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在想:精神消費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東西呢為什么我們很難理解精神消費?不是那么“舍得”在精神上消費呢
我是個閑了喜歡瞎想,然后喜歡看一些哲思文字的人,這讓我精神消費有了一點點很皮毛的了解。想把它們寫下來。它是相對于物質(zhì)消費而言的無實物消費;它是相對于傳統(tǒng)消費而言的前衛(wèi)消費;它是物質(zhì)世界與精神世界的一種等價或者非等價的交換。傳統(tǒng)的消費是,你花這么多的錢換去你覺得值這么多錢的東西,實實在在的東西。然后透過使用或者消耗這個實實在在的東西來讓自己得到滿足,亦或者是讓他人感到滿足后從而使自己感到滿足。比如說你買衣服,你先要覺得他值這個價,然后才會去買。這就是第一步,決定是否值得。然后你會把這個衣服穿上,走在街上,讓自己的外形加分。這是第二步,也就是使用或者消耗。再然后從別人的注釋和贊許中獲得滿足。這是第三步,使自己滿足。再舉個例子給孩子買玩具,同樣的,第一步,決定價格與玩具是否值當。然后就是送給孩子,讓孩子玩。這也是第二步,對玩具的使用和消耗。然后是第三步,從孩子的滿足中使自己的內(nèi)心得到滿足。每次完成這樣一個完整的消費都能促使你下一次去進行同樣的消費,而每一個不好體驗步驟都會阻礙你的下一次消費。
也很好理解,買衣服感覺自己買得實惠,穿得舒適,帶來的滿足感和喜悅感;買玩具時的劃算,孩子使用時的安全,以及帶來的快了與滿足。都會讓你下次繼續(xù)這樣的消費。當然,不好的體驗也會阻礙你的下次消費。
做了這么久的鋪墊,此刻來說說精神消費。精神消費同樣也是這樣。就是你花這么多的錢,去買讓你覺得等價的“無實物”,透過這些“無實物”在精神層面上的使用和消耗,從而帶來內(nèi)心的滿足和喜悅。那里就出現(xiàn)了好幾個促使精神消費難以普及的點。在說這些點之前,我們先來討論討論什么是我所說的“無實物”。簡單的來說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里我要舉兩個例子,一個是看電影(雖然它看得到)。十分接近于我說的“精神消費”,如果不是嚴格的說,很多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把它視為“精神消費”,而電影就是“無實物”?赐觌娪澳阒荒苡媚愕哪X子帶走它的資料,無法獲得實物。再舉一個例子,“這是高考狀元用的小桌板”,這其實也是一種精神消費,你會愿意多花更多的錢去買一些有噱頭物品。很多時候我們也明白他們有很大的利潤空間,或許不是那么實惠。但我們確實會花很大一部分錢去買這種“福氣”等東西。
大概了解了什么是“無實物”之后,此刻我們來說說精神消費。首先是等價。我們很難去評估這樣的無實物是什么樣的一個價位。從剛剛“狀元桌板”的例子中,我們明顯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這種“無實物”很難去定義它的價值,它的價值是因人而異的?赡軐τ谝粋很富裕的高考家庭來說他可能值上萬元,而對于其他人一些人而言,他可能就是一個小桌板。
第二個就是使用和消耗過程。這種“無實物”通常是需要伴隨一個人或多個人的思想來消耗和使用的。我們同樣舉個例子來說,在你得到那張“狀元桌板”之后,你該如何將它上面的“福氣”轉(zhuǎn)化給自己呢?如何將花出去的這么多錢轉(zhuǎn)化成自己內(nèi)心的滿足呢?這都是阻礙精神消費的難題。最后就是滿足感,如何讓精神消費真正的能夠獲得精神享受,這可能也是精神消費的一大難題。期望精神消費能更好的普及,讓我也有幸享受各種精神消費。(作者:王亨特)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