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可能就在某一個瞬間,明白了自己肩負的職責,要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永不妥協(xié)的精神,也要有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樂觀。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柔軟的綿延讀后感1400字,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柔軟的綿延》是一部由真實事件記錄的作品,講述了在丈夫遭遇疾病之時,妻子幫助已然被命運宣判“死刑”的丈夫逐漸走向康復的故事。此部書的作者,東北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導師,張向葵,也就是此書中的妻子,以其與命運和死神頑強抗爭的日日夜夜為藍本,用樸實而又真情流露的語句,展現(xiàn)了在面對厄運之時,人之剛強與堅韌并存的高貴品格。正如她在書中所說:“我承認,面對死亡的強大,唯有最頑強的抵御,才會握緊一切力量;唯有拼盡全力,才對生死輸贏的結果不留分毫遺憾;唯有和風細雨般的愛,才能給生命創(chuàng)造延續(xù)的機會。”這雖然是一個家庭沿破碎邊緣走向希望的勵志征途,卻無時無刻不在向讀者展現(xiàn)著“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人之豁達與驕傲。
同時,這部書所給與我的如此深沉的震撼,還來自于感同身受的觸動。2003年,對于剛剛參加工作一周的我來說,還沒來得及感受獨立走向社會的喜悅,就被父親“直腸癌中晚期”的一紙診斷打入冰窟。我在得知父親病情之初,除了不相信還是不相信。后來想想,所謂的不相信應該是人逃避厄運的一種自我保護模式吧。從那時開始,我漸漸明白,當厄運來臨時,只有將其全盤接受,才能坦然面對。然后,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去暴擊厄運。書中有一章描述了在丈夫接受手術期間,妻子和女兒被手術室緊急呼叫的情節(jié),與當年父親手術時的情形如出一轍。2003年9月1日,父親的手術日。早上9點,父親被推進了手術室。主刀醫(yī)生告知我們,兩個小時之內,在打開父親腹腔后,如果發(fā)現(xiàn)已經不能進行局部的切除治療,就意味著手術失敗。從父親被推入手術室開始,我一直盯著病房墻上的時鐘,期盼著時間快一點走。似乎只要熬過兩個小時,父親就可以痊愈了。當時針指向11時,我剛要松一口氣,卻聽見病房外急促的腳步聲。護士急匆匆跑來病房通知:“5號床的家屬趕緊去手術室。”從五樓的病房到六樓的手術室,二十幾個臺階,我和母親是相互攙扶著才走上去的。我們都已經腿軟到不能正常走路,卻必須用最后一絲理智強撐著去到手術室門前“等候發(fā)落”。混沌間,聽見醫(yī)生對我們說:“病人的病灶處已經盡最大程度切除。讓家屬上來再確認一下,是不是要使用吻合器(一種訂書器原理的縫合機器)”。“用用用......”。等到醫(yī)生再次進入手術室,我和母親抱頭痛哭,似乎世間所有的情感在此刻都積聚在了一起,從體內噴涌而出,卻只能化為不斷涌出的淚水。父親的手術成功了,治療卻才剛剛開始。
人心智的成長,可以是一瞬間的事情,源于頑強的生命力,源于堅韌的不妥協(xié)。從父親手術的那天起,我真正的是一個大人了,需要承受、懂得責任、敢于擔當。雖然前一天還是父母眼中備受呵護的孩子;雖然剛剛走出校門就開始承受所謂的人生叵測;雖然出差在外我每天只拿出十元錢作為食和行的用度;雖然我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用來查找和學習大量與癌癥有關的知識和書籍......。但是我的父母親都在,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幸福的事情,F(xiàn)在是2018年10月,距離父親被診斷出“直腸癌中晚期”已經過去了整整15個年頭,父親體內早已經檢測不出癌細胞了。這期間我們一家人所經歷的過程和感受,是艱苦卓絕的。但當我每天看到健康的父親、舒心的母親,看到其樂融融、完整的家的時候,我都會深深感謝人生和命運的公平。
是的,在遭受一次次的艱難之后,我依然要感謝人生和命運的公平。命運給了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卻并未決定我們人生之路的走向。路總有平坦和崎嶇,故事也總有幸福和痛苦。在厄運面前,我們只要頑強抵抗絕不退縮,我們只要破釜沉舟奮起一搏,我們只要忍辱負重厚積薄發(fā),人生終會別有洞天,豐富而又充實。而因直擊苦難所收獲的堅強、勇敢、樂觀,將是人生路上難得的珍貴禮物。生命的綿延,是人之蛻變、是人之征途、是人之朝圣。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