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的公眾號關注了一堆,每天刷新最新發(fā)布的招聘信息,跑了幾個城市去參加宣講會,筆試做到手軟,也接到不少面試通知,但是很多都撐不過終面。秋招結束了,但是帶給我的收獲遠不止手里的幾個offer。我算是留學生中比較早的一批回國找工作的,提交完畢業(yè)論文便匆匆趕回國開始跑宣講會,跑招聘會,但是過程卻是困難重重波折不斷。希望我走過的”彎路“能給應屆畢業(yè)生一些經驗和教訓: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女,國內文學碩士,英國市場專業(yè)碩士。之所以讀完國內的碩士后沒有找工作,一是因為對出國留學有些執(zhí)念,二是覺得一輩子工作的時間很長,但是能系統(tǒng)化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的機會卻很少,所以申請上了自然就該去試一試。
一、定位
在忙畢業(yè)論文時,我就已經開始網申了。雖然起步比較早,但是卻沒有一個清晰的職業(yè)規(guī)劃,投遞的企業(yè)有乳制品公司,教育集團,航空公司,房地產公司,能源公司,互聯(lián)網公司等,申請的職位也是有管培生,有運營,有行政,有銷售。當時的投遞目標只有一個——進五百強平臺大的企業(yè)。
沒有分析自身的能力以及優(yōu)勢短板,前期的路沒有鋪好,以至于后來需要一邊面試一邊調整,錯失了很多機會。反觀那些很快拿到心儀offer的同學,能力也許并沒有很出眾,但是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適合什么。很多留學生回國后都會扎堆在北京上海找工作,去聽個宣講會現場筆試都能遇到同班同學,群面十個里有八個都有留學背景,我開始思考我哪方面更有競爭力。
很多次面試都無疾而終,沒有任何通知,苦苦等待的日子太難熬。有次參加國內知名營銷公司的宣講后,得到了面試通知,運營部門領導面試時,只看了我一眼,什么都沒問,就說:“我做了這么久,見你第一眼就知道你并不適合這個崗位,昨天看你的簡歷就很糾結,我推薦你去品牌宣傳崗位面試一下。
”后來,我和HR聊了一下,她給我的反饋是“本公司運營部門更希望招收的是踏實肯干,接地氣的新人。” 那是我第一次反思自己應聘的崗位和自身的匹配度,雖然我覺得我能吃苦,也踏實肯干,但是為什么給面試官的印象卻大相徑庭,即使她閱人無數,但沒開口就把我打發(fā)走我還是不能接受。如果堅持從事運營工作,是不是該在面試前了解公司的基本調性和該公司運營工作的基本職能,去調整自己的裝扮和妝容,塑造一個契合企業(yè)文化的形象。如果聽從那位部門領導的意見,嘗試下品宣崗位,會不會更容易得到工作機會。當然,兩種解決方法的前提都是我真正對這個行業(yè)感興趣并愿意嘗試,并不是只想把面試糊弄過去。
二、準備
雖然面試過程比較波折,但是簡歷通過率還是很高的。我覺得我的學歷并沒有多少優(yōu)勢,甚至也沒有相關的實習經驗,簡歷的制作出了模版是花錢買的,內容都是根據每家公司和崗位量身定做的。公司方面,將企業(yè)文化貼合自己的性格特點,像我參加過的一個地產公司,初面只是一分鐘自我介紹,能展示給企業(yè)的有多少呢,除了這些大家都有的學歷經歷,更重要的是看眼緣吧。
職位方面,雖然我沒有相關的實習經歷去支撐簡歷,但是我可以把做過的活動、項目以相關的思維方式呈現給HR,以運營為例:我是如何拉新的,通過什么手段引流,最終達到了什么成果。之所以很多市場相關的崗位被說成是“門檻低”,因為思維方式和操作手段比理論基礎更重要。
另外,感謝朋友C分享的親身經歷。C雖然沒面試幾家公司,但幾乎逢面必過,而且都是行業(yè)領先的企業(yè),但是卻有一家公司讓他栽了跟頭。終面時并沒對公司有深入的了解,以為能憑借自己的小聰明糊弄過去,結果換來了嚴厲的批評,面試官指責了他對面試的不重視及不尊重。他說起這段經歷時已經一年后了,“面試的很多過程我都忘了,唯獨這個領導這家公司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面試官當時的神態(tài)和所說的每句話我都清楚的記得。”
三、心態(tài)
回國后的第一場群面我被嚇到了,只是一家稍有名氣的公司,但是來面試的要么是海外top大學的碩士,要么是國內985的碩士,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更是針鋒相對,各顯神通。毫無疑問,第一場我就慫了……回家想想,他們的觀點并沒有很獨到,甚至出的策劃案也很普通,但是那份自信和清晰地表達卻是我需要重點提高的。
秋招季沒有留給你很多時間去成長,很多東西都是邊摸索邊消化的。有次隨便走進一家小廣告公司面試,本來想鍛煉一下,積累個面試經驗,但是經歷了近一個小時的盤問后,卻被diss說我的肢體語言反映我在說謊。我自然覺得委屈又冤枉,并試圖為自己申辯,但那位HRD卻對此不以為意。很多次,面試結束后的我走在上海的街頭,突然想蹲下來大哭一場,對自己不盡如人意的表現所失望,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回到家,什么也不想吃,縮在被窩里,被焦慮和壓力折磨,但是第二天一大早還是要早早爬起來換上正裝去下一家公司面試。
還需要正視的是同學的現況。和我一同回國的同學已經斬獲多份offer,天天斟酌的是該放棄高薪外企的職位,還是知名企業(yè)總裁辦的職位。雖然羨慕,但是我也明白每個人的經歷和學歷都是不能復制的,要安下心來找到合適自己的崗位,切忌眼高手低。還有一些本科同學,工作了三年,已經度過了迷茫期和調整期,有了豐厚的薪水,或是較高的職位。我嘗試著平衡這種心態(tài),有選擇性的聽取他們的建議,來完善我的職業(yè)規(guī)劃。
聽了很多經驗,看了很多面經,自己跑過自己試過才知道。有人說運營很苦賺的又少,有人說累并快樂著;有人說教育產業(yè)最有發(fā)展前景,有人說教育產業(yè)太密集沒發(fā)展。小馬過河的故事過了這么多年才開始領悟,選定目標后,屏蔽掉一些聲音,試著趟一趟,才知道河水是深是淺。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