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她》一書由東野圭吾所著,這是一本懸疑推理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去東京,迎接他的是妹妹的尸體,他想找到殺死妹妹的兇手替她報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本書?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钦l殺了她讀后感900字欣賞。
從小就喜歡讀推理小說,喜歡那種在不起眼的地方,發(fā)現(xiàn)一絲一縷的線索,逐漸掌握決定性的證據(jù),加以縝密的推理分析,最終找出兇手的過程。
前不久,經(jīng)過朋友的推薦,得知了東野圭吾的這本小說《誰殺了她》,這本小說與之前讀過的其它推理小說有所不同,其它推理小說最后都會有一個結局,揭露出兇手到底是誰,但這本小說把所有的已知信息都在字里行間告訴了讀者,卻在結尾留下了一個懸念:“康正說答案已經(jīng)揭曉,在這一瞬間加賀也明白了真相。此時,對讀者的考驗才真正開始。”讀者需要通過仔細閱讀和推理,找到文中出現(xiàn)的決定性的證據(jù),從而推理出真正的兇手。
讀之前我也是自信滿滿,向朋友保證一定能夠找到真正的兇手,然而還是在不經(jīng)意間錯過了關鍵線索,最終依靠著網(wǎng)友評論才想清楚了事件全過程,趁著思路清晰之際,決定將推理過程記錄下來。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跳過下面的內(nèi)容閱讀一下原作,看看你能不能猜到兇手是誰,看完后可以找我共同探討哈~
文中涉及到的不在場證明和兇器我便不再贅述,這里我主要想討論下找出兇手的決定性證據(jù)。
若拋開最后結尾的描述(因為結尾已經(jīng)告訴我們是他殺,切能夠明確找到兇手是誰),僅僅站在偵探的角度去分析,結果有三種可能性,死者為自殺,或為佳世子所殺,或為佃所殺。
“破壞中必有信息”。決定兇手是誰的關鍵性線索就是那三個被撕開的藥袋,作者在文中提到過,左右撇子撕開藥袋后,缺口的形狀是不同的。第一袋是佃撕開用來讓死者進入睡眠,佃是右撇子,所以我們稱第一個藥袋為右撕。
這樣便有以下幾種情況:
二左三左:第二個藥袋若為左撕,則是死者自殺所撕,或佳世子所撕。在這種情況下,若垃圾桶內(nèi)的第三個藥袋為左撕,則佳世子為左撇子,這樣得出的結果為死者為自殺或被佳世子所殺,顯然,通過結尾的描述我們發(fā)現(xiàn)加賀已經(jīng)明確知道了兇手是誰,不會出現(xiàn)模棱兩可的情況,所以排除這種可能。
二左三右:若垃圾桶內(nèi)的第三個藥袋為右撕,則佳世子為右撇子,這樣死者為自殺,通過結尾的描述也排除。
二右三左:在這種情況下,佳世子為左撇子,撕開第二個藥袋的人只能是佃,所以他便是真正的兇手。
二右三右:在這種情況下,佳世子與佃都是右撇子,則兇手為他們二人中的一位,通過結尾的描述排除該情況。
通過對以上幾種情況的討論,便可分析出真正的兇手。沒想到我認真地閱讀了調查的全部過程,卻在最后忽視了找到兇手的決定性線索。東野老師真的讓人佩服!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