙扎,得過且過下去。
其實,當我發(fā)覺這本書有關(guān)戚繼光的內(nèi)容時,我不禁有些興奮,想了解一下這位抗倭大英雄。
戚繼光他有著常人難以置信的新鮮的眼光,他大膽、自信、創(chuàng)建槍炮軍,威風凜凜。但明朝以文官集團為主,他們認為動用武力是最遜的一種辦法。還好大英雄他得到了一位權(quán)臣的支持,他就是當時的那個重臣張居正。張居正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可以說是他將明朝推向了一個歷史的高峰,但他最引人唏噓的是他生前生后的強烈反差。他做事雷厲風行,十分強勢,但這與當時的“文官政治”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突。他忽視了很重要一點:他的理想,政治目標實現(xiàn)的前提是要解決落后生產(chǎn)方式與政治不平衡這一難題。他忽視了被道德所代替的法制,明朝是嚴禁貪污腐敗,但貪腐的官員數(shù)量太龐大了,他們相互庇護,一次又一次的拉低了道德底線。
在黑暗現(xiàn)實前,張居正拼搏十年愿望實現(xiàn)的美夢被無情粉碎,人亡后,指責聲鋪天蓋地,連大英雄都受了牽連。世人皆濁,下一位上臺的首輔申時行怕了,畢竟誰想一生為國付出,到頭來只換得人民的奚落呢,于是他開始向文官集團妥協(xié)了,所以章節(jié)名為“世上再無張居正”。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再無”指的是這種反抗精神,為了國家而不惜與權(quán)力集團抗衡的反抗精神。
海瑞我也曾有所耳聞,這位大清官在《明朝那些事中》也有一席之地。人們佩服他,以他為榜樣,但心中總想著如何多賺些錢,養(yǎng)家致富。大官們以他為標桿,但心中想的是如何斂財,然后討得上司歡心再往上爬,人人敬佩海瑞,但人人都不想成為海瑞,現(xiàn)實是冰冷的,人們是麻木的,世道也如同病毒,讓每個人迅速感染,然后進入潛伏期,一點一點拖垮這個朝代。
這樣的明朝走向滅亡,從“萬歷十五年”這個平淡、正常,看似安樂的一年中可以預(yù)料的出來,偌大的明朝萬強中干,正在慢性死亡的路上,可悲的是只有少數(shù)人意識到這一點,更可悲的是這少數(shù)人并沒有把明朝扶回正規(guī)的能力,他們的對手實在太強大的,隱藏在2萬文官的背后,是在中國傳承2000多年,在人們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的封建統(tǒng)治。所以,以我看來,黃仁宇先生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告誡我們用發(fā)展的眼光,探求事物的本質(zhì),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