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群眾的要求并非高不可攀、遙不可及,有時墊一墊腳就能實現(xiàn)。對于不合理的訴求,要及時解釋到位,不能留下隔閡。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征文作文【8篇】,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1.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征文:發(fā)揮“尖兵”作用 助力脫貧攻堅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而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是黨中央根據(jù)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作出的部署安排,其目的是推動黨的執(zhí)政資源和人才資源向基層傾斜,加快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要發(fā)揮好選派幫扶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尖兵”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牢記職責任務,強化攻城拔寨的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當前,脫貧攻堅已經(jīng)到了決戰(zhàn)決勝階段,越是到了關鍵時刻,越能看出一個干部的責任與擔當,同時也越能成就干部。作為選派幫扶干部,一定要強化責任擔當,繼續(xù)發(fā)揚腳踏大地的樸實作風,真正撲下身子、甩開膀子、做出樣子,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幫扶工作,在脫貧攻堅這場戰(zhàn)役中沖鋒陷陣、撦鼓奪旗。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脫貧攻堅的成效如何,主要是看貧困群眾是否得到實惠,生活是否得到改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把自己當成貧困戶家庭的一員,把貧困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始終與他們坐在一起、說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讓貧困群眾在精準扶貧中有更多獲得感。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安徽池州市石臺縣七都鎮(zhèn)河口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李朝陽,走馬上任時就碰到“攔路虎”,一條山間小道群眾期盼多年也沒修,群眾對此頗有微詞,他迎難而上,真把路給修通了。當?shù)卮迕裾f:“您是干實事的好干部,歡迎常來。”其實,群眾的要求并非高不可攀、遙不可及,有時墊一墊腳就能實現(xiàn)。對于不合理的訴求,要及時解釋到位,不能留下隔閡。
堅持問題導向,練就闖關奪隘的本領。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工作的導向。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正視問題、有效解決問題,就能在螺旋式上升過程中推動工作向前邁進。幫扶措施制定得準不準、落實得怎樣?扶貧項目進度如何、資金管理是否到位?貧困戶對扶貧政策可知曉、對幫扶工作是否滿意……這些問題都要了如指掌,了然于胸,不能有絲毫馬虎,半點大意。要對照標準找不足、找差距,補齊短板,迎頭趕上,以問題的解決推動工作上臺階、上水平。產業(yè)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然而,貧困地區(qū)資源稟賦千差萬別,貧困戶經(jīng)營能力和脫貧需求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絕不能“千人一面”,如出一轍。一些地方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湖南花垣縣雙龍鎮(zhèn)十八洞村左鄰張家界、右鄰鳳凰,又是苗寨村,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民俗文化,該村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走“山上山下搞旅游、村里村外種水果”的發(fā)展路子。如今,獼猴桃已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yè),一年下來戶均增收3000多元。十八洞村之所以成功,原因可能有千百種,但最為關鍵還是他們因地制宜,走出一條適合本村的產業(yè)路子。
注重統(tǒng)籌兼顧,形成逐個擊破的局面。“上邊千條線,基層一根針”,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條件苦、任務重、壓力大。這就需要學會“彈鋼琴”,統(tǒng)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有的時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這樣才能奏響新時代“三農”工作的華美樂章。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作為選派幫扶干部要在自己學懂弄通做實的同時,抓好本村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特別是要督促村“兩委”成員帶頭學習,在農村黨員中作好示范,努力做到學習全覆蓋、不少一個人。“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強不強、是否有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的進度和效果。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村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fā)展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三農”隊伍提出了懂農業(yè)、愛農村、愛農民的標準要求,這也為村級班子建設指明了方向。要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堅持標準要求,選優(yōu)配強村“兩委”班子,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號角已經(jīng)吹響,只要我們橫下一條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實干苦干加油干,就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2.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征文:踏著泥土踐初心深入基層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tǒng),也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這是黨對群眾作用、群眾工作的深刻認識和精準把握;赝覀凕h的歷史,凡是我們依靠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做得好,我們的革命事業(yè)就能成功、就能取得勝利。把增強群眾組織力落細落小落實,落到基層干部的具體實踐中,就是要甘做“沾泥”的干部,踏著泥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fā)有為,砥礪前行。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對基層干部來講,黨的決策部署需要不折不扣執(zhí)行,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責任需要扛在肩上,各項惠民舉措需要抓好落實……樁樁件件,都需要基層干部走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但有的干部走村串戶滿足于車輪所至、服務群眾滿足于找上門來,自然就談不上腳下沾泥、身上帶土,更談不上同坐一條凳、同上一張炕了,服務群眾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其實,對基層干部來說,能不能沾上泥巴,就是能不能身下基層、接上地氣;能不能聞出泥香,就是能不能撲下身子、融入群眾。按理說,在基層工作久了,就能掌握農時、了解農情,就能知道群眾想什么、熟悉群眾盼什么。用心用情服務群眾,就能主動把責任擔在肩上,落到行動上,體現(xiàn)在作風上,融入到群眾的獲得感中。
踏著泥土,踐行初心,離不開真情對待群眾、真心服務群眾、真正融入群眾。要對群眾有真感情,要從內心深處熱愛群眾,愿意走進基層、融入群眾,和群眾走在一起、想在一處、干在一塊;要愿意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好務,以群眾的呼聲為信號,以群眾的期盼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為群眾解決好遇到的困難,解決好發(fā)展中遇到的難題。要真正融入群眾,自覺拜群眾為師,從群眾中汲取智慧,找到“鑰匙”,實干苦干加油干,帶領群眾建設起更加美好的新未來。
腳下沾不沾泥,檢驗著干部有沒有為民的情懷,有沒有務實的精神,更檢驗著干部有沒有良好的作風。只有摒棄“官老爺”思想、放下“官架子”,多和群眾坐在一條凳上,才能聽到更多實情;只有和群眾干在一塊地上,才知道群眾疾苦;只有和群眾同坐一個炕,才聽得到群眾“苦水”和“怨言”,才能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摸準基層實際,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實際問題,作出的決策才更加符合實際。腳下沾泥,自然便能接地氣,更加增底氣、添硬氣。有了務實的作風,自然就能主動和群眾站在一起、擰在一起,就會更加主動擔負起服務群眾的責任,敢于和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做斗爭,贏得群眾支持。
無數(shù)優(yōu)秀的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踏著泥土踐行初心的榜樣。焦裕祿在蘭考僅僅工作了475天,他把幾乎所有時間都用在帶領干部群眾鎖風沙、戰(zhàn)旱澇、興水利、謀民福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谷文昌常年穿著布鞋、中山裝,深入農村,挽起袖筒植樹,卷起褲腿犁田,拿起鋼釬打石頭,以實際行動保持和發(fā)揚著我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廖俊波開會時常“溜”、遇到群眾時常“湊”,一“溜”一“湊”,拉近了群眾的距離。這些腳上沾泥、腿上沾土、身上沾灰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群眾親切稱呼他們叫“泥腿式干部”,得到了群眾發(fā)自內心的信任和擁護。
“融入群眾猶如魚得水,離開群眾猶如樹斷根”。只有踏著泥土踐初心,多沾山間雨露,多沾泥土芬芳,多撲下身子與群眾打成一片,多擼起袖子和群眾干在一起,多坐上炕頭聽取群眾聲音,才能對社情民意了然于胸,才能沉淀起對群眾的真感情,把群眾關心的事辦好,把群眾盼望的事做實,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溫暖,為群眾增添更多獲得感。
3.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征文:村書記當上“送貨郎”
1月的阿爾山,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一場不期而遇的大雪并沒影響內蒙古阿爾山市白狼鎮(zhèn)鹿村支部書記鄭曉林向村民義務送貨的承諾,他像往常一樣開上了他的面包車,當起了村民的“送貨郎”。
鹿村位于大興安嶺西南山麓,距白狼鎮(zhèn)區(qū)8公里,現(xiàn)有居民22戶,多為林業(yè)職工家庭。由于離鎮(zhèn)區(qū)較遠,村民外出采購多有不便,村書記鄭曉林便當仁不讓地當起了村民的義務送貨員,村民都親切地稱他的小車是“免費公交車”。
“嗯,好的,我過會兒就到,按下喇叭你就出來吧!”就在短短的十幾分鐘的時間里鄭曉林便已經(jīng)接了3、4個要求他稍貨載人的電話。“我是2009年到鹿村當村書記的,那時騎摩托車為大家拉點兒東西。后來條件好了,買了這輛面包車接送村民到鎮(zhèn)里買貨,作為村書記,能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應該的。”鄭曉林平靜地說。
車子一到村口,鄭曉林就開始摁車喇叭,這聲音對村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幾分鐘后,村民們紛紛出現(xiàn)在鄭曉林車旁,他微笑著和他們一邊打招呼,一邊分貨物。“劉大哥的大米,李嬸兒的胃藥……”“運費多少?”“給啥運費!老規(guī)矩,免了!”“別急別急,沒錢我先墊著!”說完,便又幫著村民搬起貨來。今天搭車去鎮(zhèn)上看病的村民修雅琴感動地說:“真的感謝鄭書記啊,我這幾天感冒,村里沒有衛(wèi)生所,需要到鎮(zhèn)衛(wèi)生院去輸液,我家又沒有車,要是打車去一個來回得60塊錢呢,鄭書記可幫了大忙了!”
不僅是送貨到村,鄭曉林還幫助無勞戶、低保戶、孤寡空巢老人送貨到家,并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69歲的蒙古族村民田美榮說:“鄭書記真是好人。〗(jīng)常幫我捎東西,坐他的車給他錢他從來都不要,還經(jīng)常幫我劈材燒火,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
作為土生土長的白狼人,鄭曉林對當?shù)氐睦习傩沼兄鴺闼囟稚詈竦母星椤?ldquo;以前家庭條件不好,兄弟姐妹又多,我?guī)缀跏浅园偌绎垺⒋┌偌乙麻L大的。‘男兒長大須頂梁’,這是小時候爺爺經(jīng)常對我說的一句話,而且,我是從白狼這片熱土走出來的,這里有看著我和伴著我長大的鄉(xiāng)親父老,我不擔當誰擔當?”沒錯,就是這么一個簡單而又純粹的原因、一個簡單而又動人的原因、一個簡單而又感人的原因讓鄭曉林義無反顧地為村民免費送貨八個春秋。
擔子是接下來了,但前方的路卻是無比艱辛,共同生活二十多年的妻子第一次含淚勸告,話語中滿是憂慮,“你哪里是去送貨,分明是去跳火坑。雨雪天氣路上有多危險我不多說你也知道,咱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妻子說的是2013年的冬季,那一年大雪封山,強寒流不約而至。通往鎮(zhèn)區(qū)的路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和結冰,村民外出極不方便。鄭曉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等大雪消融,他便開上面包車買好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開向了鹿村。路上雪大路滑,為了避讓對面的大貨車,連人帶車翻下了路邊的深溝。這次受傷讓鄭曉林在醫(yī)院整整躺了一個星期。作為丈夫和父親,鄭曉林理解妻子和兒女的心情和擔憂,但一想到滿村的父老鄉(xiāng)親,他就渾身充滿力量,元氣滿滿地再次踏上“送貨”的漫漫征程。
有人對鄭曉林這樣拼命干有些不解,他說:“我清楚記得當年入黨時的情形,我在鮮紅的黨旗下宣誓,那時的心情啊,就是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黨,哪怕付出生命,都無怨無悔!既然老百姓相信我,我就要努力實現(xiàn)我的承諾,真正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自己累點兒、苦點兒算不了什么,關鍵是老百姓都能過上幸福生活,老百姓幸福了也算我對得起黨這些年對我的培養(yǎng),村民群眾對我的信任。”
在貴州省長順縣敦操鄉(xiāng),有一群“背篼干部”,而在我們身邊有一位“送貨書記”。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鄭曉林“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把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上,載在車中,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贏得了群眾們的信任和支持。
4.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征文:共產黨員的“特權”是奉獻電視連續(xù)劇《人民的名義》,相信大家都看過不止一遍。其中,讓我觸動最深的場景,莫過于劇中人物老革命陳巖石講的那堂特殊的黨課。
“當年我虛報兩歲年齡入了黨,拿到了背炸藥包炸毀敵人碉堡的這個‘特權’。我根本沒有想到會活著回來,更沒想到會活到今天,我為能拿到這個‘特權’而終生驕傲。”陳老的這番話讓我熱淚盈眶,更讓我深刻理解——共產黨員的“特權”是奉獻。
也曾聽到有人說,“巖石精神”只存在于戰(zhàn)爭年代,如今哪還有人這么“傻”。但是細想身邊的人和事,好像這樣的“傻”人卻真的有很多很多。
我的姥爺,是一名有著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在軍工廠里兢兢業(yè)業(yè)了一輩子。不管在什么崗位,他從沒向組織提出過任何升職、漲工資的要求,反而是每當有這種機會時,他都會主動讓給同事。因為曾經(jīng)的歷史檔案沒有記錄他參加過“兒童團”的經(jīng)歷,他錯過了可以離休的機會,退休待遇和離休干部差了許多。但是他總是和家人說,個人的事情不能給組織添麻煩,現(xiàn)在這樣就挺好的。退休后的他,并沒有像其他老同志一樣養(yǎng)養(yǎng)花、逗逗鳥,反而是發(fā)揮余熱,擔任起了社區(qū)宣講員,主動給社區(qū)黨員和老同志講黨課,將黨中央的最新精神、政策用最樸實的語言、最生動的事例,講給大家聽。那時的他還不會用電腦,就用鋼筆一字一字地寫黨課講稿,經(jīng)常是寫了改,改了寫,一摞近一米厚的稿紙記錄了這個老人愛黨、敬黨、絕對忠于黨的一生。
在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有著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非典時期,他深入紅區(qū),是中醫(yī)界的“孤膽英雄”。他曾將所獲各類獎金200余萬元捐出,設立“勇搏獎學金”,激勵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完成學業(yè)。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學期間,自己曾有幸獲得了首屆“勇搏獎學金”一等獎,更被張校長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動、震撼,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奉獻”——是共產黨人最寶貴的“特權”。
在天津大學,也有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她堅強不失韌性,溫婉不失堅毅,在工作中甘于奉獻不辭勞苦,她就是全國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藥學院書記馮翠玲。因為工作原因,曾經(jīng)和馮書記有過幾次接觸,當時覺得這位親切的書記好像自己的媽媽一樣。后來才聽說,學院里很多學生都管這位真心疼愛自己的書記,親切地稱呼“黨員媽媽”?墒呛苌偃肆私猓@位“黨員媽媽”在2003年時就身患癌癥,曾經(jīng)死亡線上走過兩回。但她從來不向組織、向大家強調困難,上午在醫(yī)院化療,下午就趕到辦公室,將生命真正融入到了事業(yè)之中。她的樂觀、堅強、甘于奉獻不辭勞苦,讓我感受一種力量,感受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這就是用生命踐行“不忘初心”,這就是共產黨員的專屬“特權”。
信之堅定,仰之忘我。身邊眾多優(yōu)秀共產黨員用自身經(jīng)歷讓我明白,既然拿到了“為人民服務”的名額,就要用好手中“奉獻”——這個共產黨員的專屬“特權”。如今,自己也是一名有著9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了。正是榜樣的力量,讓我堅定了“為人民服務”一生的理想信念,自己也從剛剛入黨時的一名大二學生成長為一名高校青年管理干部。在工作上,我服從組織安排,主動承擔困難多、任務重的工作,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在生活中,作為天津市青年志愿者,十年來堅持參加志愿服務,從上海世博會園區(qū)志愿者到天津市全運會文明禮儀形象大使,從城市快報“全城有愛”活動為小朋友圓夢到每日新報公益活動“為盲人朋友讀一本書”,十年的公益之路,我走的踏實、堅定。2016年,我獲得了天津大學校友沈志康先生捐贈設立的首屆“沈志康”獎教金。在拿到獲獎獎金后,我利用共產黨員“奉獻”的“特權”,將這筆獎金陸續(xù)捐贈給了西部地區(qū)的希望工程或者公益組織。于是這筆獎金不再是冷冰冰的貨幣,它變成了xz昌都“希望工程·康飲計劃”的校園愛心直飲水設備,變成了xq和田地區(qū)小學生們的塑膠跑道,變成了云南楚雄縣學生們的一頂頂蚊帳,變成了天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小候鳥”們的一本本課外讀物……如今的我,終于深刻地體會到,陳巖石老人曾滿含熱淚說的那句話:“我為我擁有共產黨員的‘特權’而驕傲!”
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的名字。為人民服務,這就是我一生的奮斗目標。不怕困難、甘于奉獻,這就是我此生擁有的唯一“特權”。
5.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征文:愿做“紅船”上的一名“水手”
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玩具船,家里就收藏了各式各樣的船模型。等到大一些的時候,每逢家里人問我,長大了以后想做什么啊,我會斬釘截鐵地回答:“我要當一名水手。”這時,爸爸就會笑著說:“女孩子家的,哪有當水手的,別胡鬧!”等到畢了業(yè),參加了工作,入了黨,才發(fā)現(xiàn)兒時夢想的幼稚和不切實際?删驮诳倳泿ьI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時,我恍然大悟,作為青年黨員的我,不正是南湖紅船上8900萬“水手”之一嗎。驚喜之余,意識到作為一名“紅船水手”,當發(fā)揚“紅船精神”,在這時代的號召中乘風破浪、不畏艱險、揚帆起航。
一爭“首創(chuàng)精神”,扎牢實踐搞創(chuàng)新。南湖紅船上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迷茫與困惑中層分縷析、突破創(chuàng)新,尋找前途與光明,“紅船精神”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在艱難卓絕年代中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青年黨員迎著先輩們大刀闊斧、一往無前創(chuàng)造的新時代,更應該爭做“首創(chuàng)精神”的繼承者、引領者,為新的時代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伴隨十九大的召開,黨章進一步規(guī)范、修訂,我們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求變”是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和不懈領導并不斷創(chuàng)造的事,作為青年黨員更應該深刻理解“求變”的內涵,要求在扎實推進日常工作過程中要敢創(chuàng)新、敢突破,原原本本學習“十九大報告”內涵深意只是一小部分,如何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工作創(chuàng)新、轉化了新工作開篇卻是棘手問題。要做到在學習中多思、多想、多實踐,在不脫離工作內容、工作目標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變“微學習”為“微黨課”,變工作特色為工作亮點,立作崗位,有擔當有作為,有亮點有創(chuàng)新。
二拼“奮斗精神”,持之以恒不放棄。中國共產黨在歷史車輪前行時從不放棄每一絲希望,在面對前進之路迂回轉折時,黨的隊伍人民紅軍毅然絕然地選擇長征,采取戰(zhàn)略轉移行動,正是這種無論何種情形始終奮斗在前的精神,鼓勵著中國共產黨帶領隊伍浩浩湯湯走進歷史,成為永恒的精神。而我們,作為青年黨員,在面對先輩們用生命和鮮血鋪筑的光明未來時,更應該一鼓作氣,從不氣餒,正確面對新歷史征程上的疑難問題,十九大報告中第一次把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作為青年黨員這樣里程碑式的突破應該被重視、被刻入日常行為工作中。所有問題要站在政治宏觀大局去謀劃,每一項工作都要注入新的政治意識,要有鮮明政治觀點,待人處事更要有政治敏感性,堅守職業(yè)道德,用思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
三傾“奉獻精神”,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一大舊址中,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誓,“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錚錚誓詞,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其實,大多數(shù)青年黨員奮斗在基層一線,基層民警、基層政府工作人員,十九大召開前后,他們致力于十九大宣講一線,維護基層穩(wěn)定,為十九大順利召開營造良好態(tài)勢,十九大結束后,他們投身于新一輪工作的學習中,學習十九大報告重要論述,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中國,在這樣一個中國建設中自己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有了新的認識,唯一不變的是忠誠于群眾,堅持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面對群眾不解疑惑時,要耐心解答,注重策略;面對嚴重危害群眾自身利益的行為時,要堅定信心堅決打擊,絕不姑息;面對群眾傾訴與需求,認真傾聽并幫助他們解決實質性問題。身在基層,青年黨員要始終做到堅持陣地,為群眾辦實事,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事情開展工作,時刻把群眾的獲得感作為自身的成就感。
正如《水手》寫到: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作為紅船上的一名“水手”,當以身作則、奮勇拼搏,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與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踏上新征程,腳步不歇,前行不止,團結一心、苦干實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保駕護航。
6.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征文:共產黨人當有“備份”精神在我國航天隊伍中有一種“主份”和“備份”的說法:“在進入太空執(zhí)行任務前,航天員會為夢想竭盡全力備戰(zhàn)。然而由于任務密度和飛行人數(shù)的限制,不可能每個人都有上天的機會,只能按照綜評成績排名確定主份和備份人選”。
備份和主份雖然完成著同樣內容、同樣標準的訓練任務,但結果迥然。有幸成為“主份”的航天員,在飛天成功以后,迎接他們的是鮮花和掌聲。而“備份”航天員,則只能繼續(xù)默默無聞地努力付出,等待下一次任務的來臨。那些一直是“備份”的航天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離開訓練場,失去飛天的機會。
俗話說,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誠然,那些成為“主份”完成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是好樣的,他們將我國的航天事業(yè)推向世界最前沿,是當之無愧的航天英雄。然而,耀眼的成績同樣離不開那些默默付出的“備份”航天員們。正如一名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的退役航天員所說的:“不管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航天員身上的“備份”精神,值得廣大黨員同志學習。
面對榮譽競而不爭。所有航天員在任務準備階段,都會為自己的飛天夢全力以赴的訓練。在沒有通過最后綜合評價之前,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備份”。為了讓自己的成績再提高一點,他們一再挑戰(zhàn)著自己的生理極限。賽場上角逐競賽,綜評成績出來之后,作為“備份”的航天員又會給“主份”隊員一個深情的擁抱。航天員們面對榮譽競而不爭,只因他們將自己的一切融入到了我國偉大的航天事業(yè)中。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需要我們緊緊依靠廣大的干部和群眾,如果沒有“競而不爭”的意識,在榮譽和利益面前斤斤計較,勾心斗角,勢必會破壞我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氛圍,影響工作的開展。只有做到榮譽面前不爭功、利益面前不計較、困難面前不躲閃、責任面前不推卸,樹立大局意識、團隊意識,我們黨的事業(yè)才會一飛沖天。
時刻準備著。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面對彌足珍貴的飛天任務,航天員們必須要學會的是等待、漫長的等待,然后在等待中時刻準備著,并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成功實施首次手控交會對接的航天員劉旺,在地面等待了整整14年,14年里他一次次選撥,一次次成為“備份”,最終在神舟九號任務中以極高的精度打出“太空十環(huán)”。面對未來航天事業(yè)的更高挑戰(zhàn),航天員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始終處于備戰(zhàn)狀態(tài),對未來和任務充滿信心。機遇和發(fā)展總是相互共生,我國正是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才迎來近40年來經(jīng)濟發(fā)展的騰飛。機遇轉瞬即逝,進入新時代,如何抓住新機遇,就要求廣大黨員同志居安思危、牢固樹立備戰(zhàn)意識,磨練工作作風,提升自身素質,從而抓得住每一個發(fā)展的機會。
功成不必在我。有人獲得光環(huán),就一定有人在默默付出。正如一位網(wǎng)友的深情的留言:默默奉獻的航天人,天空雖不曾留下你的痕跡,但你的航天夢已劃過天際。是的,任何個人榮辱得失在偉大夢想面前都顯得無足輕重,但航天事業(yè)已凝聚起每一個航天人的心。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就是提醒和要求每個領導干部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樹立大局意識、全局意識,摒棄“功利心”,不急功冒進、不急于求成,對定下來的工作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地接著干下去。歷史一再提醒和告誡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絕非一朝一夕,幾年幾十年,而是千秋萬代的事業(yè)。廣大黨員干部唯有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甘于做鋪墊性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久久為功,就一定可以將美好的藍圖一步步化為現(xiàn)實。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當耳邊再次響起這首《祖國不會忘記》,內心油然升起了對無數(shù)無名英雄的敬仰之情。是的,對于每一位積極投身到黨和人民事業(yè)火熱奮斗的人們,祖國都不會忘記,人民都不會忘記。
廣大黨員同志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7.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征文:搭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寬廣視野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儀式上講話強調,建設好我們這樣的大黨,領導好我們這樣的大國,要從歷史和現(xiàn)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lián)、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對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思考和把握,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不斷開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
越是船大浪高,越要行穩(wěn)致遠。行穩(wěn)致遠不僅要戴好“望遠鏡”,更要戴好“廣角鏡”。視野決定格局。成就事業(yè)不能局限于孤立靜止的視角里,而應放在聯(lián)系發(fā)展的立體坐標之中,在收集信息、謀事決策、推進落實的過程中,既要有歷史與現(xiàn)實相貫通的縱向視野,又要有國際和國內相關聯(lián)的橫向視野,還要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焦點視野,形成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寬廣視野。
要有歷史與現(xiàn)實相貫通的縱向視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極其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里,身邊總離不開的是一些歷史典籍,成為學歷史、用歷史、創(chuàng)造歷史的歷史典范。現(xiàn)實與歷史總會有著驚人的相似,在歷史連接現(xiàn)實的道路上,演繹著其內在的規(guī)律性和確定性。具有歷史眼光的人,才能清醒地做好現(xiàn)在、睿智地面向未來。“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
要有國際與國內相關聯(lián)的橫向視野。“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在這個互聯(lián)互通的時代,一個人把自己關在小屋子里,只能是信息閉塞、自說自話、自得其樂,時間久了,就會被邊緣化和淘汰出局。要有開放的理念,“眾人拾柴火焰高”,越是利己優(yōu)先,越是孤家寡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天下都是朋友,既凝聚了他人,也成全了自己。要有關聯(lián)的手段,充分考量內外因素的影響,審時度勢制定關聯(lián)舉措,比如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趨利避害,合作共贏。要善于吸納外部經(jīng)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
要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焦點視野。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印證理論,說到底,理論是服務實踐的。但實際工作中,有的人喜歡把眼光盯在理論上,談起理論頭頭是道、滔滔不絕,一旦接觸實際,像狗咬刺猬無從下口,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理論是花,實踐是土”,花在土上才能彰顯生命力,離開了土壤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所有講出的話,做出的決策,不能憑空臆想,而要符合實際,落地見效。“不當談將當干將”,不是說只要實干不要理論,既要盯著理論學,從理論中校準方向、找準好方法;又要盯著實際干,凡事尊崇實際,心中有數(shù),實干實效,避免打上“紙上談兵”標簽。
8.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征文:搭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寬廣視野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儀式上講話強調,建設好我們這樣的大黨,領導好我們這樣的大國,要從歷史和現(xiàn)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lián)、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對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思考和把握,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不斷開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
越是船大浪高,越要行穩(wěn)致遠。行穩(wěn)致遠不僅要戴好“望遠鏡”,更要戴好“廣角鏡”。視野決定格局。成就事業(yè)不能局限于孤立靜止的視角里,而應放在聯(lián)系發(fā)展的立體坐標之中,在收集信息、謀事決策、推進落實的過程中,既要有歷史與現(xiàn)實相貫通的縱向視野,又要有國際和國內相關聯(lián)的橫向視野,還要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焦點視野,形成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寬廣視野。
要有歷史與現(xiàn)實相貫通的縱向視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極其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里,身邊總離不開的是一些歷史典籍,成為學歷史、用歷史、創(chuàng)造歷史的歷史典范。現(xiàn)實與歷史總會有著驚人的相似,在歷史連接現(xiàn)實的道路上,演繹著其內在的規(guī)律性和確定性。具有歷史眼光的人,才能清醒地做好現(xiàn)在、睿智地面向未來。“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
要有國際與國內相關聯(lián)的橫向視野。“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在這個互聯(lián)互通的時代,一個人把自己關在小屋子里,只能是信息閉塞、自說自話、自得其樂,時間久了,就會被邊緣化和淘汰出局。要有開放的理念,“眾人拾柴火焰高”,越是利己優(yōu)先,越是孤家寡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天下都是朋友,既凝聚了他人,也成全了自己。要有關聯(lián)的手段,充分考量內外因素的影響,審時度勢制定關聯(lián)舉措,比如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趨利避害,合作共贏。要善于吸納外部經(jīng)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
要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焦點視野。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印證理論,說到底,理論是服務實踐的。但實際工作中,有的人喜歡把眼光盯在理論上,談起理論頭頭是道、滔滔不絕,一旦接觸實際,像狗咬刺猬無從下口,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理論是花,實踐是土”,花在土上才能彰顯生命力,離開了土壤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所有講出的話,做出的決策,不能憑空臆想,而要符合實際,落地見效。“不當談將當干將”,不是說只要實干不要理論,既要盯著理論學,從理論中校準方向、找準好方法;又要盯著實際干,凡事尊崇實際,心中有數(shù),實干實效,避免打上“紙上談兵”標簽。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